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00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原有的筒体结构包括膜式壁筒和设置在膜式壁筒内壁的螺旋叶片和纵向叶片,通过在壁筒内壁增加螺旋叶片和纵向叶片的数量,延长了热渣在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中的停留时间,使得冷渣器的排渣温度得到有效降低,解决了现有冷渣器存在的出渣温度高、出红渣的问题。出红渣的问题。出红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冷渣器,尤其涉及该冷渣器的筒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锅炉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炉渣需要降温后才能运输出去,现有技术中采用冷渣器对高温炉渣进行冷却,目前常见的冷渣器为滚筒冷渣器,该滚筒冷渣器包括可旋转的筒体,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换热叶片,高温炉渣进入冷渣器的筒体后,在旋转过程通过换热叶片进行冷却。
[0003]我公司目前在在用的1、2号冷渣器出现了排渣温度高、喷红渣的情况,影响到了安全运行。经分析,主要是冷渣器的换热结构不合理,导致炉渣在筒体内得不到充分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通过对冷渣器筒体结构的改进,延长了热渣在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中的停留时间,使得冷渣器的排渣温度得到有效降低。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原有的筒体结构包括膜式壁筒和叶片,其中叶片包括螺旋叶片和纵向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间隔设置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并沿着膜式壁筒长度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纵向叶片包括多列环绕设置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的原有纵向叶片列,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增加后装第三螺旋叶片,所述后装第三螺旋叶片位于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之间,在相邻的原有纵向叶片列中间新增后装纵向叶片列。
[0007]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高度高于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高度高于后装第三螺旋叶片。
[0008]所述后装第三螺旋叶片的高度为80mm。
[0009]所述后装纵向叶片列的高度为30mm。
[0010]后装第三螺旋叶片和后装纵向叶片列均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膜式壁筒的内筒壁。
[0011]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由多个螺旋叶片单体沿着螺旋方向排列而成,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在每一个圆周内具有16片螺旋叶片单体。
[0012]所述原有纵向叶片列包括多个原有纵向叶片单体,每个原有纵向叶片单体设置在相邻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之间。
[0013]所述原有纵向叶片列具有16列。
[0014]所述后装第三螺旋叶片由多个后装螺旋叶片单体组成,第三螺旋叶片在每一个圆周内具有48个后装螺旋叶片单体。
[0015]每相邻的两个原有纵向叶片列之间新增4列后装纵向叶片列,使新增后装纵向叶
片列后,膜式壁筒的内壁上的纵向叶片达到48列。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进行改进,延长了热渣在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中停留时间,明显提高了冷渣机的换热效率,解决了排渣温度高、喷红渣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冷渣器筒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冷渣器筒体结构的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改进的冷渣器筒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中冷渣器筒体结构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2所示,我公司目前在在用的1、2号冷渣器的筒体结构,筒体结构包括膜式壁筒10和叶片,其中叶片包括螺旋叶片和纵向叶片,螺旋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叶片11和第二螺旋叶片12,第一螺旋叶片11和第二螺旋叶片12间隔设置在膜式壁筒10的内壁上并沿着膜式壁筒长度方向螺旋延伸,在图1中,膜式壁筒长度方向为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图2中膜式壁筒长度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前或向后。纵向叶片包括十六列均匀分布在膜式壁筒内壁圆周上的原有纵向叶片列13,每列原有纵向叶片列13设置在膜式壁筒10的内壁上并沿着膜式壁筒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
[0025]其中,第一螺旋叶片的高度高于第二螺旋叶片的高度。
[0026]具体的,第一螺旋叶片11和第二螺旋叶片12均由多个螺旋叶片单体组成,如图2所示,第一螺旋叶片11和第二螺旋叶片12在每一个圆周内具有16片螺旋叶片单体。
[0027]每列原有纵向叶片列13也有由原有纵向叶片单体组成,每个原有纵向叶片单体设置在相邻的螺旋叶片单体之间。每个螺旋叶片单体对应一个纵向叶片单体,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在每一个圆周内具有16片螺旋叶片单体,对应的有16列的原有纵向叶片列。
[0028]每个原有纵向叶片单体具有竖直段和弯折段。
[0029]该冷渣器在使用时频繁出现排渣温度高、喷红渣的情况,影响到了冷渣器的安全运行。
[0030]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冷热器的散热能力有限。经过科研攻关,对我司正在使用的冷渣器的筒体进行了如下改进:
[0031]如图3

4所示,将纵向叶片单体的弯折段割除,保留竖直段16,并在相邻的纵向叶片列中间新增后装纵向叶片列15。每相邻的两个纵向叶片列之间新增4列后装纵向叶片列15,后装纵向叶片列的高度为30mm。这样,使得新增后的环绕膜式壁筒10内壁圆周的纵向叶片单体达到每一周48片。
[0032]同时,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增加后装第三螺旋叶片14,后装第三螺旋叶片14位于
第一螺旋叶片11和第二螺旋叶片12之间。后装第三螺旋叶片14的高度要小于第二螺旋叶片12的高度,具体为80mm。
[0033]后装第三螺旋叶片14由螺旋叶片单体组成,每个螺旋叶片单体布置在相邻的纵向叶片单体之间,这样加装第三螺旋叶片14后,环绕膜式壁筒10内壁圆周的螺旋叶片单体达到每一周48片。
[0034]经过上述改造后,每台冷渣器增加螺旋叶片单体1800件,纵向叶片单体1800件,合计增加换热面积30

,延长了热渣在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中的停留时间,明显提高了冷渣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冷渣器的出渣温度,解决了现有冷渣器存在的排渣温度高、喷红渣的情况。
[0035]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组合,并且认为这种修改、变化和组合是在独创性思想的范围之内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原有的筒体结构包括膜式壁筒和叶片,其中叶片包括螺旋叶片和纵向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间隔设置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并沿着膜式壁筒长度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纵向叶片包括多列环绕设置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的原有纵向叶片列,其特征在于:在膜式壁筒的内壁上增加后装第三螺旋叶片,所述后装第三螺旋叶片位于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之间,在相邻的原有纵向叶片列中间新增后装纵向叶片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高度高于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高度高于后装第三螺旋叶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装第三螺旋叶片的高度为8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装纵向叶片列的高度为3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锅炉冷渣器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装第三螺旋叶片和后装纵向叶片列均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宁杨智伟吕疆涛李猛轩海山刘玉海尹静波李俊果曹战威张恩璐刘振帅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济源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