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连文松专利>正文

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7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包括壳体(8)、枢支桥板切换钮(1)、导电双金属片(12),壳体(8)开有顶面围框(81)和一侧开口,在顶面围框(81)内安放枢支桥板切换钮(1),枢支桥板切换钮(1)两侧的枢支轴(102)与顶面围框(81)内的枢支孔配合,在一侧开口处的侧盖(7)与壳体(8)呈可脱卸的连接,第一接线端子(11)、第二接线端子(10)和第三接线端子(9)固定在壳体(8)底面相应卡位内,壳体(8)下部内腔中布置导电双金属片(12),导电双金属片(12)一端固定在第一接线端子(1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端头下设有动触点(14),该动触点(14)与第二接线端子(10)水平弯折部上的静触点(13)相互间形成可开可闭的导电通路开关触点,其特征是:一拉钩(2)一弯端钩接在枢支桥板切换钮(1)一端下的耳孔(101)中、另一弯端钩接于导电双金属(12)自由端上卷圆孔(121)。(*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尤其是指一种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二
技术介绍
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已在普遍使用。当用电设备负载异常升高,负载电流超过某一安全限度时,安全开关内的导电片会跳开,切断回路,达到防止电流过载的保护作用。中国专利曾公开一种“可随时切换的微型无熔丝简易开关”(ZL922300682,授权公告日1993年4月28日),它包括盒体、压触开关及一组L形导电片,压触开关由按键、作用杆、n形弹簧片、合金片等构成,利用按钮中央下方所设支杆使开关可前后按压上下摆动,利用与开关后座下方枢连之弧形座,带动包嵌于弧形座中之作用杆上下运动,使与作用杆下方穿连之合金片一端上下摆动,使合金片上之接触点依摆动方式接触,脱离对应设于左边L形导电片上之接触点,使回路接通或切断,n形弹簧片在高温过载时带动作用杆弹跳而切断回路。中国专利曾公开一种“保护电流过载安全开关的切换装置”(ZL972222111,授权公告日1999年3月17日),它包括本体、切换钮、盖子、端子,其主要特点是切换钮内一端同轴轴穿绝缘驱动件、连接件,连接件一侧夹设导片一端,导片带触导块;绝缘驱动件与有弧槽的本体内壁之间连结弹性体,当电流过载而导致导片变形时,导片连同绝缘驱动件滑至弧槽,从而达到切换快速、定位可靠的目的。中国专利也曾公开一种“防电流过载安全保护开关”(申请号02136265,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包括切换钮、壳体、立面、限位条、连接装置、围框、支点、底板、接线端子、导电双金属片、连接插接件、绝缘驱动块,其特点是绝缘驱动块、 双头销和凹腔以及弹簧构成一个机械式的双稳态定位机构,具有定位稳定、起跳干脆迅速的优点。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电流过载时,它切换快速,定位可靠;容易手动复位,装配简单、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包括壳体、枢支桥板切换钮、导电双金属片,壳体开有顶面围框和一侧开口,在顶面围框内安放枢支桥板切换钮,枢支桥板切换钮两侧的枢支轴与顶面围框内的枢支孔配合,在一侧开口处的侧盖与壳体呈可脱卸的连接,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固定在壳体底面相应卡位内,壳体下部内腔中布置导电双金属片,导电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在第一接线端子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端头下设有动触点,该动触点与第二接线端子水平弯折部上的静触点相互间形成可开可闭的导电通路开关触点,一拉钩一弯端钩接在枢支桥板切换钮一端下的耳孔中、另一弯端钩接于导电双金属自由端上卷圆孔。一支撑块放置在壳体底面上相应的空间内,支撑块上的凸台顶在导电双金属片下面。一氖灯放入壳体腔内,氖灯两只引脚放入壳体腔内相应的卡槽内,一只引脚通过电阻器与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另一引脚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按动枢支桥板切换钮,接通或断开电路。当动触点和静触点接合时,电流立刻经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流经过时所产生的热能作用在导电双金属片上。当电流超过某一额定值时,导电双金属片在过流负载的情况下发热产生的变形向上跳动的动力就通过拉钩的传递足以使枢支桥板切换钮一端向上运动处于断开状态,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切断回路,达到防止电流过载的保护作用。枢支桥板切换钮不会自己复位。当解决了电流过载问题而需要重新启动时,这需要重新按下枢支桥板切换钮,使动触点和静触点再接合,接通电路。接通电路时,氖灯通电亮了,指示工作正常;切断回路,氖灯无电不亮,说明出现了电流过载情况。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枢支桥板切换钮,并以拉钩作为传动件,拉钩与枢支桥板切换钮和导电双金属片连接简单可靠,定位可靠,容易手动复位,且装配简单方便。2、由于采用了支撑块,增加了导电双金属片在过流负载的情况下发热产生的变形向上跳动的动力,使切换更加快速。3、由于采用了氖灯,工作状态指示明确;将氖灯放置于壳体腔内,组装更加简单方便。4、性能可靠,组件少,组装方便,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高。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去了侧盖)。图中1、枢支桥板切换钮,2、拉钩,3、氖灯,4、支撑块,5、弹簧,6、电阻器,7、侧盖,8、壳体,9、第三接线端子,10、第二接线端子,11、第一接线端子,12、导电双金属片,13、静触点,14、动触点,81、顶面围框,82、卡紧用护翼,83、圆孔,84、配合用轴孔,101、耳孔,102、枢支轴,121、上卷圆孔,401、方凸台,402、圆凸台,403、配合弧面,701、配合用插块,702、配合用插轴。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再作描述。参见图1和图2,一种防止电流过载自动切换安全开关,包括壳体8、枢支桥板切换钮1、导电双金属片12,壳体8开有顶面围框81和一侧开口,在顶面围框81内安放枢支桥板切换钮1,枢支桥板切换钮1两侧的枢支轴102与顶面围框81内的枢支孔配合,在一侧开口处的侧盖7与壳体8呈可脱卸的连接,第一接线端子11、第二接线端子10和第三接线端子9固定在壳体8底面相应卡位内,壳体8下部内腔中布置导电双金属片12,导电双金属片12一端固定在第一接线端子1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端头下设有动触点14,该动触点14与第二接线端子10水平弯折部上的静触点13相互间形成可开可闭的导电通路开关触点,一拉钩2一弯端钩接在枢支桥板切换钮1一端下的耳孔101中、另一弯端钩接于导电双金属12自由端上卷圆孔121。参见图1和图2,一支撑块4放置在壳体8底面上相应的空间内,支撑块8上的凸台顶在导电双金属片12下面。支撑块8上的凸台下为方凸台401、上为圆凸台402,支撑块8底面为配合弧面403,这样支撑块8与壳体8配合既简单方便又十分紧密可靠。参见图1和图2,一氖灯3放入壳体8腔内,氖灯3两只引脚放入壳体8腔内相应的卡槽内,一只引脚通过电阻器6与第三接线端子9电连接、另一引脚与第二接线端子10连接。由于电阻器6长度关系,氖灯3一只引脚脚端伸入壳体8相应的圆孔83中,圆孔83中再放置弹簧5和电阻器6,第三接线端子9的一端伸入圆孔83中与电阻器6接触。这种接触方式不受电阻器6的长度影响,且由于弹簧5的作用接触得更加可靠。参见图1,侧盖7上凸出有六根配合用插轴702和三根配合用插块701,六根配合用插轴702与壳体8边框中的六个配合用轴孔84配合形成可脱卸结合。这种脱卸结合方式,结合牢靠,脱卸省力方便。参见图1和图2,壳体8两侧具有卡紧用护翼82,以利于开关卡在工作位置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它装配十分简单,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其装配过程如下(1)在第二接线端子10上铆上静触点13(银触点);(2)在导电双金属片12(已卷有上卷圆孔121)下铆上动触点14(银触点);(3)铆上动触点14的导电双金属片12铆在第一接线端子11上;(4)氖灯3放在壳体8内安装位,引脚放入相应的卡槽内;(5)在圆孔83内放入弹簧5、电阻器6,再装入第一接线端子9;(6)第一接线端子11、第二接线端子10装在相应的卡位内并压紧;(7)装上枢支桥板切换钮1;(8)将枢支桥板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连文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