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离合器以及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3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离合器以及变速箱,离合器包括制动齿轮、制动轴、制动油泵和脉宽调制阀,制动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制动油泵的内转子齿轮同轴套接在制动轴的第一端上,制动油泵的外转子齿圈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并套接在内转子齿轮上,内转子齿轮与外转子齿圈相互啮合,且内转子齿轮与外转子齿圈偏心设置,制动齿轮同轴套接在制动轴的第二端上,脉宽调制阀用于调节制动油泵的油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离合器具有调速和离合功能,可对变速箱的传动机构进行无级调速,能主动吸收变速箱的扭矩波动和反震动,解决变速箱换挡顿挫感觉,延长离合器使用寿命,并且工作可靠精度高,驾驶员舒适性体验较佳。体验较佳。体验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离合器以及变速箱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调速和离合多功能的离合器以及具有该离合器的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变速箱离合器是采用单片或多片式离合器,离合器本身是靠摩擦片来完成的离合功能。现有汽车手动变速箱的离合器片属于干式单排离合器,而现有汽车自动变速箱、摩托车变速箱是多片湿式离合器,靠活塞或弹簧的压力让离合器的被动离合片压紧离合器的主动离合片得到接合,得到动力,反之,离合器的离合片得不到活塞或弹簧的压力分开,两片离合片之间失去摩擦力,就没有了动力。
[0003]然而,现有离合器的离合片通过摩擦力实现接合,存在离合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此外,为了控制离合片分开实现分离,需要设置相关控制机构,使得离合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调速和离合功能、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精度高且驾驶员舒适性体验较佳的多功能离合器。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多功能离合器的变速箱。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离合器,包括制动齿轮、制动轴、制动油泵和脉宽调制阀,制动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制动油泵的内转子齿轮同轴套接在制动轴的第一端上,制动油泵的外转子齿圈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并套接在内转子齿轮上,内转子齿轮与外转子齿圈相互啮合,且内转子齿轮与外转子齿圈偏心设置,制动齿轮同轴套接在制动轴的第二端上,脉宽调制阀用于调节制动油泵的油压。
[000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制动齿轮的轴孔的内周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多个第一限位槽在制动齿轮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每一个第一限位槽在制动齿轮的轴向上贯穿制动齿轮设置,制动轴的第二端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一嵌入块,一个第一嵌入块位于一个第一限位槽内。
[000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制动轴的第一端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第二限位槽在制动轴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每一个第二限位槽在制动轴的轴向上朝向制动轴的第二端延伸,内转子齿轮的轴孔的内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嵌入块,一个第二嵌入块位于一个第二限位槽内。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离合器还包括两个传动轴承,两个传动轴承分别套接在制动轴上,且两个传动轴承在制动轴的轴向上分别位于制动齿轮的两端。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转子齿圈的齿数比内转子齿轮的齿数多六个。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转子齿圈的齿数为二十一个,内转子齿轮的齿数为十五个。
[001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传动机构和
离合器,离合器为上述的一种多功能离合器,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制动外齿圈、十字轴、四个行星齿轮以及输出轴,输入轴的第一端同轴设置有输入锥齿轮,输出轴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输出锥齿轮,十字轴固定在制动外齿圈的轴孔内,十字轴的每一个轴臂在制动外齿圈的径向上延伸,一个行星齿轮可转动地同轴套接在十字轴的一个轴臂上,在制动外齿圈的轴向上,行星齿轮的第一侧与输入锥齿轮相互啮合,行星齿轮的第二侧与输出锥齿轮相互啮合,离合器的制动齿轮与制动外齿圈相互啮合。
[00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变速箱还包括驱动油泵,驱动油泵的驱动内转齿轮同轴套接在输入轴的第二端上,驱动油泵的驱动外转齿圈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并套接在驱动内转齿轮上,驱动内转齿轮与驱动外转齿圈相互啮合,且驱动内转齿轮与驱动外转齿圈偏心设置。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外转齿圈的齿数比驱动内转齿轮的齿数多六个。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外转齿圈的齿数为二十四个,驱动内转齿轮的齿数为十八个。
[001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变速箱的输入轴与外部直流无刷伺服电机对接,即直流无刷伺服电机可驱动输入轴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变速箱通过TCU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即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变速控制。直流无刷伺服电机驱动变速箱的输入轴绕自身轴线旋转,输入轴同步带动输入锥齿轮和驱动油泵的驱动内转齿轮旋转,驱动油泵的驱动内转齿轮与驱动油泵的驱动外转齿圈相互啮合,且驱动内转齿轮与驱动外转齿圈偏心设置,从而使得驱动油泵为变速箱的内部系统提供润滑以及为变速箱的离合器提供制动油压,同时输入锥齿轮驱动行星齿轮旋转,使得十字轴旋转带动制动外齿圈旋转。同步地,行星齿轮驱动输出锥齿轮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轴为变速箱的最终输出端。当变速箱进行调速时,脉宽调制阀调节制动油泵的油压,制动油泵的内转子齿轮与制动油泵的外转子齿圈相互啮合,且内转子齿轮与外转子齿圈偏心设置,随着制动油泵的油压变化,内转子齿轮的转速也随之变化,从而内转子齿轮同步带动制动轴使得制动轴的转速变化,使得制动轴上的制动齿轮驱动制动外齿圈的转速同步变化,此时制动齿轮驱动制动外齿圈的旋转方向与十字轴旋转带动制动外齿圈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对输出轴进行调速,使得输出齿圈的转速同步变化。脉宽调制阀的控制信号是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在每一周期内宽度不同的脉冲信号,以每个脉冲开启时间的长短来控制油压,当制动油泵的油压为最大时控制制动齿轮的转速为零,则制动外齿圈没有受到反向旋转力的作用,使得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相同。当随着调节制动油泵的油压逐渐降低,控制制动齿轮的转速逐渐升高,即制动外齿圈受到反向旋转的转速随着升高,从而使得输出轴的转速逐渐下降。脉宽调制阀控制制动油泵的油压过程是无级的,使得输出轴的转速也是无级的下降。本技术离合器的作用就是控制制动油泵的油压,在制动油泵的油压最高时,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相同,相当于离合器接合;当控制制动油泵的油压为零时,使得输出轴的转速为零,相当于离合器断开。本技术离合器在具备离合功能的同时,可对变速箱的传动机构进行无级调速,能主动吸收变速箱的扭矩波动和反震动,解决变速箱换挡顿挫感觉,延长离合器使用寿命,并使得变速箱实现自动控制变速,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舒适性体验较佳,提高行车安全性。而且,本技术变速箱的力矩传递效率高,工作可靠精度高,而且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和驱动油泵配合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和驱动油泵配合的结构分解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驱动油泵的结构分解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离合器的结构分解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变速箱实施例中离合器的剖视图。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齿轮、制动轴、制动油泵和脉宽调制阀,所述制动轴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制动油泵的内转子齿轮同轴套接在所述制动轴的第一端上;所述制动油泵的外转子齿圈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并套接在所述内转子齿轮上,所述内转子齿轮与所述外转子齿圈相互啮合,且所述内转子齿轮与所述外转子齿圈偏心设置;所述制动齿轮同轴套接在所述制动轴的第二端上,所述脉宽调制阀用于调节所述制动油泵的油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齿轮的轴孔的内周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制动齿轮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每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制动齿轮的轴向上贯穿所述制动齿轮设置;所述制动轴的第二端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一嵌入块,一个所述第一嵌入块位于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轴的第一端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制动轴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每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制动轴的轴向上朝向所述制动轴的第二端延伸;所述内转子齿轮的轴孔的内周壁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嵌入块,一个所述第二嵌入块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多功能离合器还包括两个传动轴承,两个所述传动轴承分别套接在所述制动轴上,且两个所述传动轴承在所述制动轴的轴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制动齿轮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离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圣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