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纪顺专利>正文

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19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轴、上磁轭、动铁芯、内磁轭、永久磁铁、磁屏蔽套、驱动线圈及下磁轭,其特征是:在剖面呈“T”形的动铁芯的上头部与动铁芯下杆部的圆柱面相交处,设有一个下口带倒角的环形凹槽,在紧靠动铁芯下杆部圆柱面的内磁轭的内表面,设置有“八”字形的圆锥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锁定位置时,可使动铁芯与内磁轭的接触面积增加15~16%,且增加了动铁芯下杆部外圆面与内磁轭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磁效率,减小磁损耗,增加了锁定位置的保持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广泛用于电气、机械等领域的驱动机构,尤其是一 种以电磁驱动、永磁锁定的驱动机构。背暴技术现有驱动机构有液压、气动、弹簧、电磁等形式,在各行各业中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机构传动复杂,零部件较多,普遍存在制 造成本高、故障点多、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且已有的电磁驱动永磁锁 定的驱动机构,由于结构原因,保持力不理想,影响使用,其缺点在 于为保证磁路尽力通过接触面,以提髙永磁保持力,在内磁轭与动铁 芯之间必须保存足够的间隙,因而接触面必然减小,从而影响了接触 保持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减少传动环节、 降低成本、故障点少、整机质量髙、使用寿命长,并采用电磁驱动、 永磁锁定的驱动机构。为觯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技术 包括驱动轴、上磁轭、动铁芯、内磁轭、永久磁铁、磁屏蔽套、驱动 线圈及下磁轭,其特征是在剖面呈T形的动铁芯的上头部与动铁 芯下杆部的圆柱面相交处,设计一个下口带倒角的环形凹槽,在紧靠 动铁芯下杆部圆柱面的内磁轭的内表面,设置一 八字形的圆锥面。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 在锁定位置对,可以使动铁芯与内磁轭的接触面积增加15 16%。2、 增加了动铁芯下杆部外圆面与内磁轭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磁效率,减小磁损耗,增加了锁定位置的保持力。附钃说明图l为本技术剖面结构图,亦为锁定状态图。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分离状态图。图中1、驱动轴2、上磁轭3、动铁芯4、内磁轭5、永久 磁铁6、磁屏蔽套7、驱动线圈8、下磁轭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本技术包括驱动轴(1)、上磁轭(2)、动铁 芯(3)、内磁轭(4)、永久磁铁(5)、磁屏蔽套(6)、驱动线圈 (7)、下磁轭(8),其特征是在剖面呈T形的动铁芯(3)的 上头部与动铁芯(3)下杆部的圆柱面相交处,设有一个下口带倒角的 环形凹槽,在紧靠动铁芯(3)下杆部圆柱面的内磁轭的内表面,设置 有八字形的圆锥面,使内磁轭内表面与动铁芯外圆面之间增大间 隙,有效地提高了磁效率,减小磁损耗,能增加锁定位置的保持力。 本技术在安装时,从上至下为上磁轭(2)、动铁芯(3)、内磁 轭(4)、驱动钱圈(7)、下磁轭(8),由驱动轴(1)上下贯穿其 中,于外围装有磁屏蔽套(6),屏蔽套上下用螺钉分别与上磁轭及下 磁轭紧固。在内磁轭(4)与磁屏蔽套(6)之间装有环状永久磁铁(5)。本技术在工作中,如图l,此时,当驱动线圈(7)通以顺时 针方向电流时,动铁芯(3)产生电磁场,并与永久磁铁(5)的磁场 共同作用,迫使动铁芯(3)向下运动,这时,动铁芯的头部与内磁轭 (4)闭合,其下端部与下磁轭(8)闭合,且保持吸引力趋于最大, 用于锁定被驱动的机构,并保持在相应的位置。如图2,当驱动线圈(7)通以逆时针方向电流时,动铁芯(3)产 生电磁场,并与永久磁铁(5)的磁场共同作用,迫使动铁芯(3)向 上运动,这时,动铁芯的头部与上磁轭(2)闭合,其下端部脱离下磁 轭(8),使被驱动的机构得以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轴(1)、上磁轭(2)、动铁芯(3)、内磁轭(4)、永久磁铁(5)、磁屏蔽套(6)、驱动线圈(7)、下磁轭(8),其特征是:在剖面呈“T”形的动铁芯(3)的上头部与动铁芯(3)下杆部的圆柱面相交处,设有一个下口带倒角的环形凹槽;在紧靠动铁芯(3)下杆部圆柱面的内磁轭的内表面,设置有“八”字形的圆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轴(1)、上磁轭(2)、动铁芯(3)、内磁轭(4)、永久磁铁(5)、磁屏蔽套(6)、驱动线圈(7)、下磁轭(8),其特征是在剖面呈“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顺
申请(专利权)人:吴纪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