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87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移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包括两端开口的植骨套筒,所述植骨套筒内设置有植骨通道,述植骨通道内可替换地安装有推杆组件、清理组件或者压杆组件,且所述推杆组件、清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均可在所述植骨通道内滑动,所述植骨套筒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植骨通道连通的料仓,所述植骨套筒的一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可与推杆组件、清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头靠近或远离端盖的驱动组件。所述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骨粒进行紧密填充,以提高骨移植的疗效。植的疗效。植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移植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

技术介绍

[0002]植骨术是用手术将骨组织移植到病人体内骨胳缺损、需要加强或融合的部位。由于骨胳来源不同,分为自体骨移植及同种骨移植,随着冷藏设备和无菌防腐技术的进步,现在用骨库储存同种骨。常用范围有骨质缺损、骨折不愈合、填充囊性病灶或良性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脊椎及关节融合等。自体骨移植可取自胫骨前内侧面中部,腓骨上段、髂翼、肋骨以及离断肢体远端之健康骨。植骨时需要将取来的骨头切碎成小颗粒状,并注入患者的待植骨区域,目前植骨一般是医护人员用镊子或者是勺子将骨粒放入患者的待植骨处,因此植骨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的植骨器在填充骨粒时较为松散,导致患者经过植骨后的疗效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所述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骨粒进行紧密填充,
[0004]以提高骨移植的疗效。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包括两端开口的植骨套筒,所述植骨套筒内设置有植骨通道,述植骨通道内可替换地安装有推杆组件、清理组件或者压杆组件,且所述推杆组件、清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均可在所述植骨通道内滑动,所述植骨套筒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植骨通道连通的料仓,所述植骨套筒的一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可与推杆组件、清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头靠近或远离端盖的驱动组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套筒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组件包括连接杆与设置连接杆一端的第一推锥,所述压杆组件包括连接杆与设置在连接杆一端的第二推锥,所述第一推锥的直径所述植骨通道的出料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推锥的直径小于所述植骨通道的出料端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推锥的前端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第二推锥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凸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螺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本体,所述连接头本体在远离所述端盖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周缘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间隙配合,且所述连接杆在靠近所述端盖的一端的周缘设置有若干可对应嵌入所述限位槽内的安装凸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植骨套筒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植骨套筒连通的呈圆环形的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呈圆环形的弹性复
位片,所述弹性复位片用于限制所述限位环向下运动,且所述弹性复位片的底部通过柔性弹簧与所述安装滑槽的底端弹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侧的螺纹安装座,所述螺纹安装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螺纹安装座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端盖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摇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在靠近所述植骨套筒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套设在所述植骨套筒的外侧,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植骨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通过在植骨套筒内设置可替换的清理组件、推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分别用于对骨腔进行清理、将骨粒推入骨腔内进行填充、对填充完成的骨粒进行压实,并且通过在植骨套管的一端设置可拆卸的端盖,并在该端盖内侧设置连接头用于与清理组件、推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进行快速连接,同时,在端盖上设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连接头带动该理组件、推杆组件以及压杆组件在植骨套管内进行滑动,能够覆盖植骨手术的主要操作过程,适应大部分植骨手术的器械需求,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且便于对填充后的骨粒进行压实,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整体疗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的连接头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0,植骨套筒,11,植骨通道,12,渐缩部,20,推杆组件,
[0020]21,连接杆,211,安装凸块,212,限位环,22,第一推锥,221,球形凹槽,
[0021]30,清理组件,31,螺杆,40,压杆组件,41,第二推锥,411,球形凸起,
[0022]50,料仓,60,端盖,61,连接段,62,螺纹安装座,63,螺纹杆,631,摇柄,632,连接头本体,632a,第一安装槽,632b,限位槽,70,安装滑槽,
[0023]71,弹性复位片,72,柔性弹簧,73,第二安装槽,731,轴承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包括两端开口的植骨套筒10,所述植骨套筒10内设置有植骨通道11,述植骨通道11内可替换地安装有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或者压杆组件40,且所述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以及压杆组件40均可在所述植
骨通道11内进行滑动,所述植骨套筒10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植骨通道11连通的料仓50,以便于通过所述料仓50将待植入的骨粒放入至所述植骨通道11内。所述植骨套筒10的一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端盖60。具体地,所述端盖60在靠近所述植骨套筒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段61,所述连接段61套设在所述植骨套筒10的外侧,且所述连接段61与所述植骨套筒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端盖60的内侧设置有可与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以及压杆组件40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端盖60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头靠近或远离端盖60的驱动组件。在具体实施时,根据需要首先将所述端盖60与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或者压杆组件40进行择一连接,然后将所述端盖60与所述植骨套筒10进行连接,即可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压杆组件40在植骨通道11内上下滑动,从而进行植骨操作。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骨套筒10远离所述端盖60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12,所述渐缩部12的骨粒入口端的直径大于骨粒出口端的直径,以便于对骨粒进行紧密填充。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植骨套筒(10),所述植骨套筒(10)内设置有植骨通道(11),述植骨通道(11)内可替换地安装有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或者压杆组件(40),且所述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以及压杆组件(40)均可在所述植骨通道(11)内滑动,所述植骨套筒(10)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植骨通道(11)连通的料仓(50),所述植骨套筒(10)的一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端盖(60),所述端盖(60)的内侧设置有可与推杆组件(20)、清理组件(30)以及压杆组件(40)一端进行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端盖(60)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头靠近或远离端盖(60)的驱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套筒(10)远离所述端盖(60)的一端设置有渐缩部(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20)包括连接杆(21)与设置连接杆(21)一端的第一推锥(22),所述压杆组件(40)包括连接杆(21)与设置在连接杆(21)一端的第二推锥(41),所述第一推锥(22)的直径所述植骨通道(11)的出料端的直径,所述第二推锥(41)的直径小于所述植骨通道(11)的出料端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推锥(22)的前端设置有球形凹槽(221),所述第二推锥(41)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球形凸起(4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30)包括连接杆(2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1)一端的螺杆(31)。5.如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用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鑫郭翔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