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98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绿化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顶部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分流软管,若干组所述分流软管右侧与通气软管连通设置,所述通气软管前端连通设置有气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充气囊和分流软管,在铺设无纺布时,可通过使用充气工具经气嘴朝向通气软管吹送空气,由分流软管和支管朝向充气囊注入空气,直至充气囊、分流软管和通气软管为饱和状况,经充气囊支撑无纺布替代现有铺设钢筋支撑骨架防压伤幼苗方式,充气囊相较于铺设钢筋简化无纺布工序,且可一定程度降低无纺布铺设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绿化无纺布
,具体为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纺布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防护、工业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就绿化领域而言,可用于覆盖在绿植幼苗或种子上方,提升种植的存活率。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铺设无纺布前,需将钢筋支撑骨架支撑在植物上侧,且无纺布非绷直铺设,给予绿植一定的生长空间,则存在支撑骨架的往复搬运及调整位置工序,费时费力,且造价成本及存放成本较高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
[0006]所述无纺布顶部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分流软管,若干组所述分流软管右侧与通气软管连通设置,所述通气软管前端连通设置有气嘴,所述无纺布靠近分流软管的下侧开设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有充气囊,且充气囊延伸至无纺布下侧,所述充气囊顶部通过支管与分流软管连通设置,所述充气囊顶部和无纺布靠近通孔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布圈,所述布圈内侧固定安装有魔术贴,且每两组相邻的魔术贴相贴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嘴前侧连通设置有单向阀。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的边沿处开设有若干组阵列的定位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为绿化复合无纺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囊的囊壁厚度为2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通过设置有充气囊和分流软管,在铺设无纺布时,可通过使用充气工具经气嘴朝向通气软管吹送空气,由分流软管和支管朝向充气囊注入空气,直至充气囊、分流软管和通气软管为饱和状况,经充气囊支撑无纺布替代现有铺设钢筋支撑骨架防压伤幼苗方式,充气囊相较于铺设钢筋简化无纺布工序,且可一定程度降低无纺布铺设成本。
[0013]2.本技术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通过设置有布圈和魔术贴,由于分流软管和通气软管均为软性管体,可通过收卷无纺布及软管形式降低装置的占用空间,降低运输及存放成本,同时可通过魔术贴可拆式固定相邻布圈,在该组无纺布损伤无法二次使用时,可通过布圈的分离回收充气支撑机构,提升装置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的充气囊与无纺布连接部分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无纺布;2、支管;3、分流软管;4、充气囊;5、定位孔;6、通气软管;7、气嘴;8、单向阀;9、通孔;10、布圈;11、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1;
[0021]所述无纺布1顶部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分流软管3,若干组所述分流软管3右侧与通气软管6连通设置,所述通气软管6前端连通设置有气嘴7,所述无纺布1靠近分流软管3的下侧开设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通孔9,所述通孔9内贯穿有充气囊4,且充气囊4延伸至无纺布1下侧,所述充气囊4顶部通过支管2与分流软管3连通设置,所述充气囊4顶部和无纺布1靠近通孔9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布圈10,所述布圈10内侧固定安装有魔术贴11,且每两组相邻的魔术贴11相贴合,通过设置有充气囊4和分流软管3,在铺设无纺布1时,可通过使用充气工具经气嘴7朝向通气软管6吹送空气,由分流软管3和支管2朝向充气囊4注入空气,直至充气囊4、分流软管3和通气软管6为饱和状况,经充气囊4支撑无纺布1替代现有铺设钢筋支撑骨架防压伤幼苗方式,充气囊4相较于铺设钢筋简化无纺布工序,且可一定程度降低无纺布1铺设成本,通过设置有布圈10和魔术贴11,由于分流软管3和通气软管6均为软性管体,可通过收卷无纺布1及软管形式降低装置的占用空间,降低运输及存放成本,同时可通过魔术贴11可拆式固定相邻布圈10,在该组无纺布1损伤无法二次使用时,可通过布圈10的分离回收充气支撑机构,提升装置的实用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嘴7前侧连通设置有单向阀8,可通过单向阀8的设置,无需手动开闭气嘴7。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无纺布1的边沿处开设有若干组阵列的定位孔5,用于无纺布1边沿定位,以防无纺布1受风影响位移。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无纺布1为绿化复合无纺布,使无纺布1具有高强力、高吸水性、高阻隔性、高抗静水压等特性,且该种无纺布1的缝隙利于通风透气。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充气囊4的囊壁厚度为2mm,以保证充气囊4的韧性,降低破损概率。
[0026]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1、支管2、分流软管3、充气囊4、定位孔5、通气软管6、气嘴7、单向阀8、通孔9、布圈10、魔术贴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
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在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使用的时候,通过设置有充气囊4和分流软管3,在铺设无纺布1时,可通过使用充气工具经气嘴7朝向通气软管6吹送空气,由分流软管3和支管2朝向充气囊4注入空气,直至充气囊4、分流软管3和通气软管6为饱和状况,经充气囊4支撑无纺布1替代现有铺设钢筋支撑骨架防压伤幼苗方式,充气囊4相较于铺设钢筋简化无纺布工序,且可一定程度降低无纺布1铺设成本,通过设置有布圈10和魔术贴11,由于分流软管3和通气软管6均为软性管体,可通过收卷无纺布1及软管形式降低装置的占用空间,降低运输及存放成本,同时可通过魔术贴11可拆式固定相邻布圈10,在该组无纺布1损伤无法二次使用时,可通过布圈10的分离回收充气支撑机构,提升装置的实用效果,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高强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1);所述无纺布(1)顶部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分流软管(3),若干组所述分流软管(3)右侧与通气软管(6)连通设置,所述通气软管(6)前端连通设置有气嘴(7),所述无纺布(1)靠近分流软管(3)的下侧开设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通孔(9),所述通孔(9)内贯穿有充气囊(4),且充气囊(4)延伸至无纺布(1)下侧,所述充气囊(4)顶部通过支管(2)与分流软管(3)连通设置,所述充气囊(4)顶部和无纺布(1)靠近通孔(9)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布圈(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春虞怀志高颖罗丹陈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安斯邦非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