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反光镜与记录仪机体,安装座上侧设有通槽,通槽滑动装配有伸入放置槽的安装板,凹槽铰接有限位板,放置槽背部设有若干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斜卡齿,凹槽开口下端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挡板,凹槽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限位板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弹簧,通孔内装配有与限位板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拉线,安装板上侧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座,上夹块与下夹块相对一侧均设有缓冲压紧机构,本装置可通过上夹块与下夹块相配合,将汽车的反光镜夹紧,从而对记录仪机体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掉落,且可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反光镜,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
[0001]本技术属于行车记录仪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
[0003]如今智能行车记录仪大多使用吸盘吸附在挡风玻璃上,但是这样的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够稳定,在行驶在颠簸路段时,智能行车记录仪容易掉落,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可通过上夹块与下夹块相配合,将汽车的反光镜夹紧,从而对记录仪机体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掉落,且可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反光镜,实用性好。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反光镜与记录仪机体,所述记录仪机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侧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底部设有放置槽,所述通槽滑动装配有伸入放置槽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铰接有限位板,所述放置槽背部设有若干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斜卡齿,所述凹槽开口下端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挡板,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限位板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弹簧,所述凹槽上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装配有与限位板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拉线,所述拉线上端伸出通孔装配有拉动机构,所述安装板上侧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上夹块,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有与上夹块相匹配的下夹块,所述上夹块与下夹块相对一侧均设有缓冲压紧机构。
[0007]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记录仪机体时,保证反光镜位于上夹块与下夹块之间,并保证下夹块与反光镜下端抵接,此时工作人员可向下按下上夹块,上夹块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支撑座带动安装板在放置槽内向下移动,安装板向下移动过程中,限位板在若干斜卡齿的撞击下不断向凹槽内转动,若干弹簧保证限位板不断复位,当上夹块与下夹块将反光镜夹紧时,弹簧伸张,将限位板顶出,卡住斜卡齿,挡板对限位板进行限位,此时缓冲压紧机构压缩,进行压缩补偿,保证上夹块与下夹块将反光镜夹紧的同时,限位板能够卡入斜卡齿内,这样便能对上夹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夹块与下夹块将反光镜夹紧;当需要取消对反光镜的夹紧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机构拉动拉线,从而拉动限位板,将限位板拉入凹槽内,弹簧压缩,此时限位板端部从若干斜卡齿之间移出,从而取消对
安装板的限位,便可向上移动上夹块取消对反光镜的夹紧;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通过上夹块与下夹块相配合,将汽车的反光镜夹紧,从而对记录仪机体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掉落,且可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反光镜,实用性好。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冲压紧机构为橡胶缓冲垫。这样的结构,可在上夹块与下夹块将反光镜夹紧时,橡胶缓冲垫压缩,保证上夹块与下夹块相配合,将反光镜夹紧。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拉动机构包括有拉动块,所述拉动块与拉线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拉线。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夹块上侧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增加了工作人员按下上夹块的舒适度。
[0011]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通过上夹块与下夹块相配合,将汽车的反光镜夹紧,从而对记录仪机体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掉落,且可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反光镜,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实施例反光镜与记录仪机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9]反光镜1、记录仪机体11、安装座12、通槽13、放置槽14、安装板15、凹槽2、限位板21、斜卡齿211、挡板22、弹簧23、通孔25、拉线26、支撑座3、上夹块31、下夹块32、橡胶缓冲垫33、拉动块34、海绵垫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反光镜1 与记录仪机体11,记录仪机体1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上侧设有通槽13,通槽13底部设有放置槽14,通槽13滑动装配有伸入放置槽14的安装板 15,安装板15背侧设有凹槽2,凹槽2铰接有限位板21,放置槽14背部设有若干与限位板21相匹配的斜卡齿211,凹槽2开口下端设有与限位板21相匹配的挡板22,凹槽2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限位板21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弹簧23,凹槽2上侧设有通孔25,通孔25内装配有与限位板21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拉线26,拉线26上端伸出通孔25装配有拉动机构,安装板15上侧左右对称设有支撑座3,两个支撑座3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上夹块31,安装座12固定连接有与上夹块31相匹配的下夹块32,上夹块31与下夹块32相对一侧均设有缓冲压紧机构。
[0022]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记录仪机体11时,保证反光镜1位于上夹块
31与下夹块32之间,并保证下夹块32与反光镜1下端抵接,此时工作人员可向下按下上夹块31,上夹块31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支撑座3带动安装板15在放置槽14内向下移动,安装板15向下移动过程中,限位板21在若干斜卡齿21的撞击下不断向凹槽2内转动,若干弹簧23保证限位板21不断复位,当上夹块31与下夹块32将反光镜1夹紧时,弹簧23伸张,将限位板21 顶出,卡住斜卡齿211,挡板22对限位板21进行限位,此时缓冲压紧机构压缩,进行压缩补偿,保证上夹块31与下夹块32将反光镜1夹紧的同时,限位板21 能够卡入斜卡齿211内,这样便能对上夹块3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夹块 31与下夹块32将反光镜1夹紧;当需要取消对反光镜1的夹紧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机构拉动拉线26,从而拉动限位板21,将限位板21拉入凹槽2内,弹簧23压缩,此时限位板21端部从若干斜卡齿211之间移出,从而取消对安装板 15的限位,便可向上移动上夹块31取消对反光镜1的夹紧;本装置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反光镜(1)与记录仪机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仪机体(11)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上侧设有通槽(13),所述通槽(13)底部设有放置槽(14),所述通槽(13)滑动装配有伸入放置槽(14)的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背侧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铰接有限位板(21),所述放置槽(14)背部设有若干与限位板(21)相匹配的斜卡齿(211),所述凹槽(2)开口下端设有与限位板(21)相匹配的挡板(22),所述凹槽(2)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限位板(21)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的弹簧(23),所述凹槽(2)上侧设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内装配有与限位板(21)远离铰接一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明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