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99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包括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辐射控温层包括磁控溅射于涤纶薄层之上的金属反射层和涂布于金属反射层之上的辐射层,涤纶厚层叠配于辐射层之上,并通过轧车粘合;所述涤纶厚层为涤纶斜纹织物,涤纶薄层为涤纶平纹织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辐射控温层的双层结构,实现织物的保暖状态和降温状态的切换;当金属反射层朝外,外侧的金属反射层有效地将红外线反射回皮肤表面,并利用涤纶斜纹织物的致密厚实结构实现保温状态;当辐射层朝外,内侧的金属反射层能有效将皮肤的热量传递到外侧的辐射层,经辐射层吸收后有效将热量以辐射形式散发出去,实现降温,并利用涤纶平纹织物的透气性好,保证舒适度。证舒适度。证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


[0001]本技术属于织物
,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面料提出了多功能化、智能化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户外面料,往往希望面料满足防水、防油、防污、阻燃、隔热或保暖等要求。然而,现有阻燃面料绝大多数含有卤素、或燃烧会产生其他危害环境或致癌的物质,而具有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功能的面料往往是采用氟化物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得到的,然而氟化物的致癌性对人体的健康有极大危害。更重要的是,现有面料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多功能性的需求,尤其是在具备具有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诸多功能的同时还能智能控温、透气性好的织物面料十分罕见,有待进一步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或多个,换言之,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包括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辐射控温层包括磁控溅射于涤纶薄层之上的金属反射层和涂布于金属反射层之上的辐射层,涤纶厚层叠配于辐射层之上,并通过轧车粘合;所述涤纶厚层为涤纶斜纹织物,涤纶薄层为涤纶平纹织物。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层含有纳米炭黑、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氮化硅。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的厚度之比为4000:1~40:2000。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反射层和辐射层的厚度之比为1:20~180。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反射层由铜、钛或铝磁控溅射成型。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涤纶厚层的克重为100~150g/m2。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涤纶薄层的克重为60~100g/m2。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涤纶厚层经过阻燃、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控温复合织物的水接触角不小于145
°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辐射控温复合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不小于30%。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利用辐射控温层的双层结构,实现织物的保暖状态和降温状态的切换;当金属反射层朝外,外侧的金属反射层有效地将红外线反射回皮肤表面,并利用涤纶斜纹织物的致密厚实结构实现保温状态;当辐射层朝外,内侧的金属反射层能有效将皮肤的热量传递到外侧的辐射层,经辐射层吸收后有效将热量以辐射形式散
发出去,实现降温,并利用涤纶平纹织物的透气性好,保证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辐射控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包括涤纶厚层1、辐射控温层2和涤纶薄层3,三者叠配构成三明治结构。
[0022]本实施例的涤纶厚层1是经过阻燃和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整理的涤纶斜纹织物,结构致密厚实,涤纶斜纹织物克重为120g/m2,所用的阻燃剂为磷酸酯类阻燃剂,所用的三防整理剂为庄杰ZJ

560涤纶C6防水剂,具体的阻燃和三防整理工艺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0023]本实施例的涤纶薄层3为涤纶平纹织物,轻薄,耐磨性较好,透气性好;涤纶平纹织物的克重为80g/m2。
[0024]其中,涤纶厚层1、辐射控温层2和涤纶薄层3的厚度之比为200:1:100。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层2包括磁控溅射于涤纶薄层3之上的金属反射层21和涂布于金属反射层之上的辐射层22。具体地,金属反射层21由铜通过磁控溅射技术溅射在涤纶薄层3上成型得到,辐射层22由纳米碳黑10份、分子量150000的聚丙烯腈1份、适量的N,N

二甲基甲酰胺DMF组成的混合物通过刮涂法涂布在金属反射层21上得到;然后在辐射层22覆上经阻燃和三防整理后的涤纶厚层1,用轧车粘合,得到辐射控温复合织物。
[0026]其中,金属反射层21与辐射层22的厚度之比为1:50。
[0027]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的水接触角为145
°
,具有防油污效果;极限氧指数为32.2%,具有阻燃效果。
[0028]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的金属反射层21朝外时,具有保温效果;辐射层22朝外时,具有降温效果,且透气性好。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1]辐射层采用纳米二氧化硅10份、聚偏二氟乙烯PVDF1份、N

甲基
‑2‑
吡咯烷酮NMP适量组成的混合物涂布得到,或者,采用纳米氮化硅10份、聚偏二氟乙烯PVDF1份、N

甲基
‑2‑
吡咯烷酮NMP适量组成的混合物涂布得到;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0032]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0033]实施例3:
[0034]本实施例的辐射控温复合织物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5]金属反射层的材质还可以为钛或铝;
[0036]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的厚度之比还可以在4000:1~40:2000的范围内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选择;
[0037]金属反射层和辐射层的厚度之比还可以在1:20~180的范围内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选择;
[0038]涤纶厚层的克重还可以在100~150g/m2的范围内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选择;
[0039]涤纶薄层的克重还可以在60~100g/m2的范围内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选择;
[0040]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0041]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技术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辐射控温层包括磁控溅射于涤纶薄层之上的金属反射层和涂布于金属反射层之上的辐射层,涤纶厚层叠配于辐射层之上,并通过轧车粘合;所述涤纶厚层为涤纶斜纹织物,涤纶薄层为涤纶平纹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厚层、辐射控温层和涤纶薄层的厚度之比为4000:(1~40):2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控温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层和辐射层的厚度之比为1:(20~1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亚明杨雅茹李佳倩陈燕珍郭健鑫刘茜叶振兴官文盖廖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