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41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轴体,所述轴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块,所述多组连接块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键条,所述键条贯穿并延伸至轴体的外部,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出气孔,所述空心管贯穿键条的两侧并延伸至轴体的内部两端与轴体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两侧且处于与空心管的连接处皆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气囊与空心管之间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拉簧,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气胀轴内部气囊易发生漏气造成气胀轴无法工作等问题。气胀轴无法工作等问题。气胀轴无法工作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气胀轴是目前工业器械中常用的一种,气胀轴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且适用的器械较多如晒板机、涂布机、定型机、淋膜机、验布机、纸筒机、皮革机等,气胀轴具有使用时间长且经济高效等优点,由此可见气胀轴是目前工业器械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传统的气胀轴在进行作业时存在的缺陷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传统气胀轴存在以下弊端:
[0003]一、传统气胀轴整体结构大多采用金属材质,在长时间使用下金属材质的边角容易戳破气胀轴内部的气囊造成气囊漏气无法再次进行作业;
[0004]二、传统气胀轴的进气结构由于密封较差,在对气囊充气结束后气囊内部的气体会通过进气嘴进行排气导致气胀轴无法实现对物体的加工或加工后的形状与预想的偏差较大。
[0005]三、传统气胀轴在气囊进行收缩时,气胀轴内部气囊因为重力原因收缩后气囊会悬挂在轴体内部的底端或在轴体内部发生蜷缩导致气囊发生破损无法再次进行工作。
[0006]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对于目前工业器械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以解决传统气胀轴内部气囊易发生漏气造成气胀轴无法工作等问题。
[0008]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轴体,所述轴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块,所述多组连接块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键条,所述键条贯穿并延伸至轴体的外部,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出气孔,所述空心管贯穿键条的两侧并延伸至轴体的内部两端与轴体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两侧且处于与空心管的连接处皆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气囊与空心管之间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拉簧,所述空心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轴体的外部,所述进气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气嘴,所述进气嘴的底端贯穿固定块,所述进气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轨道,所述两组轨道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簧,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两侧皆设置有滑块,所述推动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外部,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塞。
[0010]进一步,所述轴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撞块。
[0011]进一步,所述轴体向内设置有通孔,且通孔成“T”型。
[0012]进一步,所述防撞块、连接块和橡胶塞均采用橡胶材质。
[0013]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滑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气囊与空心管之间设置有多组拉簧,在气囊进行收缩时拉簧会对气囊产生限位效果从而保障气囊收缩后不会发生蜷缩。
[0016]2.该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进气孔内部设置有气嘴,在对气囊停止充气时进气孔内部的橡胶塞会受到拉簧的牵引对进气孔进行堵死,可有效防止充气结束后气囊内部的气体从进气孔位置发生泄漏。
[0017]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气胀轴内部气囊易发生漏气造成气胀轴无法工作等问题。
[00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图2局部“A”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轴体;2、第一安装架;3、键条;4、进气孔;5、第二安装架;6、连接块;7、出气孔;8、密封环;9、拉簧;10、空心管;11、气囊;12、进气嘴;13、固定块;14、轨道;15、滑块;16、限位簧;17、套筒;18、推动杆;19、橡胶塞;20、防撞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6]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5,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5之间固定安装有轴体1,轴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11,气囊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块6,多组连接块6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键条3,键条3贯穿并延伸至轴体1的外部,气囊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管10,空心管10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出气孔7,空心管10贯穿键条3的两侧并延伸至轴体1的内部两端与轴体1固定连接,气囊11的两侧且处于与空心管10的连接处皆固定安装有密封环8,气囊11与空心管10之间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拉簧9,空心管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孔4,进气孔4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轴体1的外部,进气孔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胀轴漏气预防压圈密封重组模块,包括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5)之间固定安装有轴体(1),所述轴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块(6),所述多组连接块(6)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键条(3),所述键条(3)贯穿并延伸至轴体(1)的外部,所述气囊(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管(10),所述空心管(10)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出气孔(7),所述空心管(10)贯穿键条(3)的两侧并延伸至轴体(1)的内部两端与轴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1)的两侧且处于与空心管(10)的连接处皆固定安装有密封环(8),所述气囊(11)与空心管(10)之间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多组拉簧(9),所述空心管(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孔(4),所述进气孔(4)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轴体(1)的外部,所述进气孔(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气嘴(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