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将由于接触器与连接端子之间夹有异物而造成的接触不良现象减小到了最低,提高了开关功能及品质,并且在按下时会发生部分弹性形变,在复原过程中会发出“咔嚓”的点击声音,以提高操作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包括:由薄板形成且中央部分向上突起弯曲的弯曲部(11)、与基板(G)上形成的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连接的边缘末端部(12)、突出形成于弯曲部(11)中央部分并使相接于弯曲部(11)的边缘部(14)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的连接部(13)、从连接部(13)上面向下方突出形成并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的向下突出部(13a)。(*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按下开关时确实实现电连接以提高开关功能及品质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按压式开关一般作为实现电子产品的ON/OFF或功能选择的开关使用。这种按压式开关既可以制造成几个单一部件,设置于电子产品的印刷电路板上,也可以将圆拱形的接触器直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端子上,与印刷电路板集成。前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具有大尺寸,有较多空间余量的电子产品。后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尺寸小且薄,没有安装空间余量的电子产品,如计算器、遥控器、手机、电子表等按压式电子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截面示意图,接触器1通常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的薄板,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在中央区域形成有突出的弯曲部2。如果将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沿箭头方向按下,如图2所示,则中央部分将发生变形,当压力解除时,中央部分由于自身的弹性将恢复到图1所示的位置。将所述接触器1的边缘末端部3设置在位于基板G上的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G1~G3中的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的上方,将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设置于中间的第三连接端子G3的上方。通过这种设置,接触器1的边缘末端部3与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形成电连接状态,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与中间的第三连接端子G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以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与第三连接端子G3形成开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按下接触器1的中央部分时,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会发生变形,与中间的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而当压力解除时,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则由于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复原到原来位置,重新与中间的第三连接端子G3分离。这样,通过按压接触器1的操作,能够使第三连接端子G3与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形成电连接或开路,从而使第三连接端子G3与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实现ON/OFF的开关功能。此外,以往的接触器1为了使其与第三连接端子G3的接触更加容易,在弯曲部2的中央部分内侧形成有圆形的连接部4。但是,对于上述以往的接触器1,由于连接部4和第三连接端子G3在同一平面上面接触,如图2的放大部分所示,所以如果连接部4与第三连接端子G3之间哪怕存在很小的异物P,所述异物P也会夹在连接部4与第三连接端子G3之间阻碍接触。因此,连接部4与连接端子G3自然不能实现电连接,无法实行开关功能,由于这种接触不良会使开关功能及品质降低。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将由于接触器与连接端子之间夹有异物而造成的接触不良现象减小到最低,以提高开关的功能及品质,并且在按下开关时,所述接触器会发生部分弹性变形,并在复原过程中发出“咔嚓”的点击声音,以提高操作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特征是包括由薄板形成且中央部分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部;与在基板上形成的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的边缘末端部;突出形成于所述弯曲部的中央部分并使相接于所述弯曲部的边缘部与第三连接端子接触的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上面向下方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此外,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其特征是,上述连接部呈“+”形状或多角形,上述向下突出部的末端尖锐。图1是以往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结构和设置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以往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工作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结构和设置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工作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6a及图6b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工作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图。图8a至图8c是表示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连接部的不同变形实例的平面图。<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0接触器 11弯曲部12边缘末端部 13连接部13a向下突出部 14边缘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详细说明如下。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的设置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10是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压制而成的圆形薄板,且在其中央突出形成有弯曲部11。接触器10还包括,在基板G上具备的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G1~G3中,与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电连接的边缘末端部12、及与中间的第三连接端子G3电连接的中央的连接部13。上述中央的连接部13呈“+”形状,从弯曲部11上面突出一定高度,并且在所述弯曲部11和连接部13相接的部分形成有边缘部14。在连接部13的中央部分,从上面向下突出形成有向下突出部13a,所述向下突出部13a大体上呈圆锥形,将其末端弄尖,以使其接触面积最小化。这种结构的接触器10,如图4及图5所示,当沿箭头方向施加压力时,突起的弯曲部11会发生弹性形变,连接部13向下移动后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从而使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与第三连接端子G3实现电连接。如果解除压力,连接部13则通过弯曲部11的弹性恢复力回到原位,与第三连接端子G3分离,这样,就可以实现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与第三连接端子G3之间的电连接或开路,以实现开关功能。参照图4至图6a及图6b,更加详细说明如下。如果不按压接触器10的中央部分,(参照图4及图6a),则弯曲部11与“+”形状的连接部13相接的内侧部分的边缘部14及向下突出部13a的尖端都将和第三连接端子G3保持一定间隔。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及图6b所示,按下接触器10的中央部分,以两边的边缘末端部12为支点,“+”形状的连接部13将下降,边缘部14及向下突出部13a的末端成为最低点,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此时,由于连接部13呈“+”形状,如图7所示,从下降中心点o到外侧支点a的距离R1较长,到内侧支点b的距离R2较短。所以如图6b所示,如果连接部13下降,则由于它们的位相差(R1-R2)使得离中央点o较远的外侧支点a的边缘部14下降,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而距离近的内侧支点b的边缘部14则向上突起变形。即,图7的片断部分(section)S从外侧支点a逐渐凸起,在内侧支点b处变形为与连接部13上面一致的形状(参照图6b),由此如图5所示,在边缘部14中,四处内侧支点b与第三连接端子G3分离,四个外侧支点a与向下突出部13a一起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因此,通过连接部13及向下突出部13a,第三连接端子可以在多处形成部分连接,即使它们之间夹入小的异物P,连接部13及向下突出部13a与第三连接端子G3之间发生接触不良的几率也很小,又因为在四个末端位置a的边缘部14中,即使只有任何一个末端位置a的边缘部14或向下突出部13a与第三连接端子G3连接,也能维持连接状态,所以能够防止异物P造成的接触不良。本技术在进行按压连接部13的操作时,如图6a及6b所示,图7中的片断部分S会发生弹性形变,当复原时会发出“咔嚓”的点击声,这种点击感能够给使用者很好的操作感。上述实施方式对接触器10的整体形状为圆形的情况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其特征是,包括: 由薄板形成且中央部分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部(11)、 与基板(G)上形成的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连接的边缘末端部(12)、 突出形成于所述弯曲部(11)中央并使相接于所述弯曲部(11)的边缘部(14)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的连接部(13)、 从所述连接部(13)上面向下方突出形成并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的向下突出部(13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式开关用接触器,其特征是,包括由薄板形成且中央部分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部(11)、与基板(G)上形成的两边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端子(G1、G2)连接的边缘末端部(12)、突出形成于所述弯曲部(11)中央并使相接于所述弯曲部(11)的边缘部(14)与第三连接端子(G3)接触的连接部(13)、从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泳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MAGMA,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