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92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套筒,若干固定套筒内均设有滑动杆,滑动杆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滑动杆靠近底座一侧与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滑动杆靠近地面一侧与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滑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走轮,底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靠近地面一侧设有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底座远离滑动杆一侧设有手扶组件,手扶组件一侧设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对整个装置的运动进行减震,不易侧翻,进而降低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损坏的可能性。损坏的可能性。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勘察
,具体为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对矿井地质进行探测时,需要使用探测设备,现有的探测设备为雷达探测仪,现有的雷达探测仪由移动小车车体、探测仪本体和显示屏组成,探测仪本体安装小车底部,显示屏安装于把手处,方便进行观看。
[0003]但是,现有的探测仪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个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振动,并且容易侧翻,从而造成地质雷达探测仪易出现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其具有的优点是:底座的设置是为了给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固定套筒的设置是为了给滑动杆等提供支撑,滑动杆的设置一是可以给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提供支撑,二是可以传递行走轮受到的外力,使得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实现减震功能,行走轮的设置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凹槽与调节组件的设置是为了给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提供支撑,并且可以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竖直方向的运动,手扶组件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移动整个装置,显示屏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观看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探测数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整个装置的运动进行减震,不易侧翻,进而降低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损坏的可能性。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套筒,若干所述固定套筒内均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底座一侧与所述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杆靠近地面一侧与所述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杆,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底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靠近地面一侧设有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动杆一侧设有手扶组件,所述手扶组件一侧设有显示屏。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的设置是为了给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固定套筒的设置是为了给滑动杆等提供支撑,滑动杆的设置一是可以给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提供支撑,二是可以传递行走轮受到的外力,使得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实现减震功能,行走轮的设置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凹槽与调节组件的设置是为了给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提供支撑,并且可以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竖直方向的运动,手扶组件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移动整个装置,显示屏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观看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探测数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整个装置的运动进行减震,不易侧翻,进而降低地质雷达探测仪
本体损坏的可能性。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扶组件包括手扶板,所述手扶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手扶板插设有手扶杆且两者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手扶板任一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手扶杆靠近所述滑槽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所述滑槽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插设有螺纹杆且两者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均套设有带轮,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带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带轮通过皮带啮合,所述手扶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显示屏螺栓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扶组件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整个装置的运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身高调整手扶组件的高度,增加装置的适用性与工作人员的舒适度,手扶板的设置是为了对手扶杆等提供支撑,连接板与手扶杆的设置是为了实现手扶组件的伸长功能,滑槽的设置是为了提供连接杆运动的方向,螺纹杆的设置是为了带动连接板运动,带轮与皮带的设置是为了实现两个螺纹杆同步运动,进而可以使得连接板与手扶杆稳定运动。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若干第一面板,若干所述第一面板均与所述凹槽铰接,若干所述第一面板均插设有第二面板且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滑动连接,若干所述第二面板通过安装板铰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面板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若干所述第三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面板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手扶组件一侧设有提拉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的设置是为了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竖直方向的运动,使得当路面有凸起时,可以调整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位置,避免凸起对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造成损坏,第一面板的设置是为了对第二面板与第三弹簧及安装板提供支撑,第二面板与第三弹簧的设置一是为了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实现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在运动后的自动复位,二是可以通过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第三弹簧的伸缩功能持续给安装板与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提供支撑,提拉组件的设置是为了工作人员更为方便的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运动。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提拉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开设有通孔,所述手扶板靠近所述固定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滑动连接有插杆。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的设置是为了更为方便的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位置,连接杆、插杆与通孔的设置是为了对固定杆进行固定,这样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卡接有蓄电池。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的设置可以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给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与显示屏提供电源,保证装置的使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7]1.底座的设置是为了给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固定套筒的设置是为了给滑动杆等提供支撑,滑动杆的设置一是可以给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提供支撑,二是可以传递行走轮受
到的外力,使得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可以实现减震功能,行走轮的设置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凹槽与调节组件的设置是为了给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提供支撑,并且可以控制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竖直方向的运动,手扶组件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移动整个装置,显示屏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观看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的探测数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整个装置的运动进行减震,不易侧翻,进而降低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损坏的可能性;
[0018]2.手扶组件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整个装置的运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身高调整手扶组件的高度,增加装置的适用性与工作人员的舒适度,手扶板的设置是为了对手扶杆等提供支撑,连接板与手扶杆的设置是为了实现手扶组件的伸长功能,滑槽的设置是为了提供连接杆运动的方向,螺纹杆的设置是为了带动连接板运动,带轮与皮带的设置是为了实现两个螺纹杆同步运动,进而可以使得连接板与手扶杆稳定运动;
[0019]3.调节组件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套筒(2),若干所述固定套筒(2)内均设有滑动杆(3),所述滑动杆(3)与所述固定套筒(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3)靠近所述底座(1)一侧与所述固定套筒(2)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滑动杆(3)靠近地面一侧与所述固定套筒(2)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所述第二弹簧(5)套设于所述滑动杆(3),所述第一弹簧(4)与所述第二弹簧(5)的伸缩方向均与所述滑动杆(3)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杆(3)底部固定连接有行走轮(6),所述底座(1)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调节组件(8),所述调节组件(8)靠近地面一侧设有地质雷达探测仪本体(9),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滑动杆(3)一侧设有手扶组件(10),所述手扶组件(10)一侧设有显示屏(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地质雷达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组件(10)包括手扶板(101),所述手扶板(10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手扶板(101)插设有手扶杆(102)且两者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手扶板(101)任一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手扶杆(102)靠近所述滑槽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3),所述连接板(103)贯穿所述滑槽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03)插设有螺纹杆(104)且两者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04)与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彬段建华林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