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92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其所述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由脱硫部、氧化部和沉降部连通构成,脱硫剂进料口与脱硫部内的填料层相连,转轴连接电机;脱硫部的底部为倒立的圆台状,向内倾斜;脱硫部和氧化部的连接处设有缩颈;脱硫部和氧化部之间的空隙部分连接支架;氧化部内设有气体分布器,沉降部为锥形设计,沉降部内上下平行分布有吹扫环,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的出料口依次连接稳压罐、流浆泵、真空过滤机、溶剂回收泵、溶液储蓄罐,溶液储蓄罐连接脱硫剂进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硫效率高,提高脱硫剂的再生效率,避免了多次运输富硫液导致管道或设备堵塞的问题,提高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属于湿法脱硫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硫化氢是一种酸性有害气体,多存在于天然气、焦炼、皮革、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废气、原料气或合成气中。除作为原料用于某些产品的生产外,硫化氢的存在导致腐蚀设备、副反应增加、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含有硫化氢的废气直接排放入大气中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脱硫工序成为工业气体处理过程的重要一步。湿法脱硫是工业上的一种常用脱硫手段,具有脱硫效率高、操作单行大,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常规的湿法脱硫工艺为了达到排放标准,一般使用持液量和停留时间较长的鼓泡塔或填料塔,由于企业接触的传质效率低,所以湿法脱硫工艺的设备大,液气比较高,占地和脱硫剂用量都比较大。超重力脱硫反应器是新型的高效脱硫装置,液体在高的离心力作用下,在反应器中以几倍重力的加速度分散成小液滴,与气体进行接触,大大提高了传质效率和反应速度,使得在较小的空间中达到极高的脱硫效率,降低设备尺寸和脱硫剂用量。中国专利201420610145.9和200710101508.0都报道了相关的超重力脱硫设备,其脱硫和溶剂回收分别于两个塔中进行,具有管路堵塞的风险。另外,富硫液的运输对管道及泵的要求较高,减少富硫液的运输有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超重力脱硫反应器,所述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由脱硫部、氧化部和沉降部连通构成,脱硫部中部设有脱硫剂进料口,脱硫剂进料口与脱硫部内的填料层相连,脱硫剂进料口内部连接转轴,转轴连接电机;在脱硫部的上端设有脱硫放空口,脱硫部的侧端设有酸气进料口;脱硫部的底部为倒立的圆台状,向内倾斜;脱硫部和氧化部的连接处设有缩颈;脱硫部和氧化部之间的空隙部分连接支架;氧化部上端设有氧化放空口,氧化部内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沉降部为锥形设计,沉降部内上下平行分布有吹扫环,沉降部的锥底部设有出料口;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的出料口连接稳压罐,稳压罐连接流浆泵,流浆泵连接真空过滤机,真空过滤机连接溶剂回收泵,溶剂回收泵连接溶液储蓄罐,溶液储蓄罐连接脱硫剂进料口。
[0005]优选地,所述的脱硫部的底部向内倾斜角度为45
°
~60
°
;所述的缩颈的内径为脱硫部内径的1/2~4/5,所述的氧化部与脱硫部的内径比为1.05~2,气体分布器在氧化部底部的1/10~1/3处;所述的沉降部的锥形角度为35
°
~50
°

[0006]优选地,所述的沉降部内上下平行分布有2~5个。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超重力反应的脱硫效率高,特殊构造的超重力脱硫反应器以及高压环境,提高了脱硫剂的再生效率。
[0009](2)脱硫与脱硫剂再生整合入一个反应器,避免了多次运输富硫液导致管道或设备堵塞的问题,提高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其包括超重力脱硫反应器,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由脱硫部5、氧化部9和沉降部11连通构成,脱硫部5中部设有脱硫剂进料口2,脱硫剂进料口2与脱硫部5内的填料层6相连,脱硫剂进料口2内部连接转轴3,转轴3连接电机1。在脱硫部5的上端设有脱硫放空口4,脱硫部5的侧端设有酸气进料口7。脱硫部5的底部为倒立的圆台状,向内倾斜角度为45
°
~60
°
。脱硫部5和氧化部9的连接处设有缩颈19,缩颈19的内径为脱硫部5内径的1/2~4/5,氧化部9与脱硫部5的内径比为1.05~2,脱硫部5和氧化部9之间的空隙部分焊有支架20。氧化部9上端设有氧化放空口8,氧化部9内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10,气体分布器10在氧化部底部的1/10~1/3处。沉降部11为锥形设计,锥形角度在35
°
~50
°
,沉降部11内上下平行分布有2~5个吹扫环12,沉降部11的锥底部设有出料口13。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的出料口13连接稳压罐14,稳压罐14连接流浆泵17,流浆泵17连接真空过滤机15,真空过滤机15连接溶剂回收泵18,溶剂回收泵18连接溶液储蓄罐16,溶液储蓄罐16连接脱硫剂进料口2。
[0013]所述的超重力脱硫反应器内部压力0.1~5 MPa,反应温度在25~60 ℃,电机转速为100~2000 r/min。超重力脱硫反应器脱硫部的液气比为1~5,氧化部的液气比为2~20。
[0014]脱硫剂由脱硫剂进料口2进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以超重力的加速度迅速分散成小液滴,与来自酸气进料口7的含有硫化氢的废气接触,硫化氢中的硫离子迅速被还原成硫单质,净化气由脱硫放空口4排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硫剂液和固体硫均匀分散并具有较高的平行于釜壁方向的分速度,沿脱硫部底部釜壁旋转抛射进入氧化部,与来自气体分布器10的加压(0.1~5MPa)的富氧空气进行接触,脱硫剂中的Fe
2+
被氧化成Fe
3+
,使得脱硫剂再生;在吹扫风的作用下,固体硫与再生后的脱硫剂由出料口13进入稳压罐14,再由流浆泵17运送至真空过滤机15将固体硫和脱硫剂分离,固体硫输入下一单元处理,脱硫剂由溶剂回收泵18运输至溶液储蓄罐16,后进入反应器循环使用。
[0015]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都属于现有技术。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重力自循环脱硫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超重力脱硫反应器,所述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由脱硫部(5)、氧化部(9)和沉降部(11)连通构成,脱硫部(5)中部设有脱硫剂进料口(2),脱硫剂进料口(2)与脱硫部(5)内的填料层(6)相连,脱硫剂进料口(2)内部连接转轴(3),转轴(3)连接电机(1);在脱硫部(5)的上端设有脱硫放空口(4),脱硫部(5)的侧端设有酸气进料口(7);脱硫部(5)的底部为倒立的圆台状,向内倾斜;脱硫部(5)和氧化部(9)的连接处设有缩颈(19);脱硫部(5)和氧化部(9)之间的空隙部分连接支架(20);氧化部(9)上端设有氧化放空口(8),氧化部(9)内底部设有气体分布器(10),沉降部(11)为锥形设计,沉降部(11)内上下平行分布有吹扫环(12),沉降部(11)的锥底部设有出料口(13);超重力脱硫反应器的出料口(13)连接稳压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光武刘毅刚马红全邱雷吕明方张树梅盖群谷振国贾明宝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