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764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激光测距机中的发射端发射出第一激光脉冲,第一激光脉冲经多次反射后被接收系统接收;接收系统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会在设定的延时之后,控制远距测试发射系统或近距测试发射系统发射出功率为设定值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经多次反射后被激光测距机中的接收端接收;激光测距机会反馈测量值,根据测量值的有无及大小即可得知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测试需要的场地,使得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能力验证在室内即可进行,不受室外瞄准精度、场地、天气、大气能见度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距机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测距机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及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技术、生产和建设等各个方面。目前,对激光测距机的测程进行验证时,需选择合适天气在室外建立一个模拟目标,然后对该目标进行测距,若检测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相符,则验证合格。激光测距机直接对目标验证的测距能力受瞄准精度、场地、天气、大气能见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不易随时进行验证,验证效率低,会导致激光测距机的验收、交付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其极大地减少了测试需要的场地,使得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能力验证在室内即可进行,不受室外瞄准精度、场地、天气、大气能见度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好激光测距机、接收系统和远距测试发射系统;步骤二:激光测距机的发射端发射出第一激光脉冲至接收系统;步骤三:接收系统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以接收到的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强度为基准,在设定的第二延时期间按照激光脉冲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幅度逐步降低预定发射功率以模拟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在一定距离内的衰减,控制远距测试发射系统按照降低后的预定发射功率向激光测距机发射第二激光脉冲,根据激光测距机是否反馈距离测量值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该模拟距离的测距;步骤四:调整第二延时的设定值,并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确定激光测距机的最大测程。
[0004]有益效果:通过激光脉冲的多次反射及设定的延时,极大地减少了测试需要的场地;同时本专利技术使得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能力验证在室内即可进行,不受室外瞄准精度、场地、天气、大气能见度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发射出的激光脉冲的功率和延时可以调节,可以模拟出不同测程的激光测距,测距验证覆盖范围广,通过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可得出激光测距机的实际最大测程。
[0005]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系统包括光电探测器和与光电探测器电连接的接收电路,所述光电探测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激光脉冲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接收电路电连接有控制系统。
[0006]进一步的,步骤二之后,接收系统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以接收到的第一激
光脉冲信号强度为基准,在设定的第三延时期间按照激光脉冲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幅度逐步降低预定发射功率以模拟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在一定距离内的衰减,控制近距测试发射系统按照降低后的预定发射功率发射第三激光脉冲,第三激光脉冲经多次反射后被激光测距机中的接收端接收,激光测距机反馈测量值,将此测量值与实际距离理论值对比,即可得知激光测距机的近距测距的精度。
[0007]有益效果:通过近距测试发射系统可得知激光测距机的近距测距的精确度,测量方便,不受场地限制。
[0008]进一步的,安装好反射组件和焦点组件,第一激光脉冲经反射组件反射之后被焦点组件接收并反射至反射组件,经反射组件再次反射后的第一激光脉冲最终被接收系统接收。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内依次设有延时电路和发射功率调节电路,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和近距测试发射系统分别与发射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接收系统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会驱动延时电路启动,从而通过延时电路和发射功率调节电路来调节远距测试发射系统或近距测试发射系统发射出的激光脉冲的延时时间和功率。
[0010]有益效果:通过延时电路和发射功率调节电路可预先设置远距测试发射系统或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发射出的激光脉冲的延时时间和功率,且设定值修改方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内设有比较器,所述比较器与延时电路电连接以调节延时电路的相关参数,所述激光测距机与比较器电连接。
[0012]有益效果:比较器发出信号给延时电路,延时电路自动调节相关参数,与延时电路相连的发射功率调节电路根据延时电路的相关参数调节其参数,从而自动调节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发射出的激光脉冲的延时时间和功率,调节便捷准确,不需手动调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竖向的固定支座和安装在固定支座上的牛顿镜,所述牛顿镜竖向设置,牛顿镜用于反射其上汇入的激光脉冲。
[0014]进一步的,所述焦点组件包括小孔光阑和全反镜,第一激光脉冲经牛顿镜反射后汇聚至小孔光阑处,再透过小孔光阑被全反镜反射。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远距测试发射系统包括驱动电路和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激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与发射功率调节电路电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能够发出脉冲激光。
[0016]有益效果:激光二极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驱动电路简单、调制方便、耐机械冲击以及抗震动。
[0017]进一步的,激光测距机中的发射端发出的第一激光脉冲经过衰减片之后才被反射组件反射,第二激光脉冲或第三激光脉冲在被激光测距机中的接收端接收之前同样需经过衰减片,所述衰减片用于模拟大气对激光的衰减作用。
[0018]有益效果:衰减片可模拟大气对激光的衰减作用,通过改变衰减片的数量可调节衰减量,进而模拟不同的测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使用的设备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除去防护罩和工作台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使用的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远距测试发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焦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衰减片支架和衰减片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反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

A向剖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模拟激光光束发射与接收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1、工作台,2、防护罩,3、控制面板,4、反射组件,41、固定支座,42、安装块,43、牛顿镜,44、压片,5、激光测距机,6、远距测试发射系统,61、驱动电路,62、激光二极管,63、发射光学系统,64、发射壳体,7、焦点组件,71、全反镜,72、小孔光阑,73、安装座,74、发光二极管,75、后罩,8、接收系统,81、接收电路,82、光电探测器,83、接收光学系统,84、接收壳体,85、滤光片,9、近距测试发射系统,10、衰减片盒,11、衰减片支架,12、方位俯仰台,13、支架,14、观瞄镜,15、衰减片,16、模拟激光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该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好激光测距机(5)、接收系统(8)和远距测试发射系统(6);步骤二:激光测距机(5)的发射端发射出第一激光脉冲至接收系统(8);步骤三:接收系统(8)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以接收到的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强度为基准,在设定的第二延时期间按照激光脉冲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幅度逐步降低预定发射功率以模拟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在一定距离内的衰减,控制远距测试发射系统(6)按照降低后的预定发射功率向激光测距机(5)发射第二激光脉冲,根据激光测距机(5)是否反馈距离测量值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该模拟距离的测距;步骤四:调整第二延时的设定值,并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确定激光测距机(5)的最大测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系统(8)包括光电探测器(82)和与光电探测器(82)电连接的接收电路(81),所述光电探测器(82)用于将接收到的激光脉冲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接收电路(81)电连接有控制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之后,接收系统(8)接收到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后,以接收到的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强度为基准,在设定的第三延时期间按照激光脉冲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幅度逐步降低预定发射功率以模拟第一激光脉冲信号在一定距离内的衰减,控制近距测试发射系统(9)按照降低后的预定发射功率发射第三激光脉冲,第三激光脉冲经多次反射后被激光测距机(5)的接收端接收,激光测距机(5)反馈测量值,将此测量值与实际距离理论值对比,即可得知激光测距机(5)的近距测距的精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距机测距能力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好反射组件(4)和焦点组件(7),第一激光脉冲经反射组件(4)反射之后被焦点组件(7)接收并反射至反射组件(4),经反射组件(4)再次反射后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涛陈勇张凯祥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壹扬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