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涉及加热卷烟设备技术领域,其中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透明管体,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基座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进气口上设置有加速管道,密封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管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烟气展示效果以及烟气排空效果。示效果以及烟气排空效果。示效果以及烟气排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卷烟设备
,
[0002]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
技术介绍
[0003]加热卷烟与传统卷烟因其生成气溶胶的原理不同,两者在燃烧/加热状态、气溶胶形态、气溶胶化学成分以及气溶胶颗粒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可视化的体验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CN202010228477.0提出了可视化展示平台主要由可视化的吸烟夹持装置、烟气容纳装置、液体容纳装置、过滤装置、抽吸装置以及净化装置等组成路线。尤其是烟气容纳装置,其可视化抽吸展示平台包括烟气容纳装置,烟气容纳装置3包括用于集聚第一烟气并展示第一烟气的第一可视化烟气容纳部和/或用于集聚第二烟气并展示第二烟气的第二可视化烟气容纳部。第一可视化烟气容纳部的烟气入口与第一烟气出口相连通,和/或第二可视化烟气容纳部的烟气入口与第二烟气出口相连通,第一可视化烟气容纳部的烟气出口与第一过滤介质相连通,和/或第二可视化烟气容纳部的烟气出口与第二过滤介质相连通。通过第一可视化烟气容纳部能够直观观测到第一烟气的状态。和/或通过第二可视化烟气容纳部能够直观观测到第二烟气的状态。并且,第一烟气的浓度小于第二烟气的浓度。其结构设计可以展示抽吸过程中烟气容纳效果,但抽吸过程结束后烟气排空程度和排空速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可视化展示平台的烟雾展示单元,具有良好的烟气展示效果以及烟气排空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透明管体,所述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基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上设置有加速管道,所述密封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管体之间。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透明管体的体积至少占所述壳体容积的15%,所述加速管道的孔径至少为5mm。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透明管体的体积至少占所述壳体容积的45%,所述加速管道的孔径至少为3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透明管体的体积至少占所述壳体容积的70%,所述加速管道的孔径至少为2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壳体远离底座的端部为密封端部,所述壳体靠近底座的端部为开口,所述透明管体的两端均为开口。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底座靠近密封基座的端面设置有用于连接密封基座的基座安装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连接底座和壳体的密封圈。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密封圈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密封圈的压环。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密封基座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透明管体周围。
[0015]由于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透明管体,所述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基座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透明管体之间设置有加速管道,所述密封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与透明管体之间。因此烟雾可沿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至透明管体内,在透明管体内沿远离底座的方向流动至壳体顶部,然后从壳体顶部向底座的第二出气口流动,从第一出气口流出,可使烟雾快速充满壳体,且由于壳体为透明材质,因此可从壳体外360度观察内部烟雾。
[0016]由于第一进气口与透明管体通过密封底座上的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上设置有加速管道,烟雾在经过加速管道时流速由加速管道控制的,进入透明管体后会在透明管内开始扩散,且加速管体直径越小时烟雾流速越快,烟雾进入透明管体后流速越快扩散速度也就越快,然后烟雾从透明管体进入壳体;当透明管体的体积占壳体容积低于50%时,意味着烟雾从透明管体进入壳体时,是由较小空间进入较大空间,因此烟雾将会进一步扩散;当透明管体的体积占壳体容积大于50%时,意味着烟雾从透明管体进入壳体时,是由较大空间进入较小空间,因此烟雾将会开始聚集。因此可通过改变加速管道的直径和透明管体的体积占壳体容积的百分比来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及排空效果。
[0017]由于二出气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透明管体周围,因此壳体内烟雾流动稳定,便于观察烟雾的状态。
[0018]本技术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良好的烟气展示效果以及烟气排空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的密封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底座;101、第一进气口;102、第一出气口;103、基座安装槽;200、壳体;300、透明管体;301、防水透气固件;400、密封基座;401、第二进气口;4011、加速管道;402、第二出气口;403、管体安装槽;500、密封圈;600、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模块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和步骤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的流程并不仅仅是单独进行,而是多个步骤相互交叉进行。
[002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及系统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8]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仅仅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的实施例,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包括底座1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的壳体2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200内的透明管体300,所述透明管体300通过密封基座400安装在底座100上,所述底座40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01,所述第一进气口101与透明管体300通过密封底座400上的第二进气口401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401上设置有加速管道4011,所述密封基座400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402,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的壳体(2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200)内的透明管体(300),所述透明管体(300)通过密封基座(400)安装在底座(100)上,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01),所述第一进气口(101)与透明管体(300)通过密封基座(400)上的第二进气口(401)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401)上设置有加速管道(4011),所述密封基座(400)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402),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402)连通的第一出气口(102),所述第二出气口(402)设置在壳体(200)与透明管体(3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体(300)的体积至少占所述壳体(200)容积的15%,所述加速管道(4011)的孔径至少为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体(300)的体积至少占所述壳体(200)容积的45%,所述加速管道(4011)的孔径至少为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烟雾展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肖静淑,吴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