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理银专利>正文

家用漏电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345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家用漏电保护开关,属于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家用漏电保护开关。目的是有效地避免脱扣器拒动、误动和误动后不能合闸且简化结构。特征是脱扣器的磁轭是具有普通基架结构及其功能的磁轭,衔铁是具有普通锁扣锁止结构及其功能的衔铁,跳扣是绝缘材料制跳扣,跳扣被锁止结构锁止的那端具有斜坡阶梯结构,在合闸位置,衔铁上端与磁轭的普通基架结构部分相隔离。它用于家庭漏电(及过电压等)保护。(*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进一步讲是属于家用漏电保护开关。众所周知,家用漏电保护开关(也称漏电保安器或漏电保护器)均包括壳体(上、下)、电路和漏电脱扣器(以下简称脱扣器)三部分。其中,壳体部分的作用在于容纳安装(和保护)电路部分和脱扣器部分,它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绝缘性和外观美感;电路部分的作用在于接收、处理、输出漏电等危险信号而驱使脱扣器工作,它一般要求电子元件性能质量上的优越可靠及线路的合理和简化,而且逐步由单一的漏电保护功能向多功能发展;脱扣器部分的作用在于当有危险信号后执行分断电路的任务,它要求高度的工作可靠性,为此,机械式脱扣器得到了普遍提倡。但应看到以往人们的努力多集中在电器元部件及其电路的改进方面,而对于另一重要部分——脱扣器方面,却显得努力不够或努力效果不甚明显,这就使得脱扣器在几乎所有的产品中都是一个样子,或大同小异无本质性差别。目前普遍流行的机械式脱扣器,其漏电跳闸的动作都是跳闸线圈(磁极)首先吸动衔铁,再由衔铁驱动(拉、推、拨)锁扣从而使跳扣脱离被锁扣锁止的位置来引起而由不同的弹簧立刻把动触头、支架、手柄弹到断开位置来实现的;它们的基架和磁轭都是各自独立的部件,都是各自组装一定的部件后再由螺丝固定在漏电保护开关的底壳上,较多的制造和安装的精度差别都影响着气隙(衔铁与跳闸线圈磁极的间隙)的大小或衔铁驱动锁扣的相对位置,这两者是决定脱扣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或可靠工作的关键因素,所以安装时常需调节,调节起来比较困难,很耗费工时;在使用过程中,磁轭或基架的固定螺丝都可能松动错位,使上述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拒动、误动及误动后不能合闸等毛病,造成人身伤亡和电器设备的损坏及停电事故。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是在把原金属(铁)制跳扣改为绝缘材料制跳扣并增加新部件——绝缘隔离帽(使衔铁与基架相隔)的前提下,除掉了锁扣而把锁扣的锁止结构设计在衔铁上,使衔铁不但具有衔铁本身的功能,而且也具备了锁扣的功能;同时把基架和磁轭合为一个整体部件,其一边具有基架功能,另一边具有磁轭功能。这样,气隙一旦设计确定,其大小在安装和使用中均得到了确保,上述的两个影响脱扣器正常或可靠工作的因素根本不存在了,相应的拒动、误动(滑扣)和误动后不能合闸(复位)的毛病也就不存在了,这已为申请人连续18000次的机械电气寿命试验的顺利进行所证实。诚然,这个完整的方案在漏电保护开关产品上实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简化安装制造工序,减少部件和原材料消耗,但也增加了新部件,能不能再进一步简化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将上述改进的脱扣器进一步改进或简化,然后再组装在漏电保护开关上,使其不但能有效地避免由于脱扣器工作可靠性不够所导致的拒动、误动(滑扣)和误动后不能合闸(复位)的毛病,而且进一步减少制作材料和成本,促进家用漏电保护开关的普及应用及其生产厂家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技术——家用漏电保护开关的详情如下它包括上、下壳体部分Ⅰ、电路部分Ⅱ和改进或简化的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Ⅲ三部分。其中,Ⅰ部分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壳体,一般可以用电木粉或电浴粉铸塑而成,其要求均同于已有技术,例如其下(底)壳须有进、出电线的接线端子,还须有安装脱扣器的螺孔,其上壳须能安装试验按钮并能使跳闸开关手柄突出其外等等。Ⅱ部分即为已有技术中的常见电路,它可以有印刷和集成电路两种形式或其组合形式,电路中除必须有漏电保护电路部分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部分,如过电压保护电路部分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从已有技术中选择,这是一般技术人员能够也容易做到的。Ⅲ部分不同于Ⅰ、Ⅱ部分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已有技术,而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区别性特征,这种区别性特征是针对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而言的,其区别特征在于该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部分,其绝缘材料制跳扣被衔铁的普通锁扣锁止结构锁止的那端下侧具有斜坡阶梯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斜坡平面和一个与斜坡平面相交的阶梯平面,阶梯处于斜坡的末端,在合闸过程中,该结构的斜坡面可抵压在衔铁的普通锁扣锁止结构处,使衔铁沿斜坡滑向斜坡末端而落在阶梯面上形成定位,同时使衔铁上端支离开磁轭的普通基架结构部分,从而可以避免该基架结构部分对衔铁产生有害的磁力干扰并得以革除掉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中必要的绝缘隔离帽部件。这样,通过改进或简化的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包括具有普通锁扣锁止结构及其功能的衔铁(3)、具有普通基架结构及其功能的磁轭(1)、被锁止端下侧具有斜坡阶梯结构(M、N)的绝缘材料制跳扣(4)和普通的跳闸线圈(2)、跳扣一连杆连结轴(5)、连杆(6)、连杆一手柄连结轴(7)、跳闸开关手柄(8)、手柄轴(9)、手柄弹簧(10)、支架(11)、支架弹簧(12)、动触头(13)、动触头弹簧(14)、静触头(15)、衔铁弹簧(16)和跳闸线圈螺丝(17);其所用材料、制作、安装及工作原理均同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和已有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谈具体的实施例及实施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和意义。附图1,表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脱扣器部分的总装示意图;附图2,表示脱扣器中的新部件图,图中的M和N分别表示跳扣的斜坡阶梯结构中的斜坡平面和阶梯平面;附图3,表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部分原理图,a和a′表示进线接线端子,b和b′表示出线接线端子;附图标示Ⅰ、家用漏电保护开关外壳部分;Ⅱ、电路部分;Ⅲ、脱扣器部分;1、磁轭;2、跳闸线圈;3、衔铁;4、跳扣;5、跳扣一连杆连结轴;6、连杆;7、连杆一手柄连结轴;8、跳闸开关手柄;9、手柄轴;10、手柄弹簧;11、支架;12、支架弹簧;13、动触头;14、动触头弹簧;15、静触头;16、衔铁弹簧;17、跳闸线圈螺丝;18、螺孔;19、锁止结构;20、轴孔;21、销口。附图1中的双点划线,除对衔铁(3)右边的衔铁双点划线来说是表示漏电动作时被跳闸线圈(2)的磁极瞬间吸合的位置外,对其他双点划线来说均表示断开位置。此实施例是在国产QLDA-10型家用漏电保护开关产品上改装而成的,其中的外壳部分Ⅰ和电路部分Ⅱ都是原来的;脱扣器部分是用三个新部件代替原来的五个部件而改装成的,其中的磁轭(1)和衔铁(3)这两个新部件同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是用铁板手工制作的,这两个部件分别代替了原来的普通基架和普通磁轭及普通衔铁和普通锁扣,衔铁(3)上的锁止结构(19),采用的是简单易制的方孔结构,衔铁(3)下部是断面为长方形的轴,可横向通过销口(21)插入轴孔(20),然后竖起来用衔铁弹簧(16)实现定位,这种定位有两个位置,一是在断开位置时,衔铁(3)的上端定位于磁轭(1)的普通基架结构部分,二是在闭合位置时,衔铁(3)的锁止结构的下侧定位于跳扣(4)的斜坡阶梯结构的阶梯面N上;其中的跳扣(4)是新部件之三,它是绝缘材料制的,用它代替了原来的金属制(铁制)的普通跳扣,这是GG87209711漏电脱扣器的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其区别特征是在它的被锁止结构(19)锁止的那端下侧具有斜坡阶梯结构,斜坡(面)M的末端即是阶梯(面)N,在合闸过程中,手柄(8)通过连杆(6)使跳扣(4)一端的斜坡M首先抵压在衔铁(3)的锁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漏电保护开关,它包括普通的上、下壳体部分(Ⅰ)、普通的电路部分(Ⅱ)和改进或简化的漏电脱扣器部分(Ⅲ);改进或简化的漏电脱扣器(Ⅲ)包括:具有普通基架结构及其功能的磁轭(1)、具有普通锁扣锁止结构及其功能的衔铁(3)、绝缘材料制跳扣(4)和普通的跳闸线圈(2)、跳扣一连杆连结轴(5)、连杆(6)、连杆—手柄连结轴(7)、跳闸开关手柄(8)、手柄轴(9)、手柄弹簧(10)、支架(11)、支架弹簧(12)、动触头(13)、动触头弹簧(14)、静触头(15)、衔铁弹簧(16)及跳闸线圈螺丝(17);其特征在于:绝缘材料制跳扣(4),其被衔铁(3)的普通锁扣锁止结构(19)锁止的那端下侧具有斜坡阶梯结构,该斜坡阶梯结构包括一个斜坡平面(M)和一个与之相交的阶梯平面(N),阶梯处于斜坡的末端,在合闸位置,该阶梯平面(N)抵压在衔铁(3)的普通锁扣锁止结构(19)处(P),而衔铁(3)上端与磁轭(1)的普通基架结构部分相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家用漏电保护开关,它包括普通的上、下壳体部分(Ⅰ)、普通的电路部分(Ⅱ)和改进或简化的漏电脱扣器部分(Ⅲ);改进或简化的漏电脱扣器(Ⅲ)包括具有普通基架结构及其功能的磁轭(1)、具有普通锁扣锁止结构及其功能的衔铁(3)、绝缘材料制跳扣(4)和普通的跳闸线圈(2)、跳扣一连杆连结轴(5)、连杆(6)、连杆-手柄连结轴(7)、跳闸开关手柄(8)、手柄轴(9)、手柄弹簧(10)、支架(11)、支架弹簧(12)、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理银郎彼得
申请(专利权)人:刘理银郎彼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