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感应闸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3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行车感应闸控制器,该控制器设有触发脉冲、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其中,逻辑继电器控制触发脉冲电路中的给定回路接通,触发脉冲电路根据给定及反馈大小决定脉冲的移相角即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导通角决定行车感应闸IB两端电压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控制灵活、可彻底解决行车溜钩问题、制作简单和安装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行车感应闸控制器。目前,在我国运行的大型行车中普遍存在溜钩问题。这是由于行车提升机使用的是三相绕线式交流电动机,其低速档在转子线圈中串入较大电阻,转子电流较小,力矩不够平衡重物重力,运行时会因为重物自身的重量而导致下滑的缘故。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提升机轴上加装制动感应闸,在机械抱闸松开后,提升机低速档加一力矩平衡重物的重力。可是,由于制动感应闸工作时间较短且需要对其力矩进行精确控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性能可靠且价格低廉的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感应闸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根据现场工况调节制动感应闸的运行状况,实现对感应闸的精确控制,以彻底解决行车溜钩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触发脉冲、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其中,逻辑继电器控制触发脉冲电路中的给定回路接通,触发脉冲电路根据给定及反馈大小决定脉冲的移相角即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导通角决定行车感应闸IB两端电压的大小。由于行车感应闸(以下简称IB闸)的力矩与其线圈中电流成正比,而线圈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正比,因此便实现了主卷扬起重机操作挡位对IB闸工作状态的直接控制,即保证IB闸在电机起动上升1档和下降1、2、3档及回零时及时动作。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优点一是可靠性高,控制灵活,可根据现场工况调节IB闸的运行状况,实现对IB闸的精确控制,从而彻底解决了行车溜钩问题。二是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三是可实现优良的性价比。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方框示意图。图2是图1中触发脉冲电路原理图。图3是图1中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行车的主卷扬起重机操作档位的触发脉冲、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其中,逻辑继电器控制触发脉冲电路中的给定回路接通,触发脉冲电路根据给定及反馈大小决定脉冲的移相角即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导通角决定行车感应闸IB两端电压的大小。上述触发脉冲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电源、稳压、触发、负反馈及给定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触发可控硅的脉冲,装在控制板上。电源部分电源为220V交流电,由图3中电源回路经变压器T1送入,再经保险管FUSE1、FUSE2和电阻R0、C0滤波后进整流桥D1,整流桥D1输出为220V直流电压;D1正极接外部降压电阻R1一端,R1另一端进控制板成为控制板的电源正极,D1负极作为整个控制板的地,该电源由稳压部分中首尾相连的稳压管ZD1、ZD2、ZD3、ZD4、ZD5稳压,使整个电源电压稳定在220V,该电压即为触发部分的工作电源,触发部分是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触发电路,由单结晶体管WJT和三极管Q1、Q2及电容C2构成,同时由与它的控制电压取自总电源主回路变压器T4(图3)的二次侧,故与主回路同步;Q1集电极电压控制C2的充放电电压,C2的充电电压又控制WJT的导通与关断;由C2的充放电的速度及WJT的导通与关断,使在脉冲变压器PT的原边形成一系列的尖脉冲,再经PT的副边输出,触发可控硅导通,PT副边分为两组输出,分别控制两只可控硅VT1、VT2(图3);Q1基极电压受Q2集电极电压的控制,Q2集电极电压受其自身基极电压控制,Q2的基极电压便为整个触发回路的给定电压,该给定电压的大小控制脉冲的移相角,也就是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给定电压由经滤波和分压后提供,其给定电路有四路,分别由逻辑继电器的继电回路中的4种逻辑控制接通,当其中任意一路接通时,给定经由电位器W1、W2、W3、W4和R12、R13、R14、R15及R9、R10组成的分压电路分压后,由W5取给定值,送至Q2基极。上述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触发电路中,WJT的一个基极经PT原边接稳压管ZD5正极、D1负极,另一个基极经R2接ZD1负极、R1一端,R1另一端接D1正极,WJT的发射极接Q1集电极且经C2接D1负极;Q1发射极经R17、二极管D4正极接ZD1负极,Q1基极接Q2集电极且经R4、D15正极接D4负极;Q2发射极经D16负极接Q2基极且经R18接D1负极,Q2基极经R6和D17正极的串接点与给定部分的电位器W5中心接点相连。三极管Q2基极电压除由给定电压控制外,还受反馈电压控制。反馈电压取自主卷扬起重机HI,经变压器T2、T3降压后由D5、D6、D7、D8、D9、D10组成的整流桥整流,整流后的电压经R7、C5阻容吸收及R8、C4滤波到电位器W5两端,由W5的中心抽头送至Q2的基极。本技术的逻辑继电器及可控硅电路如图3所示外接电源经空开ZZ送至变压器T4原边,T4为380V/220V、240V交流变压器,T4副边一组220V电源送至继电控制回路和触发脉冲电路,另一组240V电源经保险丝EFM后送至整流桥交流侧,整流桥由二极管模块和可控硅模块组成。上述逻辑继电器中设有时间继电器ZH、Z和中间继电器IB1、IB2、IB3、IB4及接触器J,其一端并接于变压器T4副边1端、闸刀开关1端;其另一端,即ZH另一端经C2常开端接闸刀开关2端及T4副边2端,且经ZH自锁端由并联的J常闭端、IB3和IB4常开端接J的另一端,J另一端经J常开端、Z自锁端接换位开关6端和经IB1常开端接换位开关6端,IB2另一端经IB3、IB4常闭端接IB3常开端、换位开关7端,IB3另一端经IB4常闭端接换位开关8端,IB4、IB1另一端分别接换位开关9、10端,Z另一端经IB2常开端、IB1常闭端接换位开关6端。上述可控硅模块有VT1、VT2两只可控硅,其与二极管模块的VD1、VD2构成单相全波整流桥。VT1的控制极、阴极分别接PT副边的一路输出G1、K1端,VT2的控制极、阴极分别接PT副边的二路输出G2、K2端;VT1阳极接VD2正极、行车感应闸IB的一端,且经可调电阻R0接VT2阴极、VD1负极和电流指示表一端,指示表另一端经平波电抗器CH接IB的另一端,这样,可实现对IB闸的电压和电流的控制;VT1阴极、VD1正极分别经保险丝接变压器T4副边3、1端;在二极管两端分别并有滤波电容器,可控硅两端分别并有阻容吸收回路。上述逻辑继电器部分主要为控制触发脉冲器给定接通而设置,其动作为行车起重机启动时,IB闸动作由IB2接通给定回路,电路中继电器IB1、IB2、IB3、IB4分别对应于行车起重机的下降1档、下降2档、下降3档和上升1档时接通,接通其中任意一档时IB闸投入运行。继电器J即为触发脉冲电路进线电源通断接触器,该电源经隔离变压器后进触发脉冲电路。由上所述的下降1档、2档、3档,上升1档回零或到其它不在上述四档这列的档位时,IB闸延时断开,断开时间由时间继电器Z控制并可调,电路中ZH的作用是保证行车起重机启动后继电器J能得电自锁,J自锁后,ZH将回路断开,ZH时间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车感应闸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器设有触发脉冲、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其中,逻辑继电器控制触发脉冲电路中的给定回路接通,触发脉冲电路根据给定及反馈大小决定脉冲的移相角即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导通角决定行车感应闸IB两端电压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感应闸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器设有触发脉冲、逻辑继电器和可控硅电路,其中,逻辑继电器控制触发脉冲电路中的给定回路接通,触发脉冲电路根据给定及反馈大小决定脉冲的移相角即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导通角决定行车感应闸IB两端电压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是触发脉冲电路包括电源、稳压、触发、负反馈及给定部分,触发部分是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触发电路,由单结晶体管WJT和三极管Q1、Q2及电容C2构成,其在脉冲变压器PT的原边形成一系列尖脉冲,再经变压器副边输出,触发可控硅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是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触发电路中,WJT的一个基极经脉冲变压器PT原边接稳压管ZD5正极、整流桥D1负极,另一个基极经电阻R2接ZD1负极、R1一端,R1另一端接D1正极,WJT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且经C2接D1负极,Q1发射极经R17、二极管D4正极接ZD1负极,Q1基极接Q2集电极且经R4、D15正极接D4负极,Q2发射极经D16负极接Q2基极且经R18接D1负极,Q2基极经R6和D17正极的串接点与给定部分的电位器W5中心接点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是给定部分有四路,分别由逻辑继电器的继电回路中的4种逻辑控制接通,当其中任意一路接通时,给定经由电位器W1、W2、W3、W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益清谢允袁正超王恒兴王兴杨莉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宝德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