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包括支撑底框,支撑底框上连接有承力柱且承力柱上分别设置有顶框和夹框,其中,夹框位于顶框的下面位置,承接柱的顶部连接顶框,而承力柱贯穿夹框,顶框和夹框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块,压紧块内均匀设有压管槽且压管槽内穿插有支撑管,支撑底框上设置有可抬升夹框的抬升装置,支撑底框的下面铺设有轨道条且轨道轮的滚轮插入轨道条的轨道槽内。通过控制双向液压泵上的换向阀,控制双向液压缸顶杆伸出,顶框和夹框上压紧块相互压紧,并且压管槽的内壁压紧支撑管,稳定了支撑管的位置,因此在安装支撑管过程中,无需登高即可实现逐个安装支撑管,更加方便。更加方便。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巷道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煤矿巷道主要用于煤矿工人通行使用,为了避免煤矿巷道通行区域出现塌方而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通常在煤矿巷道内安装支护装置,现有的支护装置,主体由钢管焊接而成框架,并且框架底部设置滚轮座,煤矿巷道的底部铺设轨道条,滚轮座的滚轮可在轨道条上滚动,实际安装时需要在框架顶部安装支撑管,从而实现对煤矿巷道顶部塌陷防护,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安装顶部的支撑管过程中,需要搭设人字梯逐个安装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顶部支撑管不太方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包括支撑底框,所述支撑底框上连接有承力柱且承力柱上分别设置有顶框和夹框,其中,夹框位于顶框的下面位置,承接柱的顶部连接顶框,而承力柱贯穿夹框,所述顶框和夹框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内均匀设有压管槽且压管槽内穿插有支撑管,所述支撑底框上设置有可抬升夹框的抬升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框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支撑底框的下面铺设有轨道条且轨道轮的滚轮插入轨道条的轨道槽内。
[0006]优选的,所述压紧块为方形块,压管槽为圆弧形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框的两侧连接有侧挡杆,侧挡杆贯穿夹框并连接在顶框上。
[0008]优选的,所述抬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框上双向液压缸以及设置在支撑底框内的载槽,双向液压缸的顶杆连接在夹框上,载槽内设置有双向液压泵,双向液压泵的进出油端通过连接的压油管贯穿载槽和支撑底框而连接双向液压缸的出进油端。
[0009]优选的,所述载槽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且限位环插入载槽内。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中,通过控制双向液压泵上的换向阀,控制双向液压缸顶杆伸出,顶框和夹框上压紧块相互压紧,并且压管槽的内壁压紧支撑管,稳定了支撑管的位置,因此在安装支撑管过程中,无需登高并逐个安装支撑管更加方便,解决了安装顶部支撑管不太方便的问题。
[0012]本技术中,盖板盖在载槽上,不使用双向液压泵时,避免灰尘附着在双向液压泵上,双向液压泵的进出油端通过连接的压油管贯穿载槽和支撑底框而连接双向液压缸的出进油端,这样的管路设置,有效减少压油管暴露在支撑底框上的长度,也避免了载槽对通
行造成影响。
[0013]本技术中,拆卸顶部的支撑管时,只需控制双向液压泵上的换向阀,从而控制双向液压缸的顶杆缩回,即可从压管槽内抽出支撑管,拆卸顶部支撑管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底框、2轨道轮、3轨道条、4承力柱、5顶框、6夹框、7压紧块、8压管槽、9支撑管、10侧挡杆、11双向液压缸、12载槽、13双向液压泵、14盖板、15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包括支撑底框1,支撑底框1的底部四侧螺丝固定有轨道轮2,支撑底框1的下面铺设有轨道条3且轨道轮2的滚轮滑动插入轨道条3的轨道槽内,轨道条3采用锚杆固定在煤矿巷道的地面上,轨道条3之间端面贴合,支撑底框1的上面四侧焊接有承力柱4且承力柱4上分别设置有顶框5和夹框6,其中,夹框6位于顶框5的下面位置,承接柱4的顶部焊接顶框5,而承力柱4滑动贯穿夹框6四侧设置的穿孔,顶框5和夹框6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块7,顶框5与压紧块7以及夹框6与压紧块7为熔铸一体件,压紧块7内均匀设有压管槽8且压管槽8内穿插有支撑管9,压紧块7为方形块,压管槽8为半圆弧形凹槽,支撑底框1的上端左右两侧前后均匀焊接有侧挡杆10,侧挡杆10贯穿夹框6左右侧前后均匀设置的杆孔并焊接在顶框5上,侧挡杆10的设置,避免煤矿巷道两侧坍塌对人生造成伤害。
[0021]图1、图2和图4,抬升装置包括栓固定在支撑底框1上端左侧中部的双向液压缸11以及设置在支撑底框1内的载槽12,双向液压缸11的顶杆栓固定在夹框6上,载槽12内放置有双向液压泵13,双向液压泵13的进出油端通过连接的压油管贯穿载槽12和支撑底框1而连接双向液压缸11的出进油端,这样的管路设置,有效减少压油管暴露在支撑底框1上的长度,载槽12的顶部盖有盖板14,盖板1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为方形环结构,与盖板14为熔铸一体件,限位环15滑动插入载槽12内,不使用双向液压泵13时,避免灰尘附着在双向液压泵13上,限位环15插入载槽12内,限制盖板14横向移动,其中双向液压缸11为定制型,双向液压缸11的顶杆最大伸长量,满足顶框5和夹框6上压紧块7相互压紧,并且压管槽8的内壁压紧支撑管9,双向液压泵13的型号为DZB,通过控制双向液压泵13上的换向阀,从而控制双向液压缸11顶杆伸出和缩回。
[00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轨道条3在煤矿巷道的地面上锚固定完成后,推动该支护装置,直至轨道轮2的滚轮滚入轨道条3内,按此操作,在轨道轮2上推入多个该支护装置,最前侧和最后侧的支护装置旁打入锚杆,对支护装置限位,接着将支撑管9逐个铺在夹框6上压紧板7内的压紧槽8内,通过控制双向液压泵13上的换向阀,控制双向液压缸11顶杆伸
出,顶框5和夹框6上压紧块7相互压紧,并且压管槽8的内壁压紧支撑管9,稳定了支撑管9的位置,因此在安装支撑管9过程中,无需登高并逐个安装支撑管9更加方便。
[0023]限位环15插入载槽12内,限制盖板14横向移动,而盖板14盖在载槽12上,不使用双向液压泵13时,避免灰尘附着在双向液压泵13上,双向液压泵13的进出油端通过连接的压油管贯穿载槽12和支撑底框1而连接双向液压缸11的出进油端,这样的管路设置,有效减少压油管暴露在支撑底框1上的长度,也避免了载槽12对通行造成影响。
[0024]拆卸顶部的支撑管9时,只需控制双向液压泵13上的换向阀,从而控制双向液压缸11的顶杆缩回,即可从压管槽9内抽出支撑管9。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框(1),所述支撑底框(1)上四角处均连接有承力柱(4),且四个承力柱(4)上均设置有顶框(5)和夹框(6),夹框(6)位于顶框(5)的下面位置,承力柱(4)的顶部连接顶框(5),而承力柱(4)贯穿夹框(6),所述顶框(5)和夹框(6)上分别设置有压紧块(7),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压紧块(7)之间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压管槽(8),且若干组所述压管槽(8)内均穿插有支撑管(9),所述支撑底框(1)上设置有可抬升夹框(6)的抬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框(1)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2),所述支撑底框(1)的下面铺设有轨道条(3),且轨道轮(2)的滚轮插入轨道条(3)的轨道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用稳定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7)为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桂锋,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董桂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