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06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5
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外导热辊套内部一端设置左堵头,另一端设置右堵头,左堵头外侧中心垂直设置左轴芯,右堵头外侧中心垂直设置右轴芯,左堵头与右堵头之间设置内导热辊套,内导热辊套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油管固定盘,靠近左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与左堵头、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端部部分构成回油空腔,靠近右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与右堵头、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另一端的端部部分构成进油空腔,进油空腔内与回油空腔内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两端部分均匀分布通油孔,内导热滚套内部沿轴心线设置输油管;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PVDC薄膜印刷设备上的抚平或松紧调节装置对PVDC薄膜平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显著提高了PVDC薄膜印刷设备对PVDC薄膜的印刷效率。对PVDC薄膜的印刷效率。对PVDC薄膜的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PVDC薄膜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VDC薄膜印刷设备是将色彩、图案或文字印刷在PVDC薄膜上的设备,印刷过程中,需要PVDC薄膜一直保持平整状态,PVDC薄膜上的褶皱、鼓包、松边等不平整问题,会造成无法印刷或色彩、图案、文字印刷不完全;目前,PVDC薄膜印刷设备是通过加装在上边的抚平或松紧调节装置对PVDC薄膜进行平整处理,这种平整处理方法只能一定程度抚平和拉紧PVDC 薄膜过于松弛或紧绷造成的褶皱,无法解决PVDC薄膜自身厚度不均匀造成的不平整,为了保证印刷效果,需要将PVDC薄膜不平整处裁切回收处理,一方面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影响印刷效率;因此,怎样解决PVDC薄膜印刷前的不平整问题,成为长期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加装在PVDC薄膜印刷设备上,通过对PVDC薄膜加热烫平处理,能够解决PVDC薄膜上的褶皱,鼓包、松边、厚度不均匀等不平整问题。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是由:外导热辊套、内导热辊套、输油管、左堵头、左轴芯、左减重空腔、右堵头、右轴芯、右减重空腔、油管固定盘、通油孔、回油空腔、进油空腔、辊套回油通道、轴芯回油通道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导热辊套内部一端固定设置左堵头,另一端固定设置右堵头,左堵头外侧中心垂直设置管状结构的左轴芯,左轴芯内设置圆柱体空腔,右堵头外侧中心垂直设置右轴芯,左堵头与右堵头之间设置管状结构的内导热辊套,内导热辊套一端与左堵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堵头固定连接,内导热辊套外径小于外导热辊套内径,内导热辊套外表面与外导热辊套内表面之间构成辊套回油通道,内导热辊套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油管固定盘,油管固定盘中部设置通孔,靠近左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与左堵头、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端部部分构成回油空腔,靠近右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与右堵头、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另一端的端部部分构成进油空腔,进油空腔内与回油空腔内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两端部分分别沿内导热辊套圆周设置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通油孔,内导热辊套内部沿轴心线设置输油管,输油管一端穿过靠近左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通孔位于左轴芯空腔内,另一端与靠近右堵头处的油管固定盘通孔固定连接,输油管外径小于左堵头内的圆柱体空腔内径,输油管外表面与左轴芯内的圆柱体空腔内表面之间构成轴芯回油通道。
[0006]所述的左堵头与左轴芯一体成形,左堵头与左轴芯的截面为T字形。
[0007]所述的右堵头与右轴芯一体成型,右堵头与右轴芯的截面为T字形。
[0008]所述的右轴芯为实心结构。
[0009]所述的左堵头内设置左减重空腔,右堵头内设置右减重空腔。
[0010]所述的外导热辊套外表面材料为金属铬镀层。
[0011]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左轴芯和右轴芯安装在PVDC薄膜印刷设备上并由电机带动旋转,油站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油泵从左轴芯处的输油管端口进入输油管内并通过输油管流入进油空腔,流入进油空腔的导热油通过进油空腔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壁端部上的通油孔进入辊套回油通道与外导热辊套内壁接触,外导热辊套被加热,辊套回油通道内的导热油通过回油空腔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壁端部上的通油孔流入回油空腔,流入回油空腔的导热油通过轴芯回油通道流入油站,油站通过油泵持续向输油管内输送导热油对外导热辊套进行循环加热,PVDC薄膜卷料缠绕在被加热至100摄氏度的外导热辊套壁上,外导热辊套壁与PVDC薄膜滚动接触对PVDC薄膜加热烫平,PVDC薄膜上的褶皱,鼓包、松边、厚度不均匀等问题得到烫平处理并保持平整状态,左减重空腔和右减重空腔能够减轻整体重量。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将现有PVDC薄膜印刷设备加装本技术装置,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PVDC薄膜印刷设备上的抚平或松紧调节装置对PVDC薄膜平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避免了材料、人力、物力的浪费,显著提高了PVDC薄膜印刷设备对PVDC 薄膜的印刷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总装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导热油流向示意图;
[0016]图1、2中:外导热辊套1、内导热辊套2、输油管3、左堵头4、左轴芯4

1、左减重空腔4

2、右堵头5、右轴芯5

1、右减重空腔5

2、油管固定盘6、通油孔7、回油空腔8、进油空腔9、辊套回油通道10、轴芯回油通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管状结构的外导热辊套1内部一端固定设置左堵头4,另一端固定设置右堵头5,左堵头 4外侧中心垂直设置管状结构的左轴芯4

1,左轴芯4

1内设置圆柱体空腔,右堵头5外侧中心垂直设置右轴芯5

1,左堵头4与右堵头5之间设置管状结构的内导热辊套2,内导热辊套 2一端与左堵头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堵头5固定连接,内导热辊套2外径小于外导热辊套1内径,内导热辊套2外表面与外导热辊套1内表面之间构成辊套回油通道10,内导热辊套2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油管固定盘6,油管固定盘6中部设置通孔,靠近左堵头4处的油管固定盘6与左堵头4、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2端部部分构成回油空腔8,靠近右堵头5处的油管固定盘6与右堵头5、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2另一端的端部部分构成进油空腔9,进油空腔9内与回油空腔8内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2两端部分分别沿内导热辊套2圆周设置至少四个均匀分布的通油孔7,内导热辊套2内部沿轴心线设置输油管3,输油管3一端穿过靠近左堵头4处的油管固定盘6通孔位于左轴芯4

1空腔内,另一端与靠近右堵头5处的油管固定盘6通孔固定连接,输油管3外径小于左堵头4内的圆柱体空腔内径,输油管3外表面与左轴芯4

1内
的圆柱体空腔内表面之间构成轴芯回油通道11。
[0019]所述的左堵头4与左轴芯4

1一体成形,左堵头4与左轴芯4

1的截面为T字形。
[0020]所述的右堵头5与右轴芯5

1一体成型,右堵头5与右轴芯5

1的截面为T字形。
[0021]所述的右轴芯5

1为实心结构。
[0022]所述的左堵头4内设置左减重空腔4

2,右堵头5内设置右减重空腔5

2。
[0023]所述的外导热辊套1外表面材料为金属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DC薄膜加热烫平装置,是由:外导热辊套(1)、内导热辊套(2)、输油管(3)、左堵头(4)、左轴芯(4

1)、左减重空腔(4

2)、右堵头(5)、右轴芯(5

1)、右减重空腔(5

2)、油管固定盘(6)、通油孔(7)、回油空腔(8)、进油空腔(9)、辊套回油通道(10)、轴芯回油通道(11)构成;其特征在于:管状结构的外导热辊套(1)内部一端固定设置左堵头(4),另一端固定设置右堵头(5),左堵头(4)外侧中心垂直设置管状结构的左轴芯(4

1),左轴芯(4

1)内设置圆柱体空腔,右堵头(5)外侧中心垂直设置右轴芯(5

1),左堵头(4)与右堵头(5)之间设置管状结构的内导热辊套(2),内导热辊套(2)一端与左堵头(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堵头(5)固定连接,内导热辊套(2)外径小于外导热辊套(1)内径,内导热辊套(2)外表面与外导热辊套(1)内表面之间构成辊套回油通道(10),内导热辊套(2)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油管固定盘(6),油管固定盘(6)中部设置通孔,靠近左堵头(4)处的油管固定盘(6)与左堵头(4)、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2)端部部分构成回油空腔(8),靠近右堵头(5)处的油管固定盘(6)与右堵头(5)、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2)另一端的端部部分构成进油空腔(9),进油空腔(9)内与回油空腔(8)内所对应的内导热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波赵帅鹏邵渊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兴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