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4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芯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包括长芯丝、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长芯丝的外表面通过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交织包覆互捻成型,强化短纤维以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的外表面上,弹性短纤维与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的外表面上,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相对于长芯丝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改善包芯纱易断裂以及弹性不足缺点的目的,能够避免纺织过程中易出现断纱现象,不仅提高了包芯纱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包芯纱的适用领域,能够使包芯纱的各项性能得以提升,并且赋予包芯纱优异的透气性能,而且能够提高包芯纱的抗菌除螨能力,提高包芯纱织物的抗菌性。提高包芯纱织物的抗菌性。提高包芯纱织物的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


[0001]本技术涉及包芯纱
,尤其涉及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

技术介绍

[0002]包芯纱又称复合纱或包覆纱,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纱线。最初的包芯纱是以棉纤维为皮、涤纶短纤纱为芯开发的短纤维与短纤维包芯纱。包芯纱一般以强力和弹力都较好的合成纤维长丝为芯丝,外包棉、毛、粘胶纤维等短纤维一起加捻而纺制成的纱。包芯纱兼有长丝芯纱和外包短纤维的优良性能。
[0003]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包芯纱自身的强度以及弹性不足,难以满足运动服饰领域中的使用需求,同时在纺织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现象,因此降低了纺织品的质量,使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达到了改善包芯纱易断裂以及弹性不足缺点的目的,能够避免纺织过程中易出现断纱现象,不仅提高了包芯纱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包芯纱的适用领域,能够使包芯纱的各项性能得以提升,同时其自身的防静电能力得到保证。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包括长芯丝、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所述长芯丝的外表面通过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交织包覆互捻成型,所述强化短纤维以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短纤维以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的外表面上,所述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相对于长芯丝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
[0006]进一步地,所述长芯丝为氨纶长丝,所述长芯丝上设置有空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银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所述银纤维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吸湿排汗纤维的数量为三个。
[0008]进一步地,所述长芯丝的外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离子涂层均匀涂敷在长芯丝的外表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长芯丝的外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空腔处于连通状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上均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长丝。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采用氨纶长丝作为芯丝,同时采用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进行加捻纺织,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分别采用玻璃纤维和尼龙纤维,以此能够提高包芯纱自身的强度以及弹力性能,同时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相对于长芯丝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能够使包芯纱的外表面层次感提升,并能够提升整体的抗力
矩能力,因此达到了改善包芯纱易断裂以及弹性不足缺点的目的,能够避免纺织过程中易出现断纱现象,不仅提高了包芯纱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包芯纱的适用领域。
[0013]2、本技术通过在长芯丝、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上设置空腔和填充腔,能在保持和改进包芯纱性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同时配合透气孔赋予包芯纱优异的透气性能,以此提升包芯纱织物的舒适性,而且在长芯丝的外表面设置抗菌层能够提高包芯纱的抗菌除螨能力,能够提高包芯纱织物的抗菌性。
[0014]3、本技术由于碳纤维长丝银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的设置,通过碳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且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能够使包芯纱的各项性能得以提升,同时其自身的防静电能力得到保证,而且吸湿排汗纤维能够快速吸收织物上的汗液,使织物始终保持干爽状态,以此提升包芯纱织物的舒适性,同时结合单根的银纤维配合使用,能够对吸湿排汗纤维进行除菌处理,避免出现汗渍异味散发以及细菌滋生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包芯纱的各项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中:1、长芯丝;2、强化短纤维;3、弹性短纤维;4、空腔;5、抗菌层;6、透气孔;7、填充腔;8、碳纤维长丝;9、银纤维;10、吸湿排汗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包括长芯丝1、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长芯丝1的外表面通过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交织包覆互捻成型,强化短纤维2以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上,弹性短纤维3以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上,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相对于长芯丝1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通过采用氨纶长丝作为芯丝,同时采用强化短纤维2 和弹性短纤维3进行加捻纺织,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分别采用玻璃纤维和尼龙纤维,以此能够提高包芯纱自身的强度以及弹力性能,同时强化短纤维和弹性短纤维相对于长芯丝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能够使包芯纱的外表面层次感提升,并能够提升整体的抗力矩能力,因此达到了改善包芯纱易断裂以及弹性不足缺点的目的,能够避免纺织过程中易出现断纱现象,不仅提高了包芯纱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包芯纱的适用领域。
[0020]长芯丝1为氨纶长丝,长芯丝1上设置有空腔4,长芯丝1的外表面设置有抗菌层5,抗菌层5为纳米银离子涂层均匀涂敷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上,长芯丝1的外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分布的透气孔6,透气孔6与空腔4处于连通状态,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上均设置有填充腔7,通过在长芯丝1、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上设置空腔4和填充腔7,能在保持和改进包芯纱性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同时配合透气孔6赋予包芯纱优异的透气性能,
以此提升包芯纱织物的舒适性,而且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设置抗菌层5 能够提高包芯纱的抗菌除螨能力,能够提高包芯纱织物的抗菌性,填充腔7 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长丝8,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银纤维9和吸湿排汗纤维 10,银纤维9的数量为一个,吸湿排汗纤维10的数量为三个,由于碳纤维长丝8银纤维9和吸湿排汗纤维10的设置,通过碳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且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能够使包芯纱的各项性能得以提升,同时其自身的防静电能力得到保证,而且吸湿排汗纤维10能够快速吸收织物上的汗液,使织物始终保持干爽状态,以此提升包芯纱织物的舒适性,同时结合单根的银纤维9配合使用,能够对吸湿排汗纤维10进行除菌处理,避免出现汗渍异味散发以及细菌滋生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包芯纱的各项性能。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包括长芯丝(1)、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芯丝(1)的外表面通过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交织包覆互捻成型,所述强化短纤维(2)以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短纤维(3)以逆捻方式绕覆在长芯丝(1)的外表面上,所述强化短纤维(2)和弹性短纤维(3)相对于长芯丝(1)的外表面呈上下依次堆叠状态反向捻绕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芯丝(1)为氨纶长丝,所述长芯丝(1)上设置有空腔(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耐氯氨纶丝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银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丛俊高宝安沈桥庆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