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华民专利>正文

一种有源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09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灭弧装置,它由外壳和电子线路组成,在电子线路中包括有开关电路、负载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吸收电路、温控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交流接触器启停时的电弧,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具有过流、过压能力强、接触可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体积小、可靠性高,可广泛地应用于易燃易爆的用电场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有源灭弧装置,特别是用于易燃易爆场合下消除电弧的有源灭弧装置,属电力电子
消除电器开关设备的电弧在防爆场合下尤为重要,因此诸如灭弧交流接触器、可控硅无触点开关等应运而生。但这些装置存在如下弊端1、灭弧交流接触器只能分断电弧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电弧;由于电弧的烧蚀作用使触点寿命大大缩短。2、可控硅的过压、过流能力较差,特别在感性负载情况下,容易导致可控硅的损坏,而且可控硅需加体积较大的散热装置,特别在大负载、大电流情况下更是如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压、过流能力强,消除电弧,接触可靠,延长交流接触器寿命的有源灭弧装置。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有源灭弧装置,它由外壳和电子线路组成,在电子线路中包括有开关电路(1)、负载电路(2)、电源电路(3)等,其特殊之处是在电子线路中,电源电路(3)通过开关电路(1)接负载电路(2)同时又分别与控制电路(4)和温控电路(6)相接,开关电路(1)与吸收电路(5)相接,吸收电路(5)与控制电路(4)相接。本技术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控制电路(4)中,R6、R7、KA-2、SB-1、SB-2依次相接后串联在吸收电路(5)的正输出端与电源正极之间,C2、D5跨接在R6、R7的中点和地之间,KA跨接在KA-2、SB1的中点与地之间,KM-2并联在SB1上;在吸收电路(5)中,SSR1-SSR3的三个交流输入端a-a′、b-b′、c-c′分别跨接在交流接触器KM-1的三个触点上,在a′、b′、c′端上串接有电阻R3-R5,输出端中的三个正极端相接后接R6的一端、三个负极端相接后接地。由于吸收电路(5)中的R3-R5吸收电弧后发热,无法恢复到初始值,故特设温控电路(6)。在温控电路(6)中,C1跨接在电源正极和地之间,V1的基极分别通过W、R1接电源正极和地,V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V2基极并通过R2接电源正极、V2集电极接V3基极、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M2接电源正极。本技术的另一特殊之处是在吸收电路(5)中,L1、R3,L2、R4、L3、R5串接后分别接在交流输入端a′、b′、c′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接通交流电源后,按下SB1时,KA得电吸合,KA-1、KA-2同时吸合,开关电路(1)和吸收电路(5)同时得电,R3-R5在交流接触器吸合瞬间迅速由低阻态变为高阻态,从而使得SSR1-SSR3关断;由于KM-2闭合使得控制电路(4)自锁。R3-R5吸收电弧后温度升高,热敏电阻R1阻值变大,使得V1-V3导通,M2工作,当R3-R5恢复到初始值,M2停止工作。由于a-a′、b-b′、c-c′的端电压为零,SSR1-SSR3仍关断。若因某种原因使得KM出现弹跳,则SSR1-SSR3相应导通(输入端电压大于零),消除了触点接触不良现象。按下SB2时,KA失电断开,KM断开,a-a′、b-b′、c-c′端电压升高,使得SSR1-SSR3导通。由于C2的储能作用,使SSR1-SSR3维持导通一段时间,R3-R5阻值升高;C2上的电荷释放完毕后,SSR1-SSR3关断,M2工作使R3-R5降温,以待下次启动。本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交流接触器启停时的电弧,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还具有过流、过压能力强,接触可靠的优点;本技术设计新颖、体积小,可靠性高,可广泛地应用于易燃易爆的用电场合。附图及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电原理方框图图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原理图图3-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电原理图。在图中,1-开关电路 2-负载电路 3-电源电路 4-控制电路 5-吸收电路 6-温控电路。为更深入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本技术给出的一个实施例是在开关电路(1)中,交流接触器触点KM-1和热继电器FR分别串接在三根相线上。负载电路(2)由三相电动机构成。在电源电路(3)中,三根相线L1、L2、L3接交流电源,单相电源的两个输入端b、c分别接两根相线,继电器触点KA-1和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串联后跨接在输入端b、c之间,变压器TC初级线圈与电源输入端b、c相接、次级线圈与桥式整流器D1-D4输入端相接,D1-D4输出端为直流电源输出端。三极管V1-V3及分立元件组成温控电路(6)。C1跨接在电源正极与地之间,V1基极分别通过电位器W和热敏电阻R1接电源正极和地,V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V2基极并通过R2接电源正极,V2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V3基极,V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风扇电机M2接电源正极。固态继电器SSR1-SSR3、电阻R3-R5组成吸收电路(5)。a-a′、b-b′、c-c′输入端分别跨接在交流接触器的三个触点上,在a′、b′、c′端上分别串接R3-R5,SSR1-SSR3的输出端正极相接后与控制电路(4)相接、负极相接后接地。电阻R7、R7,电容C2,稳压管D5,继电器KA,启停开关SB1、SB2,交流接触器触点KM-2组成控制电路(4)。R6、R7、KA-2、SB1、SB2串接后接在吸收电路(5)的输出端正极和电源正极之间,C2、D5跨接在R6、R7的中点和地之间,继电器线圈KA跨接在KA-2、SB1的中点和地之间,KM-2并联在SB1上。在本实施例中,V1、V3为2SC9013型三极管,V2为3CG21型三极管,D1-D4为1N4007型整流二极管,D5为12V稳压二极管,M2为12V直流风扇电机,SSR1-SSR3为GTI-25AP型固态继电器,R3-R5为PTC电阻。参照图1、图3,本技术给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吸收电器电路(5)中,L1-L3分别与R3-R5串联后接在输入端a′、b′、c′上。其它均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灭弧装置,它由外壳和电子线路组成,其特征是:在电子线路中,电源电路(3)通过开关电路(1)接负载电路(2)同时又分别与控制电路(4)和温控电路(6)相接,开关电路(1)与吸收电路(5)相接,吸收电路(5)与控制电路(4)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有源灭弧装置,它由外壳和电子线路组成,其特征是在电子线路中,电源电路(3)通过开关电路(1)接负载电路(2)同时又分别与控制电路(4)和温控电路(6)相接,开关电路(1)与吸收电路(5)相接,吸收电路(5)与控制电路(4)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灭弧装置,其特征是(1)、在控制电路(4)中,R6、R7、KA-2、SB1、SB2依次相接后串联在吸收电路(5)的正输出端与电源正极之间,C2、D5跨接在R6、R7的中点与地之间,KA跨接在KA-2、SB1的中点与地之间,KM-2并联在SB1上;(2)、在吸收电路(5)中,SSR1-SS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民
申请(专利权)人:刘华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