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63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涉及相机转接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转接环是通过两端的金属触点结构来镜头对焦的控制,但用于连接镜头一端的触点大多为裸露式结构,在操作时可能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触点失灵的问题。所述镜头转接环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环片,且镜头转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相机环片,所述镜头环片和相机环片与镜头转接环通过螺钉连接,且镜头转接环的内部设置有视线内腔,所述镜头环片的外表面设置有锚固孔位,且镜头环片的内侧设置有内接触环面,所述镜头环片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线,所述内接触环面的表面设置有触点槽,且触点槽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相机转接环
,具体为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使用数码相机的朋友们越来越多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并不满足于仅仅使用其原本的配置,而希望加用各类滤镜以保护镜头或增加艺术效果,或加用附加镜头以延长焦距和增加广角度,这就需要用到转接环,转接环是数码相机不同口径镜头之间交接的一种转接器,比如43mm转55mm的转接环,转接环+遮光罩可以使本来体积不大的数码相机看起来更加威猛,但是数码相机离便携更加远一步,装上遮光罩后的便携数码相机需要有更大的相机包来附载,而且会更加容易磕碰。
[0003]但是,现有的转接环是通过两端的金属触点结构来镜头对焦的控制,但用于连接镜头一端的触点大多为裸露式结构,在操作时可能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触点失灵;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转接环是通过两端的金属触点结构来镜头对焦的控制,但用于连接镜头一端的触点大多为裸露式结构,在操作时可能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触点失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包括镜头转接环,所述镜头转接环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环片,且镜头转接环的另一端设置有相机环片,所述镜头环片和相机环片与镜头转接环通过螺钉连接,且镜头转接环的内部设置有视线内腔,所述镜头环片的外表面设置有锚固孔位,且镜头环片的内侧设置有内接触环面,所述镜头环片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线,所述内接触环面的表面设置有触点槽,且触点槽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
[0006]优选的,所述防尘拉板与触点槽滑动连接,所述防尘拉板的一端设置有闸扣,且闸扣与防尘拉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触点槽的内部设置有镜头触点,且镜头触点有多个,所述触点槽的一侧设置有切口槽,且闸扣与切口槽贴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镜头触点设置为伸缩式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相机环片的外表面设置有相机触点,且相机触点有多个。
[0010]优选的,所述相机环片的内侧设置有扇形锁边,且扇形锁边与相机环片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镜头转接环的内部设置有光学透镜,且光学透镜的四周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光学透镜通过镜筒环箍连接,且遮光板通过啮齿弧槽与镜头转接环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相机接口处的触点采用隐藏式结构,其中防尘拉板和触点槽均为
弧面结构,防尘拉板贴合在触点槽的内侧,其一端设置有弹簧结构,在使用时镜头上的卡轴在转动时会推动拉板一端的闸扣,此时触点槽就会展现出来,反之当镜头脱离转接环时,防尘拉板重新复位展开,将触点槽进行封闭,只有在使用镜头旋接时触点槽内部的镜头触点才会显现出来,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到槽体的内部,从而影响到触点的灵敏度,同时还可以保障触点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的触点槽的一侧设置有切口槽,拉板闭合状态下末端的闸扣与切口槽贴合连接,切口槽是为了方便镜头上的卡轴可以切入到闸扣处,从而带动其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触点槽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相机环片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光学透镜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镜头转接环;2、镜头环片;3、相机环片;4、视线内腔;5、内接触环面;6、定位槽线;7、锚固孔位;8、触点槽;9、防尘拉板;10、闸扣;11、镜头触点;12、切口槽;13、扇形锁边;14、相机触点;15、遮光板;16、光学透镜;17、镜筒环箍;18、啮齿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包括镜头转接环1,镜头转接环1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环片2,且镜头转接环1的另一端设置有相机环片3,镜头环片2和相机环片3与镜头转接环1通过螺钉连接,且镜头转接环1的内部设置有视线内腔4,镜头环片2的外表面设置有锚固孔位7,便于进行安装固定,且镜头环片2的内侧设置有内接触环面5,镜头环片2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线6,定位槽线6是为了方便转接环与相机以及镜头的对接步骤,内接触环面5的表面设置有触点槽8,且触点槽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9,相机接口处的触点采用隐藏式结构,只有在镜头旋接时才会出现,这样可以保障触点的使用寿命。
[0022]请参阅图2,防尘拉板9与触点槽8滑动连接,防尘拉板9和触点槽8均为弧面结构,防尘拉板9贴合在触点槽8的内侧,其一端设置有弹簧结构,在使用时镜头上的卡轴在转动时会推动拉板一端的闸扣10,此时触点槽8就会展现出来,反之当镜头脱离转接环时,防尘拉板9重新复位展开,将触点槽8进行封闭,这样便可以避免灰尘会在水分进入到槽体的内部影响到触点的灵敏度,防尘拉板9的一端设置有闸扣10,且闸扣10与防尘拉板9固定连接,触点槽8的内部设置有镜头触点11,且镜头触点11有多个,触点槽8的一侧设置有切口槽12,且闸扣10与切口槽12贴合连接,镜头触点11设置为伸缩式结构,切口槽12是为了方便镜头上的卡轴可以切入到闸扣10处,从而带动其进行移动。
[0023]请参阅图3

4,相机环片3的外表面设置有相机触点14,且相机触点14有多个,相机触点14为传统的平面时触点,因为相机环片3在与相机组合后无需频繁的进行更替,相机环
片3的内侧设置有扇形锁边13,且扇形锁边13与相机环片3设置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扇形锁边13可以将整个转接环旋接在相机的接口端,镜头转接环1的内部设置有光学透镜16,且光学透镜16的四周设置有遮光板15,遮光板15与光学透镜16通过镜筒环箍17连接,且遮光板15通过啮齿弧槽18与镜头转接环1连接,光学透镜16位于转接环的中部,可以增强镜头的画面清晰度。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扇形锁边13可以将整个转接环旋接在相机的接口端,相机触点14为传统的平面时触点,因为相机环片3在与相机组合后无需频繁的进行更替,而在相机接口处的触点采用隐藏式结构,只有在镜头旋接时才会出现,这样可以保障触点的使用寿命,其中防尘拉板9和触点槽8均为弧面结构,防尘拉板9贴合在触点槽8的内侧,其一端设置有弹簧结构,在使用时镜头上的卡轴在转动时会推动拉板一端的闸扣10,此时触点槽8就会展现出来,反之当镜头脱离转接环时,防尘拉板9重新复位展开,将触点槽8进行封闭,这样便可以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包括镜头转接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转接环(1)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环片(2),且镜头转接环(1)的另一端设置有相机环片(3),所述镜头环片(2)和相机环片(3)与镜头转接环(1)通过螺钉连接,且镜头转接环(1)的内部设置有视线内腔(4),所述镜头环片(2)的外表面设置有锚固孔位(7),且镜头环片(2)的内侧设置有内接触环面(5),所述镜头环片(2)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线(6),所述内接触环面(5)的表面设置有触点槽(8),且触点槽(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拉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拉板(9)与触点槽(8)滑动连接,所述防尘拉板(9)的一端设置有闸扣(10),且闸扣(10)与防尘拉板(9)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机镜头拼接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槽(8)的内部设置有镜头触点(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同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盖世特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