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1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体、脚踏平台、车头、车座和减震机构,所述电动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脚踏平台,且电动车体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前轮,并且电动车体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后轮,所述脚踏平台的顶端设置有脚踏片,且脚踏片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刺毛贴,所述刺毛贴位置处的脚踏平台顶端皆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圆毛贴,圆毛贴与刺毛贴相粘黏,所述后轮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电动车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车头,且电动车体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车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度,保证了提高了脚踏平台表面的洁净度,而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而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而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其中,全碳电动车是一种全车身都由碳纤维材质构成的电动车。
[000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电动车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0004](1)现有的此类电动车在使用时减震效果较为一般,使得人们在乘坐电动车时颠簸感较明显,因此影响了乘坐的舒适度;
[0005](2)现有的此类电动车在使用时人们鞋上的污垢容易留存在脚踏处,并且不易清理,因此影响了车体的洁净度;
[0006](3)现有的此类电动车在使用时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不便存放,并且简单的存放口一般为开口式结构,行车时物品容易掉落,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电动车减震效果较为一般,人们鞋上的污垢容易留存在脚踏处和行车时物品容易掉落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体、脚踏平台、车头、车座和减震机构,所述电动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脚踏平台,且电动车体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前轮,并且电动车体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后轮,所述后轮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电动车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车头,且电动车体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车座。
[0009]优选的,所述脚踏平台的顶端设置有脚踏片,且脚踏片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刺毛贴,便于将脚踏片固定在脚踏平台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车头下方的电动车体内壁上固定有置物袋,且置物袋的顶端缝制有布盖,并且布盖通过搭扣与置物袋可拆卸连接,用于物品的存放工作,并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液压油缸、减震弹簧、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后轮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液压油缸,且液压油缸的外壁上套装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端与电动车体固定连接,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后轮固定连接,便于对对震动力进行缓冲。
[0012]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顶端与电动
车体相连接,且液压油缸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底端与后轮相连接,对震动力进行进一步的减弱。
[0013]优选的,所述刺毛贴位置处的脚踏平台顶端皆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圆毛贴,圆毛贴与刺毛贴相粘黏,用于辅助脚踏片的固定工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全碳减震电动车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度,保证了提高了脚踏平台表面的洁净度,而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
[0015](1)通过设置有液压油缸、减震弹簧、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当经过颠簸路段时,减震弹簧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同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在液压油缸的内部滑动,对震动力进行进一步的减弱,液压油缸和减震弹簧的组合方式,使得电瓶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度;
[0016](2)通过设置有凹槽、圆毛贴、脚踏片和刺毛贴,使用者将脚踏片放置在脚踏平台的表面,使得脚踏片底端的刺毛贴与凹槽内部的圆毛贴粘黏,对脚踏片进行固定,使用者鞋上的污垢落在脚踏片的表面,并且脚踏片可随意拆卸,便于对其表面的污垢进行清洗,从而保证了提高了脚踏平台表面的洁净度;
[0017](3)通过设置有置物袋、布盖和搭扣,将随身物品放置在置物袋的内部,再将布盖闭合,并通过搭扣将其与置物袋连接,布盖的设置使得置物袋为密封结构,从而可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脚踏片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减震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电动车体;2、脚踏平台;3、前轮;4、车头;5、车座;6、减震机构;601、液压油缸;602、减震弹簧;603、第一液压杆;604、第二液压杆;7、后轮;8、凹槽;9、圆毛贴;10、脚踏片;11、置物袋;12、布盖;13、搭扣;14、刺毛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体1、脚踏平台2、车头4、车座5和减震机构6,电动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脚踏平台2,且电动车体1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前轮3,并且电动车体1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后轮7;
[0026]脚踏平台2的顶端设置有脚踏片10,且脚踏片10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刺毛贴14,便于将脚踏片10固定在脚踏平台2表面;
[0027]刺毛贴14位置处的脚踏平台2顶端皆设置有凹槽8,且凹槽8的内部固定有圆毛贴9,圆毛贴9与刺毛贴14相粘黏,用于辅助脚踏片10的固定工作;
[0028]后轮7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减震机构6,减震机构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液压油缸601、减震弹簧602、第一液压杆603和第二液压杆604,后轮7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液压油缸601,且液压油缸601的外壁上套装有减震弹簧602,减震弹簧602的顶端与电动车体1固定连接,减震弹簧602的底端与后轮7固定连接,液压油缸60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603,第一液压杆603的顶端与电动车体1相连接,且液压油缸601的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604,第二液压杆604的底端与后轮7相连接;
[0029]当经过颠簸路段时,减震弹簧602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同时,第一液压杆603和第二液压杆604在液压油缸601的内部滑动,对震动力进行进一步的减弱,液压油缸601和减震弹簧602的组合方式,使得电瓶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度;
[0030]电动车体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车头4,且电动车体1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车座5;
[0031]车头4下方的电动车体1内壁上固定有置物袋11,且置物袋11的顶端缝制有布盖12,并且布盖12通过搭扣13与置物袋11可拆卸连接,用于物品的存放工作,并且减少了行车时物品的掉落。
[003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将随身物品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碳减震电动车,包括电动车体(1)、脚踏平台(2)、车头(4)、车座(5)和减震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脚踏平台(2),且电动车体(1)底部的一侧安装有前轮(3),并且电动车体(1)底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后轮(7),所述后轮(7)两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减震机构(6),所述电动车体(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车头(4),且电动车体(1)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车座(5);所述脚踏平台(2)的顶端设置有脚踏片(10),且脚踏片(10)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固定有刺毛贴(14);所述车头(4)下方的电动车体(1)内壁上固定有置物袋(11),且置物袋(11)的顶端缝制有布盖(12),并且布盖(12)通过搭扣(13)与置物袋(11)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盛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士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