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痕的鞋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751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压痕的鞋及其成型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鞋底、鞋里和侧帮面,所述侧帮面胶粘与鞋底上,所述侧帮面内侧与鞋里粘接,所述侧帮面上方靠近鞋头设置有鞋面,所述鞋里包括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所述第一鞋面与鞋里为一体话结构,所述第二鞋面与侧帮面缝合连接,所述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鞋面具有牵引作用会带动第二鞋面产生压痕的地方回复平滑,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能够对鞋内的气体进行排放,该鞋面能够减少产生压痕,使鞋面变得平整,保持鞋子的美观,在制鞋过程中节省步骤,节省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痕的鞋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压痕的鞋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鞋子经过长时间的活动之后,鞋面容易产生压痕,鞋面变得不平整,会影响鞋子的美观,在制作鞋子的过程中,对于鞋面的制作上需要花费大量材料,且操作步骤繁琐,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痕的鞋及其成型方法,该鞋面能够减少产生压痕,使鞋面变得平整,保持鞋子的美观,在制鞋过程中节省步骤,节省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能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压痕的鞋,包括鞋底、鞋里和侧帮面,所述侧帮面胶粘与鞋底上,所述侧帮面内侧与鞋里粘接,所述侧帮面上方靠近鞋头设置有鞋面,所述鞋里包括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所述第一鞋面与鞋里为一体话结构,所述第二鞋面与侧帮面缝合连接,所述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鞋面具有牵引作用会带动第二鞋面产生压痕的地方回复平滑,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能够对鞋内的气体进行排放。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鞋面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鞋面的厚度,所述第一鞋面采用透气弹性材料,所述第二鞋面采用柔性皮革材料。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透气装置包括若干个气囊、以及连接在气囊的若干导气管,所述气囊分布在鞋底的前掌部分,所述气囊一端口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固定在鞋底侧边,所述单向阀从气囊内部往气囊外部排气,所述气囊另一端口连接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延伸穿过鞋里和侧鞋帮之间,所述第一鞋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导气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鞋面上设置有装饰物,所述装饰物与第二鞋面可拆卸连接。
[0008]一种防压痕鞋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寻找合适布料,将布料制成鞋里、鞋帮以及第一鞋面,再寻找一块厚度较薄的布料,制成第二鞋面,在第一鞋面上设置相应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排气孔连接导气管,将其鞋里、鞋帮、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缝合粘接形成鞋身。
[0010]2)利用模具制成鞋底,鞋底与鞋身缝合连接,在鞋底内设置有气囊,气囊连接导气管,气囊与鞋底侧边开设有单向阀,从内往外排气。
[0011]3)对单向阀、气囊、鞋的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毕得到完整的成品鞋。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通过对鞋面分成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所述第二鞋面缝制在第一鞋面上,在人穿着鞋子在走路或运动时,对鞋子进行弯折,导致鞋面上产生压痕,所述第一鞋面具有牵引
作用带动第二鞋面产生压痕的地方恢复平滑。
[0014]2、人穿着鞋子在走路或是运动时,鞋内部容易产生味道,且不透气,通过透气装置的设置,能够将鞋内的气体吸进第一鞋面和第二鞋面的容纳腔中,又通过气囊的吸气会吸入气囊内,通过单向阀排出鞋外,保持鞋子内部的干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鞋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记:1、鞋底;2、鞋里;3、侧帮面;4、鞋面;41、第一鞋面;411、进气孔;412、排气孔;42、第二鞋面;5、透气装置;51、气囊;52、导气管;53、单向阀;6、装饰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压痕的鞋,包括鞋底1、鞋里2和侧帮面3,所述侧帮面3胶粘与鞋底1上,所述侧帮面3内侧与鞋里2粘接,所述侧帮面3上方靠近鞋头设置有鞋面4,所述鞋里2包括第一鞋面41和第二鞋面42,所述第一鞋面41与鞋里2为一体话结构,所述第二鞋面42与侧帮面3缝合连接,所述第一鞋面41和第二鞋面4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鞋面41具有牵引作用会带动第二鞋面42产生压痕的地方回复平滑,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透气装置5,所述透气装置5能够对鞋内的气体进行排放。
[002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鞋面4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鞋面42的厚度,所述第一鞋面41采用透气弹性材料,所述第二鞋面42采用柔性皮革材料。
[002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透气装置5包括若干个气囊51、以及连接在气囊51的若干导气管52,所述气囊51分布在鞋底1的前掌部分,所述气囊51一端口设有单向阀53,所述单向阀53固定在鞋底1侧边,所述单向阀53从气囊51内部往气囊51外部排气,所述气囊51另一端口连接导气管52,所述导气管52延伸穿过鞋里2和侧鞋帮之间,所述第一鞋面41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孔411和排气孔412,所述排气孔412与导气管52连接。
[00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鞋面42上设置有装饰物6,所述装饰物6与第二鞋面42可拆卸连接。
[0024]上述改进具体为:如图1至图3所示:鞋子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鞋面4容易产生压痕,或是鞋面4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长时间的拉神,导致鞋面4的面积变大,导致鞋面4有的地方凸起,使鞋面4缺少美感,所以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双层鞋面4,鞋面4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鞋底1内设置有气囊51,设置在鞋底1侧边的单向阀53将气囊51内的气体排放到鞋外,通过气囊51另一端连接的导气管52连接到第一鞋面41上设置的排气孔412,第一鞋面41上还设置有进气孔411,进气孔411能够将鞋内的气体吸入容纳腔中,气体在鞋子运动使会通过排气孔412、导气管52进入气囊51,在鞋子对气囊51的压力,气从单向阀53中出去,保持鞋子内的干净,且通过双层鞋面4的设置,第一鞋面41对第二鞋面42具有牵引作用,将第二鞋面42产生压痕的地方恢复。
[0025]一种防压痕鞋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寻找合适布料,将布料制成鞋里2、鞋帮以及第一鞋面41,再寻找一块厚度较薄的布料,制成第二鞋面42,在第一鞋面41上设置相应的进气孔411和排气孔412,排气孔412连接导气管52,将其鞋里2、鞋帮、第一鞋面41和第二鞋面42缝合粘接形成鞋身。
[0027]2)利用模具制成鞋底1,鞋底1与鞋身缝合连接,在鞋底1内设置有气囊51,气囊51连接导气管52,气囊51与鞋底1侧边开设有单向阀53,从内往外排气。
[0028]3)对单向阀53、气囊51、鞋的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毕得到完整的成品鞋。
[0029]在制作鞋面4的时候,以前制作鞋面4的时候,是对侧帮面3和鞋面4剪裁的时候,是将鞋面4裁空,裁空的布料无法生产其他的物件,与侧帮面3进行缝合,而现在是对第一鞋面41的位置保留,不裁空,直接寻找一块厚度较薄的形成第二鞋面42直接覆盖再第一鞋面41的位置,与侧帮面3外表面缝合,节省步骤,将其裁空的布料利用起来,使鞋面4的质量提高,节省了布料,降低了一定的生产成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痕的鞋,包括鞋底(1)、鞋里(2)和侧帮面(3),所述侧帮面(3)胶粘与鞋底(1)上,所述侧帮面(3)内侧与鞋里(2)粘接,所述侧帮面(3)上方靠近鞋头设置有鞋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里(2)包括第一鞋面(41)和第二鞋面(42),所述第一鞋面(41)与鞋里(2)为一体话结构,所述第二鞋面(42)与侧帮面(3)缝合连接,所述第一鞋面(41)和第二鞋面(4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鞋面(41)具有牵引作用会带动第二鞋面(42)产生压痕的地方回复平滑,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透气装置(5),所述透气装置(5)能够对鞋内的气体进行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压痕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面(4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鞋面(42)的厚度,所述第一鞋面(41)采用透气弹性材料,所述第二鞋面(42)采用柔性皮革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压痕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装置(5)包括若干个气囊(51)、以及连接在气囊(51)的若干导气管(52),所述气囊(51)分布在鞋底(1)的前掌部分,所述气囊(51)一端口设有单向阀(53),所述单向阀(53)固定在鞋底(1)侧边,所述单向阀(53)从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中潘杭春王锋李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巨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