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2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衬套、顶杆、阀芯、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第一衬套设置在阀体内的一端,顶杆设置在阀体内的另一端,其中,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及进气通道。阀芯和第一弹簧配合安装在第一衬套内,使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从初始状态切换为最终状态时,首先驱动顶杆移动,在顶杆与第二密封圈紧密接触时,排气通道关闭,顶杆继续移动,直至顶杆与阀芯抵接并驱动阀芯移动,以打开进气通道,并且排气通道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在打开进气通道之前会切断排气通道,控制精度较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阀体控制精度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全隐患的问题。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常闭式气路控制阀


[0001]本技术涉及手动变速器控制领域,特别是商用汽车手动变速器的气路控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常闭式气路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手动变速箱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油耗较低)的工况下工作。驾驶员通过操控杆对变速箱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在高低档之间进行切换。
[0003]商用车上设置有主箱变速箱和副箱变速箱。后副箱换挡时,需要为主箱的截止阀提供气源,以保证副箱换挡过程中主箱实现锁止保护,而气源通常是由气路控制阀来控制其通断。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气路控制阀在换挡过程中,控制精确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因此,会使驾驶过程中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气路控制阀在换挡过程中控制精度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常闭式气路控制阀。
[0006]本技术提供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包括:
[0007]阀体;
[0008]第一衬套,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一端,所述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
[0009]顶杆,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另一端,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从所述阀体内沿伸至所述阀体外,在外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顶杆可沿所述顶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衬套;
[0010]阀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内,所述阀芯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1]第一弹簧,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内,与所述阀芯配合安装,使所述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以关闭所述进气通道;
[0012]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出气孔和所述阀体的排气口之间,在所述顶杆沿轴向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顶杆紧密接触或相互分离,以关闭或打开所述出气孔与所述阀体的排气口之间的排气通道;
[0013]第二弹簧,套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上,且与所述第一衬套相抵接;
[0014]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进气通道关闭,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顶杆相互分离,所述排气通道打开;
[0015]中间状态时,外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向上移动,使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紧密接触,所述排气通道关闭,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仍保持紧密接触,所述进
气通道保持关闭;
[0016]最终状态时,外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继续向上移动,直至所述顶杆与所述阀芯抵接并驱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相互分离,所述进气通道打开。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锥面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锥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互分离或紧密接触,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通道。
[0018]优选地,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锥面,在所述顶杆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锥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圈紧密接触或相互分离,以关闭或打开所述出气孔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排气通道。
[0019]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向外沿伸的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容纳在所述定位套筒内,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抵接。
[0020]优选地,还包括:
[0021]第二衬套,抵接在第一衬套和第二弹簧之间,所述第二衬套和所述第一衬套相互配合形成容纳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凹槽。
[0022]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容纳在所述第一衬套外壁的凹槽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之间。
[0023]优选地,还包括:
[0024]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容纳在所述第二衬套外壁的凹槽内。
[0025]优选地,还包括:
[0026]第五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顶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顶杆的第一端。
[0027]优选地,还包括:
[0028]阀盖,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衬套抵接;
[0029]第六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阀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衬套、所述阀体及所述阀盖紧密接触。
[0030]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工作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工作口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0031]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排气塞。
[0032]本技术提供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衬套、顶杆、阀芯、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第一衬套设置在阀体内的一端,顶杆设置在阀体内的另一端,其中,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及进气通道。阀芯和第一弹簧配合安装在第一衬套内,使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从初始状态切换为最终状态时,首先驱动顶杆向上移动,在顶杆与第二密封圈紧密接触时,排气通道关闭,然后顶杆继续移动,直至顶杆与阀芯抵接并驱动阀芯移动,进气通道打开,同时排气通道关闭。
[0033]通过本技术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阀体内采用分段式结构的设计,在打开进气通道之前会切断排气通道,可以为商用车变速箱提供精确的控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阀体控制精度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常闭式气路控制阀为初始状态;
[003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常闭式气路控制阀为中间状态;
[003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常闭式气路控制阀为最终状态;
[0038]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气路控制阀的顶杆可与变速箱轴连接,在变速箱轴的驱动下,顶杆可以沿其轴向向上移动。
[004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常闭式气路控制阀1包括阀体11、第一衬套12、顶杆13、阀芯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第一密封圈141以及第二密封圈124。第一衬套12设置在阀体11内的一端,顶杆13活动地设置在阀体11内的另一端。第一衬套12上设置有进气孔121、出气孔122以及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衬套,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一端,所述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顶杆,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另一端,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从所述阀体内沿伸至所述阀体外,在外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顶杆可沿所述顶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衬套;阀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内,所述阀芯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弹簧,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内,与所述阀芯配合安装,使所述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以关闭所述进气通道;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出气孔和所述阀体的排气口之间,在所述顶杆沿轴向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顶杆紧密接触或相互分离,以关闭或打开所述出气孔与所述阀体的排气口之间的排气通道;第二弹簧,套在所述顶杆的第二端上,且与所述第一衬套相抵接;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进气通道关闭,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顶杆相互分离,所述排气通道打开;中间状态时,外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向上移动,使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紧密接触,所述排气通道关闭,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衬套仍保持紧密接触,所述进气通道保持关闭;最终状态时,外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继续向上移动,直至所述顶杆与所述阀芯抵接并驱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相互分离,所述进气通道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闭式气路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锥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锥面位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锥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互分离或紧密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仪严伟琪
申请(专利权)人:世格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