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03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包括隧道框架,所述隧道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稳定支撑的底层基板,所述底层基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散压力的缓冲分散装置,所述缓冲分散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杆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架并与隧道框架的内壁贴合。该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通过挤压支架将受到的压力经过减震弹簧、减震杆、第一受力杆和第二受力杆的分散后配合缓冲弹簧柱对冲击力进行全方位的缓冲减震,对隧道具有更好的减震缓冲防护效果,能够有效的将隧道内的下压力进行充分的分散,避免隧道受到损坏,保证了隧道的正常使用,便于更好的使用。便于更好的使用。便于更好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框
,具体为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649756.3的一种井下巷道围岩防护框,其基本描述为:包括支柱和防护顶棚,所述支柱的上侧安装防护顶棚。所述支柱包括底座、侧立板、扭转螺栓轴、连接头、连接杆、缓冲杆、缓冲弹簧、活动杆、活动槽、限位块、锁定螺栓、顶棚安装杆、螺栓槽、内滑道和限位板,该井下巷道围岩防护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缓冲杆和缓冲弹簧相互配合,有效缓冲碎石冲击防护框所造成的冲击力,提高了隧道的防护效果,有效提高巷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
[0003]现有的围岩防护框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支撑柱配合缓冲弹簧的方式进行支撑稳定,但该支撑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难以更加有效的将隧道内的下压力进行充分的分散,十分影响隧道正常的使用,不利于隧道使用安全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包括隧道框架,所述隧道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稳定支撑的底层基板,所述底层基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散压力的缓冲分散装置,所述缓冲分散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杆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架并与隧道框架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二缓冲杆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连接架并与隧道框架的内壁贴合。
[0006]优选的,所述缓冲分散装置包括稳定底板,稳定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减震的缓冲弹簧柱,缓冲弹簧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支架,挤压支架外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稳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缓冲架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减震杆,位于内侧的减震杆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架,位于外侧的减震杆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平移架,平移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受力杆,第一受力杆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动支架,滑动支架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受力杆,第二受力杆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按压架并与挤压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稳定底板上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稳定立杆,滑动支架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稳定套管,稳定立杆与稳定套管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稳定底板上表面的外侧开设有稳定滑槽,平移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滑块,稳定滑槽与稳定滑块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杆的数量为四组,四组减震杆的长度均为四百五十六毫米。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的长度分别为六百毫米和八百毫米。
[0011]优选的,所述稳定底板和缓冲弹簧柱的材质均为铸铁,稳定底板和缓冲弹簧柱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
[0012]优选的,所述隧道框架的形状为弧形设置,隧道框架的内径为二千八百五十毫米。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4]优选的,所述缓冲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挤压支架的外侧面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块与T形滑槽滑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通过挤压支架将受到的压力经过减震弹簧、减震杆、第一受力杆和第二受力杆的分散后配合缓冲弹簧柱对冲击力进行全方位的缓冲减震,对隧道具有更好的减震缓冲防护效果,能够有效的将隧道内的下压力进行充分的分散,避免隧道受到损坏,保证了隧道的正常使用,便于更好的使用。
[0017]2、该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通过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配合缓冲弹簧柱对受到的主要压力进行缓冲减震,对受到的压力具有更好的承受能力,对隧道具有更好的缓冲见证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隧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极大的提高了隧道的防护效果,有效提高隧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缓冲分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隧道框架;2、底层基板;3、缓冲分散装置;301、稳定底板;302、固定支架;303、缓冲弹簧柱;304、挤压支架;305、稳定板;306、减震弹簧;307、缓冲架;308、减震杆;309、支撑架;310、平移架;311、第一受力杆;312、滑动支架;313、第二受力杆;314、按压架;4、第一缓冲杆;5、第一连接架;6、第二缓冲杆;7、第二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包括隧道框架1,隧道框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稳定支撑的底层基板2,底层基板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散压力的缓冲分散装置3,缓冲分散装置3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杆4,第一缓冲杆4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架5并与隧道框架1的内壁贴合,第一连接架5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缓冲杆6,通过第一缓冲杆4和第二缓冲杆6配合缓冲弹簧柱303对受到的主要压力进行缓冲减震,对受到的压力具有更好的承受能力,对隧道具有更好
的缓冲见证效果,能够更好的保证隧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极大的提高了隧道的防护效果,有效提高隧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缓冲杆6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连接架7并与隧道框架1的内壁贴合。
[0023]在本技术中为了提高缓冲减震效果,从而缓冲分散装置3包括稳定底板301,稳定底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固定支架302,固定支架3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减震的缓冲弹簧柱303,缓冲弹簧柱3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支架304,挤压支架304外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305,稳定板30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06,减震弹簧3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307,缓冲架307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减震杆308,位于内侧的减震杆308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架309,位于外侧的减震杆308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平移架310,平移架310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受力杆311,第一受力杆311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动支架312,滑动支架312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受力杆313,第二受力杆313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按压架314并与挤压支架304的下表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包括隧道框架(1),所述隧道框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稳定支撑的底层基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基板(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散压力的缓冲分散装置(3),所述缓冲分散装置(3)的顶部设有第一缓冲杆(4),所述第一缓冲杆(4)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架(5)并与隧道框架(1)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架(5)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缓冲杆(6),所述第二缓冲杆(6)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连接架(7)并与隧道框架(1)的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拱隧道围岩防护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分散装置(3)包括稳定底板(301),稳定底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固定支架(302),固定支架(3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减震的缓冲弹簧柱(303),缓冲弹簧柱(3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支架(304),挤压支架(304)外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305),稳定板(30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06),减震弹簧(3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307),缓冲架(307)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减震杆(308),位于内侧的减震杆(308)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架(309),位于外侧的减震杆(308)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平移架(310),平移架(310)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受力杆(311),第一受力杆(311)的顶部设有可滑动的滑动支架(312),滑动支架(312)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受力杆(313),第二受力杆(313)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按压架(314)并与挤压支架(304)的下表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岳龙张璞陈昆侯智敏孙平闫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