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属高压开关分合闸操作设备,其特征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将控制阀(7)变为机械触动式换向阀;在工作缸(9)外套装一个环形储能缸且与碟簧(10)连接,并分别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活动配合,而且油路相通,其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密封装置;在机械触动换向阀旁装有弹簧盒(27)与一套分合闸电磁铁(26),该电磁铁(26)与弹簧盒(27)上的锁扣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环形储能缸,使总体外形变小,密封点大大减少,形位公差易控制,无装配时的协调性要求;分合闸共用一套电磁铁,控制阀无需合闸自保持压,提高整体的可靠性与三相分合闸同步性能,结构更紧凑合理,降低成本,杜绝了误动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业中高压开关分合闸操作设备,特别是模块组合式结构的液压弹簧操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压开关的操动系统由电磁机构发展到气动机构,进而发展到液压机构。但由于液压元件为分离式,管路多、接头多,从而密封环节多,漏油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压开关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国外研制出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其原理为多级控制阀,也就是电磁铁、一级阀、二级阀、工作缸系统模式,基本结构包括支架、油箱、动力缸、工作缸、储能缸、控制阀、分合闸电磁铁、碟簧、电动机、减速传动装置、油泵与放油阀等。虽然可靠性大大提高,但在操作时最易出问题的是一级阀,一旦一级阀口因油中杂质或自身复位不好,就会造成连续分合跳跃,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安全运行,而且储能器采用了三个分储能缸,总体外形大,密封点多,且三个储能缸的形位公差要求精度高,装配时难度大;另外,该种产品分闸、合闸各自配备电磁铁和一级阀,需要两套各自控制回路,在实行新标准后,要求双合双分,就要设置四个电磁铁和四个一级阀,使结构复杂,密封点增多,事故隐患面扩大;二级阀为维持合闸自保持压,结构上要钻个φ0.5mm孔路,不但加工困难,而且一旦小孔被堵会使机构合不上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液压弹簧操动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将控制阀(7)改进为安装在动力缸(8)旁且油路相连通的机械触动式换向阀,实现油路转换,控制工作缸(9)中活塞杆的伸出与缩回,完成合闸与分闸动作;将储能缸(12)制成在工作缸(9)外套装一个环形储能缸且与碟簧(10)连接,该环形储能缸分别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活动配合,工作缸(9)与动力缸(8)油路相通;在环形储能缸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密封装置;在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旁安装有弹簧盒(27)与一套分合闸电磁铁(26),该电磁铁(26)与弹簧盒(27)上的锁扣装置相连接。所说的分合闸电磁铁(26),其上的动作杆与弹簧盒(27)上锁扣装置的扣子相抵触;弹簧盒(27)盒内轨道上的滑块(25)与安装在拐臂(1)上的杠杆装置中的连杆(23)活动连接,杠杆装置中的滑板(22)与工作缸(9)中活塞杆活动连接。所说的弹簧盒(27),其内的齿条与安装在曲轴(30)上的齿轮(28)相啮合,齿轮(28)上装有超越离合器(29),曲轴(30)与机械触动式换向阀中的活塞杆伸出端活动连接。所说的动力缸(8)上还安装有控制储能缸行程的泄压安全阀(32),该阀(32)与动力缸(8)油路相通,该阀(32)旁安装有手动压板(33)与拉杆(35)两者活动连接,手动压板(33)上装有复位弹簧,手动压板(33)上设置有弧形凸台与支座(34)上的卡子相连接,拉杆(35)与储能缸(12)上的支座(36)活动连接。所说的拐臂(1)与安装在支架(21)内的拐臂(38)固定连接,拐臂(38)与接头(40)螺栓(39)连接,接头(40)与导轨(37)滑动配合。本技术的优点是①由于只采用一个环形储能缸套装在工作缸(9)上,少了三个分储能缸,总体外形小,密封点比原结构少了16个,保压时间长,形位公差容易控制,无装配时的协调性要求;②分合闸共用一套电磁铁,直接触发控制阀,杜绝了以往机械两个命令同时误入造成的拒动或误动,大大简化了机构的脱扣装置和相应的控制回路;③采用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无需液压先导阀(一级阀),动作特性与压力无关,动作速度快,能自动防止机构的慢分及慢合,也能人工进行机构的慢分与慢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侧向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图2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1-拐臂、2-花键轴、3-连板、4-油箱盖、5-密封圈、6-弹簧座、7-控制阀、8-动力缸、9-工作缸、10-碟簧、11-底座、12-储能缸、13-油泵、14-放油阀、15-伞齿轮传动付、16-直流电动机、17-油箱、18-密封圈、19-密封圈、20-杆套、21-支架。如图示,在动力缸(8)旁安装有油路相通的机械触动式换向阀作为控制阀(7),控制工作缸(9)中活塞杆的伸出与缩回,以及控制储能缸(12)的往前压进碟簧(10)与退回复位,完成合闸与分闸动作。换向阀(7)中的阀杆右端是骆驼峰背状卡子,与其相应的是弹簧卡,始终保持阀杆位置的固定。储能缸(12)是套装在工作缸(9)外,呈环形,且与碟簧(10)连接。环形储能缸分别与动力缸(8)和工作缸(9)活动配合,工作缸(9)与动力缸(8)油路相通,为防止漏油,在环形储能缸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的接触面上都安装密封装置。工作缸(9)每次伸出合闸或缩回分闸,都带动工作缸(9)活塞杆顶端的杠杆装置,从而带动连杆(3),使换向阀(7)工作,推动储能缸(12)工作压进碟簧(10)进行储能。工作缸(9)中活塞杆伸出油箱(17)外,为防止漏油,活塞杆与杆套(20)活动配合,且安装有密封圈(19),杆套(20)与油箱(17)间也安装密封圈(18),油箱盖(4)与油箱(17)间也安装密封圈(5)。直流电动机(16)输出轴上,安装伞齿轮传动付,带动油泵(13)工作,油泵(13)是柱塞泵,其上还安装有放油阀(14)。参照图2、图3、图4,10-碟簧、11-底座、22-滑板、23-连杆、24-油标、25-滑块、26-电磁铁、27-弹簧盒、28-齿轮、29-超越离合器、30-曲轴、31-轴承、32-泄压安全阀、33-手动压板、34-支座、35-拉杆、36-支座、37-导轨、38-拐臂、39-螺栓、40-接头。合闸过程电磁铁(26)得到合闸指令,动作杆打击扣子脱扣使弹簧盒(27)储能释放,从而使齿条左移带动齿轮(28)通过离合器扣合状态带动偏心曲轴(30)转动,拨动控制换向阀(7)阀杆左移,使高压油进入工作缸(9)活塞杆的右腔室(左腔室也有高压油),由于左右端面面积大小不一样,使活塞杆右端压力大于左端压力,工作缸(9)中的活塞杆左移实现合闸,同时杠杆装置将驱动滑块(25)右移,继续给弹簧盒(27)储能,为下一次分闸操作作准备,且扣子在储能到位后锁扣。如图示,在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旁安装弹簧盒(27)与一套分合闸电磁铁(26),电磁铁(26)与弹簧盒(27)上的锁扣装置相连接,也就是电磁铁(26)上的动作杆与弹簧盒(27)上的扣子相抵触,可手动也可电动。当电磁铁(26)通电工作,动作杆撞击扣子,使压缩弹簧的齿条杆脱扣,往外冲击,带动齿条与齿轮(28),从而带动曲轴(30),使换向阀中阀杆向右移动,打开通向工作缸(9)的油路,同时储能缸(8)在碟簧(10)释放能量复位,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工作缸(9)中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从而将连接在接头(40)上的高压开关闸刀合闸。分闸过程当电磁铁(26)得到分闸指令,动作杆打击扣子脱扣使弹簧盒(27)储能释放,从而使齿条左移带动齿轮(28),再带动偏心曲轴(30)步进转动,拨动换向阀(7)阀杆右移,则高压油路被截断不再进入工作缸(9)活塞的右腔室;相反,右腔室与低压油路连通,使右腔室的高压释放,而左腔室里的高压保持。活塞杆在左腔室高压油压作用下,快速右移达到快速分闸的目的。同时,杠杆装置将驱动滑块(25)右移继续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包括支架、油箱、动力缸、工作缸、储能缸、控制阀、分合闸电磁铁、碟簧、电动机、减速传动装置、油泵与放油阀,其特征在于: a、所说的控制阀(7)是安装在动力缸(8)旁且油路相连通的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控制工作缸(9)中活塞杆的伸出与缩回,完成合闸与分闸动作; b、所说的储能缸(12)是在工作缸(9)外套装一个环形储能缸且与碟簧(10)连接,该环形储能缸分别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活动配合,工作缸(9)与动力缸(8)油路相通;在环形储能缸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密封装置; c、在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旁安装有弹簧盒(27)与一套分合闸电磁铁(26),该电磁铁(26)与弹簧盒(27)上的锁扣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包括支架、油箱、动力缸、工作缸、储能缸、控制阀、分合闸电磁铁、碟簧、电动机、减速传动装置、油泵与放油阀,其特征在于a、所说的控制阀(7)是安装在动力缸(8)旁且油路相连通的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控制工作缸(9)中活塞杆的伸出与缩回,完成合闸与分闸动作b、所说的储能缸(12)是在工作缸(9)外套装一个环形储能缸且与碟簧(10)连接,该环形储能缸分别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活动配合,工作缸(9)与动力缸(8)油路相通;在环形储能缸与工作缸(9)和动力缸(8)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密封装置;c、在机械触动式换向阀旁安装有弹簧盒(27)与一套分合闸电磁铁(26),该电磁铁(26)与弹簧盒(27)上的锁扣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分合闸电磁铁(26),其上的动作杆与弹簧盒(27)上锁扣装置的扣子相抵触;弹簧盒(27)盒内轨道上的滑块(25)与安装在拐臂(1)上的杠杆装置中的连杆(23)活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济,富英,余明宣,李增华,倪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益坤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