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48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酶液添加装置及内镜清洗装置,酶液添加装置包括酶液桶及酶液添加控制机构,内镜清洗装置包括垃圾袋收集桶及垃圾袋存放盒,垃圾袋收集桶的侧壁上设置有竖向开口,箱体内设置有垃圾袋下拉装置,其一端通过竖向开口伸入到垃圾袋收集桶内并与垃圾袋的下端夹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酶液添加装置,取代手动添加酶液,实现酶液的自动添加,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控制加酶量;内镜清洗装置的设置,使得酶液直接添加到垃圾袋内,降低内镜放入清洗时磕碰到垃圾袋收集桶内壁,降低内镜损害的几率,同时,垃圾袋下拉装置的设置,实现一酶一镜的清洗,避免交叉感染及加快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周转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内镜床边处理装置,该装置避免手动添加酶液以及实现一镜一换酶液,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规定:内镜使用后,在光源与视频处理器拆离前,应用含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S;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吸引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目前内镜中心有一直用同一个桶不更换的,也有用一次性杯,装上稀释的酶液,一镜一换,然后用配好的酶纱布擦拭镜身。 直接在桶中装入酶液,不能实现一镜一酶的清洗,该种清洗方式预处理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内镜通常价格昂贵,内镜镜头入桶后没有缓冲,容易损伤,维修费用较高;采用一次性杯子清洗,一次性杯太浅,预处理时内镜先端部容易滑出,一次性杯口太小,内镜先端部放入困难,另外手动更换塑料袋及加液有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与周转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挂架,该处理挂架实现污染内镜清洗酶液一镜一换,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染内镜的预处理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处理效率低及内镜清洗过程中易于损伤部件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0005]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工作台,另一侧呈上端开口状,所述工作台所在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酶液添加装置,箱体开口状的一侧设置有内镜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液添加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酶液桶及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箱体内的酶液添加控制机构,所述内镜清洗装置包括设置在开口端箱体内的垃圾袋收集桶及设置在垃圾袋收集桶桶口上的垃圾袋存放盒,所述垃圾袋存放盒内存放有呈圆形卷绕的一体式垃圾袋,所述垃圾袋收集桶的侧壁上设置有竖向开口,箱体内还设置有垃圾袋下拉装置,所述垃圾袋下拉装置的一端通过竖向开口伸入到垃圾袋收集桶内并与垃圾袋的下端夹持连接。
[0006]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液添加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酶液桶下方侧壁上的出液管、设置在出液管内的出液开关及出液开关控制系统,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延伸到垃圾袋存放盒的边缘且位于垃圾袋存放盒的上方。
[0007]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开关为一带通孔的锁杆,所述锁杆带通孔的一端伸入到出液管内,锁杆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到出液管外部;所述出液开关控制系统包括脚踏组件、第一复位弹簧、L型结构的连接杆、曲臂,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外侧的第一踏板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Z型结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一踏板通过连接柱相连,箱体内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处设置有行程控制板,所述行程控制板上设置
有行程孔,所述箱体上对应行程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连接柱上下位移的第一位移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及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曲臂的两端分别与锁杆和连接杆铰接设置,所述连接杆通过螺钉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08]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液管外壁上套接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锁杆穿过连接块后伸入到出液管内,且锁杆上的通孔方向原始状态下与出液管管口方向垂直设置。
[0009]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下拉装置包括Z型结构的下拉板、第二踏板、行程板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行程板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下拉板通过滑块与第二踏板连接,所述下拉板位于垃圾袋收集桶内的一端上设置有供垃圾袋穿出的通孔及电动推杆,所述行程板的上端设置有上微动开关,行程板位于箱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下微动开关,所述上微动开关和下微动开关与电动推杆电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紧或松开垃圾袋的夹钳。
[0010]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伸出箱体外,且箱体对应滑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位移孔。
[0011]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一侧的箱体上还设置有挂架杆,所述挂架杆的顶端设置有U型结构的内镜挂架,所述内镜挂架上包裹有多层一次性垫纸。
[0012]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内镜附件及酶纱布的托盘。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酶液添加装置,取代手动添加酶液,实现酶液的自动添加,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控制加酶量;内镜清洗装置的设置,使得酶液直接添加到垃圾袋内,降低内镜放入清洗时磕碰到垃圾袋收集桶内壁,降低内镜损害的几率,同时,垃圾袋下拉装置的设置,实现一酶一镜的清洗,清洗后的酶液随着垃圾袋下移到垃圾袋收集桶内,未使用的垃圾袋接下一内镜的清洗,符合规范操作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去掉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

图4为酶液添加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垃圾袋下拉装置与垃圾袋收集桶的安装关系图;
[0018]图6

图7为垃圾袋下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箱体,2

工作台,3

酶液添加装置,301

酶液桶,302

出液管,303

锁杆,304

第一复位弹簧,305

连接杆,306

曲臂,307

第一踏板,308

连接板,309

连接柱,310

行程控制板,311

行程孔,312

第一位移孔,313

螺钉,314

连接块,4

内镜清洗装置,401

垃圾袋收集桶,402

垃圾袋存放盒,403

垃圾袋,404

竖向开口,405

下拉板,406

第二踏板,407

行程板,408

第二复位弹簧,409

滑槽,410

滑块,411

电动推杆,412

上微动开关,413

下微动开关,414

第二位移孔,5

挂架杆, 6

内镜挂架, 7

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一侧上设置有工作台(2),另一侧呈上端开口状,所述工作台(2)所在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酶液添加装置(3),箱体(1)开口状的一侧设置有内镜清洗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液添加装置(3)包括设置在工作台(2)上的酶液桶(301)及设置在工作台(2)下方箱体内的酶液添加控制机构,所述内镜清洗装置(4)包括设置在开口端箱体(1)内的垃圾袋收集桶(401)及设置在垃圾袋收集桶(401)桶口上的垃圾袋存放盒(402),所述垃圾袋存放盒(402)内存放有呈圆形卷绕的一体式垃圾袋(403),所述垃圾袋收集桶(401)的侧壁上设置有竖向开口(404),箱体(1)内还设置有垃圾袋下拉装置,所述垃圾袋下拉装置的一端通过竖向开口(404)伸入到垃圾袋收集桶(401)内并与垃圾袋(403)的下端夹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酶液添加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酶液桶(301)下方侧壁上的出液管(302)、设置在出液管(302)内的出液开关及出液开关控制系统,所述出液管(302)的出液口延伸到垃圾袋存放盒(402)的边缘且位于垃圾袋存放盒(402)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床边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开关为一带通孔的锁杆(303),所述锁杆(303)带通孔的一端伸入到出液管(302)内,锁杆(30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到出液管(302)外部;所述出液开关控制系统包括脚踏组件、第一复位弹簧(304)、L型结构的连接杆(305)、曲臂(306),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1)外侧的第一踏板(307)及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Z型结构的连接板(308),所述连接板(308)与第一踏板(307)通过连接柱(309)相连,箱体(1)内对应连接柱(309)的位置处设置有行程控制板(310),所述行程控制板(310)上设置有行程孔(311),所述箱体(1)上对应行程孔(311)的位置处设置有供连接柱(30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晶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嵊州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