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76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7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设置,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稀疏,以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防止出现视觉差异。防止出现视觉差异。防止出现视觉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
,特别是涉及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需求增加,手机厂商一直致力于提高手机的屏占比,从无边框手机到刘海屏,再到水滴屏和升降摄像头的设计,以及折叠屏的推出,手机向真全面屏逐渐发展。而屏下摄像被认为是真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与刘海屏、滴水屏相比,将前置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困难的是如何解决透光问题——在实现全面屏显示的同时,让前置摄像头的自拍、人脸识别等功能不受影响成为关键。
[0003]由于摄像头对光学性能的高要求,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对该摄像头对应的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进行差异化设计的方式来提高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但如此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容易存在视觉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设置屏下摄像头的全面屏存在视觉差异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5]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0006]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0007]触控电极层;
[0008]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
[0009]上述显示模组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向第二触控电极逐渐增大,但是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不会增大到大于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如此使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稀疏,第二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较为密集,能够提高对应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同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渐变式设置,使第一触控电极层对应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逐渐变小到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接近,模糊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阶梯差,防止显示模组点亮后肉眼明显感觉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亮度不同,防止出现视觉差异。另外,还可保留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触控功能,使显示模组的使用更加方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中心对称图形。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圆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一显示区;或者
[0013]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金属走线层。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内的电极块排布密度相同。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覆盖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吸光层包括第一子吸光层和第二子吸光层,所述第一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子吸光层覆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
[0017]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的吸光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吸光层的吸光率。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层均包括黑色矩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均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
[0019]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被所述黑色矩阵覆盖的覆盖率。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层包括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内电极块的黑色矩阵;
[0021]所述第二吸光层被构造为透明状。
[00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屏下摄像头及上述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出光侧的一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100、显示模组;101、第一显示区;103、第二显示区;10、显示面板;30、触控电极层;33、第一触控电极层;35、第二触控电极层;50、吸光层;51、黑色矩阵;52、第一吸光区;54、第二吸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
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0031]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屏,在显示面板下方设置屏下摄像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般地,为了防止显示面板工作时屏下摄像头无法有效收集外界光线,会在显示面板对应屏下摄像头的区域去除触控电极,来提高透光率。但是,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因为透光率存在差异,显示面板点亮时,若屏下感光区域和正常显示区域之间发光亮度差别不大,透光率较大的屏下感光区域较亮,会使人眼明显感觉到屏体上存在两个区域,造成视觉差异。
[003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可以与屏下摄像头配合形成全面屏显示装置,且能够防止显示面板100点亮时存在视觉差异。
[003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参阅图1

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触控电极层30,触控电极层30设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用于感应触控动作,显示面板10能够响应于触控动作的控制指令进行图像显示。
[0035]显示面板10包括驱动基板、显示器件及封装层,显示器件设于驱动基板上,驱动基板用于向显示器件输入驱动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层;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最大排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电极块排布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中心对称图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一显示区;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网格金属走线层。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志朱超施文峰蔡伟民李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