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琦善专利>正文

一种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33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该电路由一个驱动电路和一个直流微功耗保持电路连通构成。通电时两电路同时给交流接触器线圈供电。驱动电路只是在通电的一瞬间提供大电流,使交流接触器铁芯吸合,而后自行断电,接触器由保持电路继续供电,保持节能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改动交流接触器的应用电路和结构,就可以和多种形式的直流微功耗保持电路相结合,简单方便地将普通型交流接触器改造成使用条件和性能不变的节能型交流接触器,可广泛应用于供电设备中,大量实施可提高电网功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是供电设备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控器件,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在启动动作完成后,电磁线圈仍需通电保持铁芯的吸合。在常规使用中,由于电磁线圈所通交流电流的大部分电能损失在磁滞、涡流及短路环上,线圈上的有功功耗也大部分变为热量损失掉,且伴有噪声和振动。而这种传统交流接触器的大量使用也是造成供电网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曾提出过不少交流接触器线圈直流微功耗保持运行的电路方案,但均因驱动和保持电路的衔接问题造成了具体应用电路复杂,或必须对交流接触器本身的结构进行改动,从而不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该电路使交流接触器驱动和保持电路的衔接简单化,使交流接触器的降耗节能方案易于实施。本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驱动电路和一个直流微功耗保持电路相连通,通电时两电路同时给交流接触器线圈供电。驱动电路只是在通电的一瞬间提供大电流,使交流接触器铁芯吸合,而后自行断电,接触器由保持电路继续供电,保持节能运行。本技术的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C2、三极管VT、触发二极管VD、晶闸管VS、接线端子A1;A2、驱动电流端子B1;B2;二极管D1的正极连通接线端子A1和驱动电流端子B1,负极连通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余端连通电阻R2的一端,连通电容C1的正极,连通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3的余端连通电容C2的一端,连通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一端,电阻R2的余端,电容C1的负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容C2的余端,均连通接线端子A2,晶闸管VS的一端连通接线端子A2,另一端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2,晶闸管VS的触发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余端;接线端子A1和接线端子A2连通交流电源。本技术的保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4;D5、电容C3;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负极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1,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的正极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2,二极管D2的正极连通二极管D4的负极再连通接线端子A1,二极管D3的正极连通二极管D5的负极再连通晶闸管VS的一端,电容C3与晶闸管VS并联连接,驱动电流端子B1和驱动电流端子B2分别与交流接触器线圈CJ的两端相连接。本技术在通电开始时,因电容处在充电阶段,电压很低,三极管截止,内阻很大,相当于开路,触发器正常工作,触发晶闸管导通,提供驱动大电流,驱动接触器铁芯吸合,随时间增加,电容两端电压上升,当满足三极管导通条件时,三极管导通,并一直保持导通状态,这时三极管内阻很小,相当于短路,触发器失效,晶闸管截止,停止供电,完成驱动任务,保持电路使接触器节能运行。本技术不需要改动交流接触器的应用电路和结构,就可以和多种形式的直流微功耗保持电路相结合,简单方便地将普通型交流接触器改造成使用条件和性能不变的节能型交流接触器,可广泛应用于供电设备中,大量实施可提高电网功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考附图1、2,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C2、三极管VT、触发二极管VD、晶闸管VS、接线端子A1;A2、驱动电流端子B1;B2;二极管D1的正极连通接线端子A1和驱动电流端子B1,负极连通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余端连通电阻R2的一端,连通电容C1的正极,连通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3的余端连通电容C2的一端,连通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一端,电阻R2的余端,电容C1的负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容C2的余端,均连通接线端子A2,晶闸管VS的一端连通接线端子A2,另一端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2,晶闸管VS的触发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余端;接线端子A1和接线端子A2连通交流电源。当给接线端子A1、A2供交流电时,通过整流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阻R2同时有电流,因电容C1处在充电阶段,电压从零开始上升,三极管VT基极电压很低,达不到导通条件,三极管VT截止,内阻很大,相当于开路,这时由电阻R3、电容C2和触发二极管VD组成的触发器正常工作,触发晶闸管VS导通,电路通过驱动电流端子B1、B2输出驱动电流。随着通电时间增加,电容C1不断充电,当电容C1两端电压大于0.7V时,达到三极管VT导通条件,三极管VT导通,并保持导通。此时内阻很小,相当于短路,触发器失效,触发信号消失,晶闸管VS截止,驱动电流消失,完成驱动任务。电阻R2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给电容C1放电,以备下次驱动。参考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4;D5、电容C3;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负极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1,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的正极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2,二极管D2的正极连通二极管D4的负极再连通接线端子A1,二极管D3的正极连通二极管D5的负极再连通晶闸管VS的一端,电容C3与晶闸管VS并联连接,驱动电流端子B1和驱动电流端子B2分别与交流接触器线圈CJ的两端相连接。四只二极管D2;D3;D4;D5、接成桥式整流器,电容C3是限流元件,接线端子B1、B2与交流接触器线圈CJ相连接,组成常用直流微功耗保持电路,驱动电路中的晶闸管VS与限流电容C3并联,将驱动和保持电路结合在一起,两电路电源共取于接线端子A1、A2,驱动电流端子B1、B2供给交流接触器线圈驱动和保持电流,这时接线端子A1、A2即替代了原交流接触器线圈的接线端子,简单方便地将普通型交流接触器改造成了使用条件和性能不变的节能型接触器。附表列出了各元器件的型号、参数,是针对CJ10-20A线圈,控制电压是AC220V的交流接触器,可使用在AC220V的任何一种控制回路中。改变元器件的参数,可适用于任何一种交流接触器。附表本技术实施例元器件型号参数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C2)、三极管(VT)、触发二极管(VD)、晶闸管(VS)、接线端子(A1;A2)、驱动电流端子(B1;B2);二极管(D1)的正极连通接线端子(A1)和驱动电流端子(B1),负极连通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余端连通电阻(R2)的一端,连通电容(C1)的正极,连通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3)的余端连通电容(C2)的一端,连通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一端,电阻(R2)的余端,电容(C1)的负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容(C2)的余端,均连通接线端子(A2),晶闸管(VS)的一端连通接线端子(A2),另一端连通驱动电流端子(B2),晶闸管(VS)的触发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余端;接线端子(A1)和接线端子(A2)连通交流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R2;R3)、电容(C1;C2)、三极管(VT)、触发二极管(VD)、晶闸管(VS)、接线端子(A1;A2)、驱动电流端子(B1;B2);二极管(D1)的正极连通接线端子(A1)和驱动电流端子(B1),负极连通电阻(R1)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余端连通电阻(R2)的一端,连通电容(C1)的正极,连通三极管(VT)的基极,电阻(R3)的余端连通电容(C2)的一端,连通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通触发二极管(VD)的一端,电阻(R2)的余端,电容(C1)的负极,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容(C2)的余端,均连通接线端子(A2),晶闸管(VS)的一端连通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琦善
申请(专利权)人:姜琦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