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91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输液袋与输液器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受压分离,给病人的输液造成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所述输液袋体内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储液空腔,输液器连接在输液袋体下端且与储液空腔相连通,还包括用于连接输液袋体和输液器的连接组件,所述输液器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内且连接组件的内壁压设在输液器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连接组件实现输液袋体和输液器之间的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插接的方式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可有效防止输液器脱离输液袋体。可有效防止输液器脱离输液袋体。可有效防止输液器脱离输液袋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

技术介绍

[0002]输液袋是用于病人输液时装入所输入人体内医用配置的液体的袋子;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0003]现有技术中的输液袋与输液器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受压分离,给病人的输液造成不便。
[0004]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袋[申请号:201821620660.X],该技术专利包括袋体和盖体;所述袋体一端外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盖体内侧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连接;所述盖体的端盖上设置有易拉密封部和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易拉密封部连接,用于将易拉密封部拉开。
[0005]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节省医护人员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输液器脱离输液袋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8]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所述输液袋体内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储液空腔,输液器连接在输液袋体下端且与储液空腔相连通,还包括用于连接输液袋体和输液器的连接组件,所述输液器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内且连接组件的内壁压设在输液器的外壁上。
[0009]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输液袋体下端延伸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内,所述输液器套设在连接管外且通过连接管与储液空腔相连通。
[0010]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锁紧腔室位于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之间,所述锁紧腔室两端分别连通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较下端口更靠近输液袋体,所述连接管通过上端口延伸至锁紧腔室内,所述输液器通过下端口延伸至锁紧腔室内。
[0011]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下端口的直径大于上端口的直径。
[0012]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输液器的外表面与锁紧腔室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锁紧腔室内还设有锁紧半环,所述锁紧半环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的对应位置上,转动左半壳体或右半壳体使得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相互贴合时,两个锁紧半环端部相互贴合呈环形。
[0013]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左半壳体上设有锁紧块,所述右半壳体上设有锁紧凹槽,转动左半壳体或右半壳体可使锁紧块嵌合至锁紧凹槽内,所述锁紧块与锁紧凹槽过盈配合。
[0014]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锁紧块设有若干块且沿锁紧腔室的轴心线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锁紧凹槽与锁紧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锁紧块的横截面积由靠近左半壳体的一端向远离左半壳体的一端逐渐变小;
[0015]所述左半壳体和/或右半壳体表面设有施力凹槽,所述施力凹槽向左半壳体和/或右半壳体内部延伸。
[0016]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输液袋体外还套设有避光套体,输液袋体表面凸出有定位凸块,避光套体上的通孔套设在定位凸块上,所述避光套体为黑色或棕色。
[0017]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输液器包括与输液袋体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还设有输液报警器。
[0018]在上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中,所述输液袋体靠近输液器的一端内还设有缓冲空腔,所述缓冲空腔与储液空腔相互隔离。
[001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实现输液袋体和输液器之间的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插接的方式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可有效防止输液器脱离输液袋体。
[0021]2、本技术在输液管上还设有输液报警器,用以显示滴数、输液速率、剩余液体量等参数,提高年老患者输液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3是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0025]图4是连接组件的透视图;
[0026]图中:输液袋体1、储液空腔2、输液器3、连接组件4、连接管5、避光套体6、定位凸块7、缓冲空腔8、输液管31、输液报警器32、壳体41、右半壳体42、锁紧腔室43、上端口44、下端口45、锁紧半环46、锁紧块47、锁紧凹槽48、施力凹槽49。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1,所述输液袋体1内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储液空腔2,输液器3连接在输液袋体1下端且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还包括用于连接输液袋体1和输液器3的连接组件4,所述输液器3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4内且连接组件4的内壁压设在输液器3的外壁上。所述输液袋体1下端延伸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4内,所述输液器3套设在连接管5外且通过连接管5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
[0029]本技术,使用时,输液器3的一端套设在连接管5外,在将连接组件4安装至输液器3和连接管5上,此时连接组件4的内壁压设在输液器3的外壁上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故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4实现输液袋体1和输液器3之间的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插接的方式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可有效防止输液器3脱离输液袋体1。
[0030]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的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锁紧腔室43位于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之间,所述锁紧腔室43两端分别连通有上端口44和下端口45,所述上端口44较下端口45更靠近输液袋体1,所述连接管5通过上端口44延伸至锁紧腔室43内,所述输液器3通过下端口45延伸至锁紧腔室43内。
[0031]优选地,下端口45的直径大于上端口44的直径。
[0032]如图3所示,所述输液器3的外表面与锁紧腔室43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锁紧腔室43内还设有锁紧半环46,所述锁紧半环46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的对应位置上,转动左半壳体41或右半壳体42使得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相互贴合时,两个锁紧半环46端部相互贴合呈环形。
[0033]扣紧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后,两个锁紧半环46贴合形成一个锁紧环,输液器3由弹性材料制得,例如塑料,锁紧环压设在输液器3外表面可使输液器3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进一步保证输液器3与连接管5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34]如图3所示,所述左半壳体41上设有锁紧块47,所述右半壳体42上设有锁紧凹槽48,转动左半壳体41或右半壳体42可使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1),所述输液袋体(1)内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储液空腔(2),输液器(3)连接在输液袋体(1)下端且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输液袋体(1)和输液器(3)的连接组件(4),所述输液器(3)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4)内且连接组件(4)的内壁压设在输液器(3)的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袋体(1)下端延伸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组件(4)内,所述输液器(3)套设在连接管(5)外且通过连接管(5)与储液空腔(2)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的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锁紧腔室(43)位于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之间,所述锁紧腔室(43)两端分别连通有上端口(44)和下端口(45),所述上端口(44)较下端口(45)更靠近输液袋体(1),所述连接管(5)通过上端口(44)延伸至锁紧腔室(43)内,所述输液器(3)通过下端口(45)延伸至锁紧腔室(43)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其特征在于:下端口(45)的直径大于上端口(44)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器防脱型输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3)的外表面与锁紧腔室(43)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锁紧腔室(43)内还设有锁紧半环(46),所述锁紧半环(46)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半壳体(41)和右半壳体(42)的对应位置上,转动左半壳体(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飞李肖娥翟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