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70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包括导轨底座,所述导轨底座包括触发装置、上底座、连接杆、自动限位装置和下底座,所述触发装置置于所述上底座的上方,所述自动限位装置位于所述上底座的两侧,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自动限位装置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底座套入所述下底座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适应高度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导轨底座设计,整个使用过程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需人员定期调节高度,整个过程全自动调节,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自动调节的技术飞跃;相比传统技术便利性大大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地是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当建筑建设好后,在使用初期建筑会发生一定的收缩沉降,电梯导轨作为安装在建筑井道壁上的部件,当建筑井道壁收缩沉降时导轨会跟随下降,在发生该情况时,为防止因建筑收缩导致导轨被压弯,故要求导轨的底部需与导轨底座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导轨处于底部悬空的状态。但当在异常工况,发生轿厢安全钳动作,安全钳夹住导轨导致导轨迅速下降时,则要求导轨底座能支撑住导轨,阻止导轨的下降,防止导轨下滑距离过大。
[0003]参考图12和图13,在传统电梯
中,导轨底座多采用螺栓、支撑板、垫高板组成,其中每个垫高板均需采用螺栓固定,导轨底座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调节步骤多;当导轨因建筑收缩下降距离较小时,通过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来降低底座高度,当导轨因建筑收缩下降距离较大后,则需拆除若干个垫高板以减小导轨底座的高度,然后还需通过旋转螺栓才能精确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操作过程复杂,调节精度较低;且调节高度时拆下的垫高板将需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现有技术需维保人员需定期检查及调整导轨底座与导轨之间的间隙,保证其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数值,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维护人员定期调节导轨底座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整个过程全自动调节,安全可靠,大大节约人力成本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包括导轨底座,所述导轨底座包括触发装置、上底座、连接杆、自动限位装置和下底座,所述触发装置置于所述上底座的上方,所述自动限位装置位于所述上底座的两侧,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自动限位装置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底座套入所述下底座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座和触发弹簧片;所述触发座上设有弹簧片安装槽口;所述触发座的底板设有连接口;所述触发弹簧片呈凸起的弯曲状,所示触发弹簧片的底部拆入所述弹簧片安装槽口内进行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底座包括中间开有孔的上座板、上支撑柱、限位杆伸缩孔、弹簧片和弹簧片安装孔;所述上座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的顶部;所述限位杆伸缩孔与所述弹簧片安装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相邻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片呈凸起的弯曲状;所述弹簧片的底部插入所述弹簧片安装孔内进行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头部均设有圆环状的连接头;所述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将连接头连接在一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筒盖、限位筒、限位杆和限位弹簧;所述限
位筒盖与所述限位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杆中间部设有用于挡住所述限位弹簧的凸起板;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限位弹簧置于所述限位筒盖与所述凸起板之间;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弹簧。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底座包括下支撑柱、限位孔和下座板;所述限位孔布置在所述下支撑柱的两侧,所述下座板两边开有用于固定所述导轨底座的长圆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卡在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因所述弹簧片本身具有弹性,所述弹簧片卡入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后发生弹簧片发生形变,使得所述上底座壁与所述下底座壁相互之间有张紧力的作用,进而产生防止所述上底座因自身重力下落的摩擦力,必须额外施加外力的作用,所述上底座才会下滑。
[0013]进一步地,正常使用状态,所述触发装置置于所述上底座的上方,所述触发装置通过所述上拉连接杆将所述自动限位装置的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所述限位杆处于缩回的状态;当因建筑沉降收缩,使得固定在井道壁上的导轨缓慢下降时,导轨缓慢地压在所述触发装置上,因其为缓慢下降,未产生冲击力作用,此时所述触发装置的卡紧力大于其所受的下拉力,所述触发装置不会下落触发,所述上底座将与导轨一同缓慢下降。
[0014]进一步地,当发生电梯安全钳制动时,导轨将受瞬间下冲的力,进而对所述触发装置产生冲击力,所述触发装置所受的向下的合力大于其卡紧力,使得所述触发装置从所述上座板处掉落,此时所述触发装置对所述连接杆的拉紧力被放松,所述限位弹簧所受的初始压缩力被撤除,所述限位弹簧恢复原长把所述限位杆推出,当所述限位杆到达所述下底座的限位孔处时,所述限位杆从所述限位孔处伸出,从而将所述上底座的位置锁死,阻止所述上底座的下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轨底座,导轨底座包括触发装置、上底座、连接杆、自动限位装置和下底座,触发装置置于上底座的上方,自动限位装置位于上底座的两侧,触发装置与自动限位装置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上底座套入下底座内;本专利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导轨底座设计,整个使用过程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需人员定期调节高度,整个过程全自动调节,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自动调节的技术飞跃;本专利技术技术实现了当导轨缓慢下降时,导轨底座可自动跟随导轨缓慢下降,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需人工调节导轨与导轨底座间的间隙,有间隙时导轨才会下降,没有间隙时,导轨将被导轨底座顶住无法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当安全钳制动使导轨快速下滑时,导轨底座可自动锁死支撑住导轨,有效实现了在异常工况确保导轨不发生过大的下滑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因采用自适应高度的技术,相比传统技术便利性大大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装配剖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装配外观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内部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触发装置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上底座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连接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自动限位装置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下底座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上底座与下底座连接关系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正常使用状态时的工作原理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安全钳制动时自动锁死的工作原理图;
[0028]图12为现有技术的导轨与导轨底座安装在井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现有技术的导轨底座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100

导轨底座;110

触发装置;111

触发座;112

触发弹簧片;113

弹簧片安装槽口;1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底座,所述导轨底座包括触发装置、上底座、连接杆、自动限位装置和下底座,所述触发装置置于所述上底座的上方,所述自动限位装置位于所述上底座的两侧,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自动限位装置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底座套入所述下底座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座和触发弹簧片;所述触发座上设有弹簧片安装槽口;所述触发座的底板设有连接口;所述触发弹簧片呈凸起的弯曲状,所示触发弹簧片的底部拆入所述弹簧片安装槽口内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包括中间开有孔的上座板、上支撑柱、限位杆伸缩孔、弹簧片和弹簧片安装孔;所述上座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的顶部;所述限位杆伸缩孔与所述弹簧片安装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相邻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片呈凸起的弯曲状;所述弹簧片的底部插入所述弹簧片安装孔内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头部均设有圆环状的连接头;所述上连接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将连接头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高度的导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筒盖、限位筒、限位杆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筒盖与所述限位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杆中间部设有用于挡住所述限位弹簧的凸起板;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限位弹簧置于所述限位筒盖与所述凸起板之间;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