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79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所述新生儿培养箱包括本体和固定在所述本体内的支架,包括可活动地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床盘,所述床盘可滑动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床盘通过数个床盘锁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床盘锁定件包括第一床盘锁定件和第二床盘锁定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床盘卡设于所述第一床盘锁定件和所述第二床盘锁定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生儿培养箱的床盘采用双向锁定结构,避免了培养箱在转运的过程中因侧窗为锁紧等问题导致的床盘滑出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培养箱是用于低体重儿、病危儿、新生儿恒温培养、新生儿体温复苏、新生儿输液/输氧、病危儿抢救、住院观察所使用的医用机械。现有技术中新生儿培养箱包括箱体和罩体,内设床盘,内部空气采用热对流原理进行调节,营造一个空气适宜、温湿度适宜、温暖舒适、类似母体子宫的优良环境,从而对婴儿进行培养和护理。然而使用新生儿培养箱的婴儿往往需要移动,比如更换房间或者检查。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新生儿培养箱一般都是采用单侧开窗,在一些特定相对狭窄的空间内往往操作不便,限制了该结构的新生儿培养箱的使用范围。
[0003]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新生儿培养箱在移动中不能保证婴儿的安全,在转运过程中,尤其是培养箱在倾斜的时候,若侧窗没锁好,床盘有滑出的风险,对婴儿造成惊扰甚至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能够将床盘锁定在培养箱内,避免发生床盘滑出的风险,而且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受使用环境的约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所述新生儿培养箱包括本体、固定在所述本体内的支架和可活动地设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床盘,所述床盘可滑动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床盘通过数个床盘锁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床盘锁定件包括第一床盘锁定件和第二床盘锁定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床盘卡设于所述第一床盘锁定件和所述第二床盘锁定件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两端分别设有数个限位槽,所述床盘锁定件可上下滑动地固定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床盘锁定件受下压力后能够完全没入所述限位槽内,压力消失,所述床盘锁定件复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床盘锁定件包括锁定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锁定部件上,所述锁定部件突出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锁定块,所述弹性部件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顶端固定在所述锁定块的底部,底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的底部,所述弹性部件为锁定块突出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锁定块,所述弹性部件为回位弹簧和多个保持臂,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孔,所述保持臂能够贯穿所述限位孔向下移动,所述保持臂底端设有限
位件,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保持臂的位移。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挡圈,所述挡圈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所述保持臂顶端贯穿所述限位孔,所述挡圈与所述锁定块和回位弹簧分设于限位槽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螺栓帽,所述保持臂为螺纹杆,杆体上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保持臂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块顶部设有驱动斜面,所述驱动斜面倾斜方向由外向内向上倾斜。
[0014]进一步地,所述新生儿培养箱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可拆卸地扣合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罩体至少一侧开设有侧窗,所述侧窗通过侧窗锁紧件固定在所述罩体。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新生儿培养箱的床盘采用双向锁定结构,避免了培养箱在转运的过程中因侧窗未锁紧等问题导致的床盘滑出的风险。
[0017]2、本技术采用双侧开设侧窗,能够从两个方向打开取出床盘,避免了使用空间狭窄等因素限制,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0018]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打开锁定机构床盘能够自动滑出,避免了在取出床盘过程中导致的不稳定给婴儿造成惊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新生儿培养箱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技术侧窗固定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新生儿培养箱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新生儿培养箱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新生儿培养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自由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张紧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锁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本体;101控制面板;102氧气罐;103支架;104温度控制装置;105温度计;2罩体;201操作窗;202罩体锁紧件;3床盘;301挡板;302支架;303限位槽;4侧窗;401侧窗锁紧件;5第一床盘锁定件;5

第二床盘锁定件;501锁定块;502保持臂;503回位弹簧;504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1]参阅图1、图2和图3,为现有技术中新生儿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和侧窗3的锁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新生儿培养箱采用单侧开设侧窗4结构,并用锁紧件锁定。床盘3的一端
直接定在侧窗3上,只需要打开锁紧件,侧窗4即会向外打开,床盘3直接从新生儿培养箱中滑出。
[0032]在转运过程中如遇到锁紧件没锁紧、损坏或其它原因导致侧窗4打开,床盘3从新生儿培养箱中滑脱,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0033]参阅图4、图5和图6,为本技术的新生儿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新生儿培养箱,包括本体1和罩体2,罩体2直接扣合在本体1上部,形成容纳空间。
[0034]罩体2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婴儿状态,罩体2上设有两个操作窗201,无需打开罩体2即可照顾婴儿进行安抚、喂食等工作。罩体2与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并通过数个罩体锁紧件203将其锁紧在本体1上。优选地,罩体锁紧件203为卡扣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
[0035]本体1外表面设有控制面板101和氧气罐102,能够控制新生儿培养箱内部的氧气量和温度。本体1底部设有支架103,当新生儿培养箱放置于平面上时,用于平稳地支撑本体1,支架103两端分别设有具有推、拉、抬功能的把手,便于转运过程中搬运新生儿培养箱。
[0036]罩体2内两端分别开设有侧窗4,侧窗4可向罩体2外打开,侧窗4一端与罩体2铰接,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侧窗锁紧件401,将侧窗4锁紧在罩体2上。罩体2内的容纳空间设有床盘3,可活动地固定在本体1上。打开任一一侧的侧窗4,床盘4即可从罩体2内滑出或用手直接拉出。床盘3两端设有挡板301,避免婴儿脱离出床盘3的范围。
[0037]本体1底部固定设有支架302,床盘3可移动地设于支架302,支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所述新生儿培养箱包括本体(1)、固定在所述本体(1)内的支架(302)和可活动地设定在所述支架(302)上的床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盘(3)可滑动地固定在支架(302)上;所述床盘(3)通过数个床盘锁定件(5,5

)固定在所述支架(302)上;所述床盘锁定件(5,5

)包括第一床盘锁定件(5)和第二床盘锁定件(5

),分别设于所述支架(302)的两端,所述床盘(3)卡设于所述第一床盘锁定件(5)和所述第二床盘锁定件(5

)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2)两端分别设有数个限位槽(303),所述床盘锁定件(5,5

)可上下滑动地固定在所述限位槽(303)内,所述床盘锁定件(5,5

)受下压力后能够完全没入所述限位槽(303)内,压力消失,所述床盘锁定件(5,5

)复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盘锁定件(5,5

)包括锁定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固定在所述锁定部件上,所述锁定部件突出于所述限位槽(303)的槽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型新生儿培养箱床盘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锁定块(501),所述弹性部件为回位弹簧(503),所述回位弹簧顶端固定在所述锁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民郑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