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6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涉及薄膜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性的使用透气功能的问题。所述薄膜本体是由第一彩色覆盖膜、第一薄膜抗静电层、第一薄膜消光层、薄膜中心层、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依次叠加在一起组成,所述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所述薄膜中心层位于薄膜本体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薄膜中心层呈波浪状挤压在薄膜本体的内部,且薄膜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且薄膜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且薄膜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
,具体为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

技术介绍

[0002]薄膜由于其柔韧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等等特点,常常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薄膜的功能逐渐的丰富起来,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众多种类的薄膜中存在一种能抗静电、消光的彩色薄膜。
[0003]现有的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性的使用透气功能,为了能根据需要选择性的使用透气功能,提高功能性和实用性;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不能根据需要选择性的使用透气功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是由第一彩色覆盖膜、第一薄膜抗静电层、第一薄膜消光层、薄膜中心层、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依次叠加在一起组成,所述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薄膜中心层位于薄膜本体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薄膜中心层呈波浪状挤压在薄膜本体的内部,且薄膜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
[0007]优选的,所述薄膜中心层的外表面上阵列有纳米级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消光层和第二薄膜消光层通过胶水粘连在薄膜中心层的两侧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抗静电层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一薄膜消光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薄膜抗静电层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二薄膜消光层的外表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彩色覆盖膜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一薄膜抗静电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彩色覆盖膜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彩色覆盖膜和第二彩色覆盖膜为薄膜本体的两侧最外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使得薄膜本体由第一彩色覆盖膜、第一薄膜抗静电层、第一薄膜消光层、薄膜中心层、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依次叠加在一起组成,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薄膜中心层位于薄膜本体的中间位置处,薄膜中心层呈波浪状挤压在薄膜本体的内部,且薄膜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薄膜中心层的外表面上阵列有纳米级通孔,此举可以通过薄膜中心层、第二薄膜消光层、第二薄膜抗静电层、第二彩色覆盖膜上的纳米级通孔
以及受到挤压的波浪状薄膜中心层上形成的透气通道来使得该薄膜本体具备透气的功能,且该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该薄膜的缠绕方式来选择性关闭,有效的提高了功能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该薄膜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中:1、薄膜本体;2、第一彩色覆盖膜;3、第一薄膜抗静电层;4、第一薄膜消光层;5、薄膜中心层;6、第二薄膜消光层;7、第二薄膜抗静电层;8、第二彩色覆盖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包括薄膜本体1,薄膜本体1是由第一彩色覆盖膜2、第一薄膜抗静电层3、第一薄膜消光层4、薄膜中心层5、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依次叠加在一起组成,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薄膜中心层5位于薄膜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薄膜中心层5呈波浪状挤压在薄膜本体1的内部,且薄膜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薄膜中心层5的外表面上阵列有纳米级通孔,此举可以通过薄膜中心层5、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上的纳米级通孔以及受到挤压的波浪状薄膜中心层5上形成的透气通道来使得该薄膜本体1具备透气的功能,且该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该薄膜的缠绕方式来选择性关闭,有效的提高了功能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该薄膜的实用性。
[0019]进一步,第一薄膜消光层4和第二薄膜消光层6通过胶水粘连在薄膜中心层5的两侧面上,第一薄膜抗静电层3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一薄膜消光层4的外表面上,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二薄膜消光层6的外表面上,第一彩色覆盖膜2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一薄膜抗静电层3的外表面上,第二彩色覆盖膜8通过胶水粘连在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的外表面上,第一彩色覆盖膜2和第二彩色覆盖膜8为薄膜本体1的两侧最外层。
[0020]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需要的功能来选择薄膜的覆盖方式,当需要保证被覆盖的物体能进行良好的透气,则将薄膜本体1中第二彩色覆盖膜8贴合在外部的物体上,由于薄膜中心层5、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薄膜中心层5呈波浪状,且被挤压在薄膜本体1的内部,进而使得薄膜本体1两端形成透气通道,此时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透气通道以及纳米级通孔穿过该薄膜,保证被覆盖物体良好的透气性能,当不需要透气功能时,将薄膜本体1上的第一彩色覆盖膜2贴合在外部物体上即可,在该薄膜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第一薄膜抗静电层3、第一薄膜消光层4、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能起到良好的消光抗静电性能。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包括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1)是由第一彩色覆盖膜(2)、第一薄膜抗静电层(3)、第一薄膜消光层(4)、薄膜中心层(5)、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依次叠加在一起组成,所述第二薄膜消光层(6)、第二薄膜抗静电层(7)、第二彩色覆盖膜(8)的外表面上均阵列有纳米级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中心层(5)位于薄膜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薄膜中心层(5)呈波浪状挤压在薄膜本体(1)的内部,且薄膜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彩色消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中心层(5)的外表面上阵列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平吴洪亮于兆汉江涛李春琴张星
申请(专利权)人:桐城市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