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结构,此触控结构具有一触控板,在触控板的一侧边设有发光源,在触控板之上设有反射层,并且在此反射层上更结合有导光层,最后在导光层之上方附着有阻光层。此触控结构通过阻光层的组合使得本触控结构可以在导光层上形成指示图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设于电子装置上、具有发光指示功能的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电子装置的普及,随着使用上需求的增加,电子装置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而操作接口与操作方式愈形复杂。为了使这些电子装置在功能增加后,同时不会让体积相对的变大,甚至,要求体积变得更小,且携带方便,在硬件设计上就必须更加的精简与人性化。其中主要可节省空间结构的设计,就是触控结构的产生。现今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触控结构,取代了以往占空间且携带不方便的传统操作接口(例如电子装置所延伸的操作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的鼠标),加上触控结构可使电子装置的操作接口与显示装置整合在一起,此举除了降低电子装置对空间的需求,由于减少附加的额外装置,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可变小,因此增加了电子装置在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与电子装置的可移动性(mobility)。例如可携式电子装置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手机等等,如此更进一步地使电子装置需要具有可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能发挥操作上的便利性的功能。由于此电子装置的操作环境相当多样化,其中照明不良是最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如何使电子装置可在照明不良处也能达成辨识与操作的目的,将可有效改善电子装置在不同环境下的操作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触控结构,使触控结构具有发光指示的作用,因此使触控结构在面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时(如无照明环境或是低照明环境),可发光且更易辨识。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触控区域上具有保护层的触控结构,在阻光层上更附着有保护层以对触控区域产生保护作用。本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电量低的发光触控结构,利用阻光层附着在出光面上形成的透光区与阻光区,仅在透光区具有发光的特性以减少发光面积,使得发光源的光线更能集中,如此可降低对发光源的需求,同时降低设于电子装置的触控制构的发光耗电量,延长电子装置(特别是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时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板、一发光源、一反射层、一导光层以及一阻光层。触控板的一侧设有发光源,在触控板上方设有导光层,而在触控板与导光层之间更设有反射层,此反射层为薄层,因此不影响触控板与导光层的紧密结合,另外,导光层上方为出光面,出光面上附着有阻光层,以在出光面上形成透光区与阻光区,通过透光区的发光效果使触控结构的触控功能具有发光指示的作用。经由设置的阻光层所产生阻光作用,使得导光层的出光面上可形成指示图案(透光区),因此在无照明或照明不良的地方,可通过本技术的触控结构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增加此电子装置在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让本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剖面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出光面与阻光层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与固接装置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触控结构 110触控板120发光源130反射层140导光层141出光面150阻光层151透光区152阻光区1511带状矩形 1512水平矩形 15121左箭头15122右箭头1513垂直矩形15131上箭头15132下箭头160保护层 170结合区171装配孔 200固接装置210固接柱 300电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平面分解示意图,其中的触控结构100包括触控板110、发光源120、反射层130、导光层140与阻光层150。触控板110,内具有所需的电路及功能,可产生供使用的触控功能。发光源120,用以产生光源,设于触控板110的一侧;此发光源120可为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为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反射层130,位于与触控板110的上方,用以反射发光源120的光线,达到改变发光源120的光线方向目的。其中,反射层130与触控板110紧密结合,且反射层130为可反射光线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导光层140,设于反射层130的上方,且反射层130位于导光层140与触控板110之间。此导光层140的出光面141位于该导光层140的上方,且导光层140的下方与反射层130紧密结合。在导光层140内,利用光线经由导光材料产生的折射与经由反射层130反射的作用,导光层140将发光源120所产生并射入导光层140与反射层130的光线改变至同一方向后射出。为达成上述目的,此导光层140为楔形,使导光层140与反射层130的紧密结合面具有斜角,在反射层130与导光层140结合后,可利用此斜角用以反射位于触控板110侧边的发光源120所产生的光线。另外,此导光层140可为表面光滑且具高反射率的透光材料,例如丙烯。阻光层150,用以阻挡光线通过,设于导光层140的上方,与导光层140紧密结合,且导光层140位于阻光层150与反射层130之间。此阻光层150包括透光区151与阻光区152,通过阻光材料直接附着于出光面141上所划分形成(此阻光材料可为不透光漆料或不透光塑料材料),其中透光区151为未附着阻光材料的区域(请参图1中,阻光层150上标示的空白部分),而阻光区152为阻光材料所附着的区域(请参考图1中,阻光层150上标示的斜线区域),因此透光区151与阻光区152直接在出光面141上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区域。请参考图2,其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触控区域俯视示意图。其中,阻光层150上的透光区151(具有发光指示功能的图案)包括带状矩形1511,位于出光面141之四周;水平矩形1512,位于出光面141上,而左箭头15121与右箭头15122分别设于水平矩形1512的左、右方;以及,垂直矩形1513,设于出光面141上,而上箭头15131与下箭头15132分别设于垂直矩形1513的上、下方。请再参考图2,通过阻光层150的透光区151中的图案组合,如带状矩形1511、水平矩形1512、左箭头15121、右箭头15122、垂直矩形1513、上箭头15131及下箭头15132所产生的发光效果,可用以发光指示不同的触控功能,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中的窗口画面转动轴(window scroll bar),可利用上述透光区151的图案组合,用以在触控区域上发光指示这些不同的窗口画面控制功能。如带状矩形1511可发光指示窗口的开启与关闭的触控功能;而水平矩形1512,以及其左方的左箭头15121与右方的右箭头15122能发光指示出可将窗口画面水平调整的功能的触控功能;以及,垂直矩形1513,以及其上方的上箭头15131与下方的下箭头15132可发光指示出可将窗口画面上下调整的触控功能。如此,通过透光区151产生的亮度,使此触控装置上的触控功能易于辨识,让本技术的触控结构不会因环境(如无照明或照明不佳之处)而影响触控结构的接口操作的便利性。请再参考图1,由于阻光层150的透光区151与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板;一用以产生光源的发光源,该发光源设于该触控板的一侧;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于该触控板之上,与该触控板紧密结合;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置于该反射层上方,与该反射层紧密结合,且该反射层位于该触控板与该导光层之间;以及一阻光层,该阻光层位于该导光层之上,与该导光层紧密结合,且该导光层位于该反射层与该阻光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板;一用以产生光源的发光源,该发光源设于该触控板的一侧;一反射层,该反射层设于该触控板之上,与该触控板紧密结合;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置于该反射层上方,与该反射层紧密结合,且该反射层位于该触控板与该导光层之间;以及一阻光层,该阻光层位于该导光层之上,与该导光层紧密结合,且该导光层位于该反射层与该阻光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源为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或至少一个高功率发光二极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的材料为一金属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层为一楔形导光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层的材料为一透光材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材料为丙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光层的材料包括一阻光材料。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