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20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夹持架和头套固定组件,夹持架用于夹持固定在床板上,头套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半环和固定螺栓,固定半环的外侧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夹持架的顶端连接,固定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螺栓的一端分别螺纹贯穿固定半环的两端侧壁延伸至固定半环的内侧且每个固定螺栓位于固定半环内侧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本头部固定装置通过夹持架夹持固定在床板上,将头套固定组件悬在患者头部的上方;通过旋进固定螺栓,对患者的脸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检测中患者头部的随意转动,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准确。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核磁共振头部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成像,也是自旋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0003]目前,在医院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通常会要求患者仰卧体位,要求患者的头部在检查时保持不动方便更好的进行结构成像。但是,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于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的头部和脖颈难免出现不适的感觉,导致头部发生移动,使得核磁共振仪扫描出来的图像就会出现伪影,造成检测不准确,进而影响了医生的判断,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同时,在核磁共振检查中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更会影响患者的感官,引起患者的烦躁,没有对患者的头部没有进行固定,使得更容易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解决患者的头部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没有固定使得头部容易转动,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
[0007]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用于夹持固定在床板上,所述夹持架包括支撑杆、夹持管、夹持杆、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控制件,支撑杆为L形结构,夹持杆的一端可滑动的套设在夹持管的一端内部,第一夹持块设置在夹持杆远离夹持管的一端,第二夹持块设置在夹持管远离夹持杆的一端,通过控制件驱动夹持杆的端部在夹持管内部滑动从而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持固定在床板的两侧,支撑杆的底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夹持管靠近夹持杆的一端外侧面上,且支撑杆的底端在夹持管上能够相对夹持管滑动;及
[0008]头套固定组件,所述头套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半环和固定螺栓,固定半环的外侧面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螺栓的一端分别螺纹贯穿固定半环的两端侧壁延伸至固定半环的内侧且每个固定螺栓位于固定半环内侧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与固定螺栓的端部转动连接。
[0009]上述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通过控制螺杆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受力卡在床板的两侧,将头套固定组件固定在床上;通过旋进固定螺栓,对患者的脸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检测中患者头部的随意转动,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10]进一步地,夹持杆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夹持孔,且夹持孔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控制件包括控制螺杆,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开设有同轴度的第一螺纹孔,控制螺杆的一
端插入第一夹持块的第一螺纹孔依次穿过夹持孔、夹持管内部,从第一夹持块的第一螺纹孔穿出。转动控制螺杆,进而带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向相向方向运动卡在床板上,使得头套固定组件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床板上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控制件还包括限位环,限位环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限位环螺纹套设在控制螺杆远离第一夹持块的端部,且限位环的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持块远离第一夹持块的侧面上。由于控制螺杆与限位环螺纹连接,使限位环在控制螺杆上螺纹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向相向方向运动。
[0012]进一步地,固定半环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贯通固定半环的侧壁,固定半环的两端侧面均开设有滑行槽,头套固定组件还包括两个滑板,滑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滑板的两端卡入滑行槽内且能够在滑行槽内滑动,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第二螺纹孔穿过滑槽延伸至固定半环的内侧。驱动滑板在滑行槽内滑动,使使得固定螺栓在滑槽内移动,旋进固定螺栓,使第一弧形板的内侧弧面压在患者的脸部,从而阻止了患者头部的转动。
[0013]进一步地,固定半环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头套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杆和第二弧形板,固定螺杆的端部螺纹插入第三螺纹孔延伸至固定半环的内侧与第二弧形板连接,第二弧形板与固定螺杆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旋进固定螺杆,使第二弧形板的内侧弧面抵接压在患者的额头位置,进一步限制了患者头部的转动,同时也能够防止患者头部的抬起,避免由于头部的晃动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影响医生的判断。
[0014]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内侧面均设有弹性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通过转动控制螺杆,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卡在床板的两侧,将头套固定组件固定在床上;通过旋进固定螺栓,对患者的脸部进行固定,通过旋进固定螺杆,进一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检测中患者头部的随意转动,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头套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套固定组件的俯视图;
[0020]图4为第一连接杆和支撑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

夹持架,11

支撑杆,111

滑动槽,12

夹持管,13

夹持杆,131

夹持孔,14

第一夹持块,15

第二夹持块,16

控制件,161

控制螺杆,162

限位环,17

第一螺纹孔,20

头套固定组件,21

固定半环,211

滑槽,212

滑行槽,22

固定螺栓,23

第一连接杆,24

第一弧形板,25

滑板,26

固定螺杆,27

第二弧形板,30

弹性垫,40

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架,所述夹持架用于夹持固定在床板上,所述夹持架包括支撑杆、夹持管、夹持杆、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控制件,所述支撑杆为L形结构,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可滑动的套设在夹持管的一端内部,所述第一夹持块设置在夹持杆远离夹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块设置在夹持管远离夹持杆的一端,通过控制件驱动夹持杆的端部在夹持管内部滑动从而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持固定在床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夹持管靠近夹持杆的一端外侧面上,且支撑杆的底端在夹持管上能够相对夹持管滑动;及头套固定组件,所述头套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半环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半环的外侧面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螺栓的一端分别螺纹贯穿固定半环的两端侧壁延伸至固定半环的内侧且每个固定螺栓位于固定半环内侧的端部均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固定螺栓的端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夹持孔,且夹持孔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螺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均开设有同轴度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控制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志铭曹城浩胡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