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涉及移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壁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顶端焊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壁设置有踩踏杆,且手柄的外壁位于踩踏杆的上方套接有按压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主体内壁内部的按压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旋转筒、一号支撑片、二号支撑片、连接柱,人工用脚踩踏踩踏杆将主体伸入土壤的内部,接着转动手柄带动主体进行旋转,驱使一号支撑片和二号支撑片处于“井”字状态,增大装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对主体内部的土壤和葵花幼苗起到支撑的效果,接着竖直向上将主体,继而带动葵花幼苗和土壤取出,达到防止葵花幼苗跟部土壤散落的现象。到防止葵花幼苗跟部土壤散落的现象。到防止葵花幼苗跟部土壤散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植装置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栽技术是农业作物栽培种常见的操作技术,常常用在作物苗圃育苗后移植到大田中,也常常用在大田作物缺苗少苗补种等作业中,对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要求很高。葵花种植中,尤其是双季栽培油葵往往需要提前育苗,更是对移栽技术和移栽设备产生了很大的依赖。
[0003]然而,现有的移栽装置在对葵花幼苗进行移栽时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土壤较为干燥的情况下进行移植时,极易造成土壤散落的现象,从而伤根伤苗,移植过去葵花苗适应期变长,甚至是弱苗死苗。另外,对于生在在较为潮湿的黏性红土土壤进行移植葵花幼苗时,易造成土壤沾粘在装置的内壁,需要人工使用其他工具将其土壤和葵花幼苗取出的麻烦,移栽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葵花幼苗进行移动时易造成土壤散落、对潮湿土壤取下葵花幼苗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壁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顶端焊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壁设置有踩踏杆,且手柄的外壁位于踩踏杆的上方套接有按压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主体内壁内部的按压环,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主体内壁的升降杆,且升降杆的底端与按压环连接,所述按压环的底端位于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筒,且旋转筒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一号支撑片,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二号支撑片,所述旋转筒的外壁设置有两组延伸至主体内部的连接柱,且主体与主体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框,所述旋转框的内部位于连接柱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一号复位条,且连接柱的外壁底端设置有二号复位条,所述一号复位条和二号复位条一端与旋转框接触位置处设置有转座。
[0006]优选地,所述手柄的顶端设置有手柄,且手柄的外壁要接有棉垫。
[0007]优选地,所述主体、按压环和旋转筒的外壁开设有进口,且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尖锥。
[0008]优选地,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设置多组锥块,多组且锥块均匀的分布在旋转筒的内壁。
[0009]优选地,所述转座的外壁套接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延伸至一号复位条和二号复位条的内部,所述一号复位条和二号复位条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斜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筒、一号支撑片、二号支撑片、连接柱,人工用脚踩踏踩踏杆将主体伸入土壤的内部,接着转动手柄带动主体进行旋转,驱使一号支撑片和二号
支撑片处于“井”字状态,增大装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对主体内部的土壤和葵花幼苗起到支撑的效果,接着竖直向上将主体,继而带动葵花幼苗和土壤取出,达到防止葵花幼苗跟部土壤散落的现象;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按压板、升降杆、按压环、一号复位条、二号复位条和转座,推动按压板在手柄的外壁向下滑动,按压板通过升降杆推动按压环降低从挤压葵花幼苗和土壤从主体底端内部伸出,同时扭簧驱使一号复位条和二号复位条进行围绕着转座进行转动复位,从而驱使连接柱移动至初始的位置处,继而带动旋转筒复位,便于人工持续对葵花幼苗进行移动工作,达到对移植后的葵花幼苗与主体分离较为便捷,不需人工手动取出的麻烦,同时增加其葵花幼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复位条结构视图。
[0017]图中:1、主体;2、固定座;3、踩踏杆;4、升降杆;5、手柄;6、按压板;61、按压环;7、旋转筒;8、一号支撑片;9、二号支撑片;10、旋转框;11、连接柱;12、一号复位条;13、二号复位条;14、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
4,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外壁焊接有固定座2,且固定座2的顶端焊接有手柄5,手柄5的外壁设置有踩踏杆3,且手柄5的外壁位于踩踏杆3的上方套接有按压板6,主体1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主体1内壁内部的按压环61,手柄5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主体1内壁的升降杆4,且升降杆4的底端与按压环61连接,按压环61的底端位于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筒7,且旋转筒7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一号支撑片8,主
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二号支撑片9,旋转筒7的外壁设置有两组延伸至主体1内部的连接柱11,且主体1与主体1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框10,旋转框10的内部位于连接柱11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一号复位条12,且连接柱11的外壁底端设置有二号复位条13,一号复位条12和二号复位条13一端与旋转框10接触位置处设置有转座14。
[0021]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手柄5的顶端设置有手柄,且手柄的外壁要接有棉垫,便于人工手动拿捏着装置进行移植葵花幼苗。
[0022]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主体1、按压环61和旋转筒7的外壁开设有进口,便于将主体1套接与葵花幼苗的外侧,且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尖锥,便于主体1更好的插入土壤的内部。
[0023]请着重参阅图1,旋转筒7的内壁设置多组锥块,多组且锥块均匀的分布在旋转筒7的内壁,增加装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进行葵花幼苗移植工作。
[0024]请着重参阅图4,转座14的外壁套接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延伸至一号复位条12和二号复位条13的内部,一号复位条12和二号复位条13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斜板,便于一号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葵花苗圃育苗移栽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外壁焊接有固定座(2),且固定座(2)的顶端焊接有手柄(5),所述手柄(5)的外壁设置有踩踏杆(3),且手柄(5)的外壁位于踩踏杆(3)的上方套接有按压板(6),所述主体(1)的内部套接有延伸至主体(1)内壁内部的按压环(61),所述手柄(5)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主体(1)内壁的升降杆(4),且升降杆(4)的底端与按压环(61)连接,所述按压环(61)的底端位于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筒(7),且旋转筒(7)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一号支撑片(8),所述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二号支撑片(9),所述旋转筒(7)的外壁设置有两组延伸至主体(1)内部的连接柱(11),且主体(1)与主体(1)接触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框(10),所述旋转框(10)的内部位于连接柱(11)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一号复位条(12),且连接柱(11)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雅凤,呼晓红,张勇,王彦彬,任志英,苏庆兵,李明亮,刘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