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本体和主河流,所述主河流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所述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均从一侧流入主河流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一条引水隧洞本体前端设置三组进水隧洞将主河流、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的水量进行汇集,并设置有集水井,汇集三组进水隧洞的水量,并为引水隧洞本体供水,引水隧洞本体可以设计多个进水口,可以充分汇集隧洞线路上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在三组进水隧洞一端内设置过滤组件,增强进水隧洞内的过滤功能,防止向河流引水时,会将泥沙一起引入,时间久了容易堵塞隧洞的现象,提高了隧洞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提高了隧洞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提高了隧洞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
,具体为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引水隧洞本体在洞身后接压力水管,渠道上的输水隧洞和通航隧洞只有洞身段。闸门可设在进口、出口或洞内的适宜位置。出口设有消能防冲设施。为防止岩石坍塌和渗水等,洞身段常用锚喷(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做成临时支护或永久性衬砌。洞身断面可为圆形、城门洞形或马蹄形。有压隧洞多用圆形。
[0003]现有水利工程中,通常情况一条引水隧洞本体只设计一个进水口。虽然这样设计结构简单、整体性强,但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于一条很长的引水隧洞本体,可能穿越好几条河流,由于引水隧洞本体只有一个进水口,这几条河流的水资源就不能通过该引水隧洞本体进行充分利用,如果再开挖隧洞又会增加经济成本,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且现有的引水隧洞本体内一般只设置一个拦污栅,过滤效果较差,向河流引水时,会将泥沙一起引入,时间久了容易堵塞隧洞,降低了隧洞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通过在一条引水隧洞本体前端设置三组进水隧洞将主河流、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的水量进行汇集,并设置有集水井,汇集三组进水隧洞的水量,并为引水隧洞本体供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本体和主河流,所述主河流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所述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均从一侧流入主河流内,所述引水隧洞本体和主河流之间的岸坡地段建造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远离集水井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流、主河流和第一支流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远离集水井一端内均设置有闸门,所述集水井上分别设置有水井进水口和水井出水口,所述集水井的水井出水口与引水隧洞本体相连通,所述集水井的水井出水口处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靠近集水井一端内均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第三过滤网板和第四过滤网板,所述第一过滤网板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分布有搅拌叶。
[0006]优选的,所述水井进水口设置为三组,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靠近集水井一端设置于三组水井进水口内。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的竖向纵剖面设置为
“
S”形,所述第一进水隧洞、第二进水隧洞和第三进水隧洞的横剖面设置为圆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第三过滤网板和第四过滤网板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第三过滤网板和第四过滤网板的横剖面设置为圆形。
[0009]优选的,所述搅拌叶设置为至少三组,且三组所述搅拌叶等距分布于支撑杆上。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过滤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球,所述固定球和支撑杆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在一条引水隧洞本体前端设置三组进水隧洞将主河流、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的水量进行汇集,并设置有集水井,汇集三组进水隧洞的水量,并为引水隧洞本体供水,引水隧洞本体可以设计多个进水口,可以充分汇集隧洞线路上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0013]2、通过在三组进水隧洞一端内设置过滤组件,增强进水隧洞内的过滤功能,防止向河流引水时,会将泥沙一起引入,时间久了容易堵塞隧洞的现象,提高了隧洞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引水隧洞本体;2、集水井;201、水井进水口;3、第一进水隧洞;4、第二进水隧洞;5、第三进水隧洞;6、主河流;7、第一支流;8、第二支流;9、水井出水口;10、水泵;11、闸门;12、过滤组件;13、第一过滤网板;14、第二过滤网板;15、第三过滤网板;16、第四过滤网板;17、支撑杆;18、固定球;19、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本体1和主河流6,主河流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流7和第二支流8,第一支流7和第二支流8均从一侧流入主河流6内,引水隧洞本体1和主河流6之间的岸坡地段建造有集水井2,集水井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远离集水井2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流8、主河流6和第一支流7相连通,集水井2上分别设置有水井进水口201和水井出水口9,集水井2的水井出水口9处安装有水泵10,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远离集水井2一端内均设置有闸门11,集水井2,的水井出水口9与引水隧洞本体1相连通,水井进水口201设置为三组,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靠近集水井2一端
设置于三组水井进水口201内,开设三组水井进水口201方便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内的水流入集水井2内;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的竖向纵剖面设置为“S”形,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的横剖面设置为圆形,方便水的进入;当闸门11打开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可以将主河流6与第一支流7和第二支流8的水量汇集在集水井2内,为引水隧洞本体1供水水;
[0020]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靠近集水井2一端内均设置有过滤组件12,过滤组件12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板13、第二过滤网板14、第三过滤网板15和第四过滤网板16,第一过滤网板13、第二过滤网板14、第三过滤网板15和第四过滤网板16的孔径依次减小,第一过滤网板13、第二过滤网板14、第三过滤网板15和第四过滤网板16的横剖面设置为圆形,方便对水内的杂质过滤;
[0021]第一过滤网板13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个及以上进水口引水隧洞的施工结构,包括引水隧洞本体(1)和主河流(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河流(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流(7)和第二支流(8),所述第一支流(7)和第二支流(8)均从一侧流入主河流(6)内,所述引水隧洞本体(1)和主河流(6)之间的岸坡地段建造有集水井(2),所述集水井(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所述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远离集水井(2)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流(8)、主河流(6)和第一支流(7)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远离集水井(2)一端内均设置有闸门(11),所述集水井(2)上分别设置有水井进水口(201)和水井出水口(9),所述集水井(2)的水井出水口(9)与引水隧洞本体(1)相连通,所述集水井(2)的水井出水口(9)处安装有水泵(10),所述第一进水隧洞(3)、第二进水隧洞(4)和第三进水隧洞(5)靠近集水井(2)一端内均设置有过滤组件(12),所述过滤组件(12)依次包括第一过滤网板(13)、第二过滤网板(14)、第三过滤网板(15)和第四过滤网板(16),所述第一过滤网板(13)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上分布有搅拌叶(19)。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丘杰,张小飞,白玉山,王宏志,胡建,陈然,田超,黄汶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