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闭合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81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闭合夹。包括上臂、下臂和连体铰部,上臂和下臂通过连体铰部连接成一体,构成可吸收闭合夹;所述的上臂设置有上臂背部、上臂内腹部,上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孔,上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部设置有上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所述的下臂设置有下臂背部、下臂内腹部,下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钉,锁钉与上臂设置的锁孔相配合,使可吸收闭合夹,形成全锁合闭合,下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部设置有下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的安装。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吸收闭合夹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闭合夹。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外科手术时,体腔内较多管腔组织需要进行长期或临时结扎闭合,其中胆管、动脉和静脉等中小管腔数量较多。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应用,相应地也对闭合夹提出了更高的微小化要求。当前外科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微小型闭合夹,主要的制造材料有不锈钢金属、钛合金金属、非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生物材料等。其中,金属材料和非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闭合夹由于不能降解吸收,长期留存在体内可能产生异物反应或对组织有刺激产生炎症、疼痛不适等问题,另外金属材料还存在干扰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或核磁共振造影的特性。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的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制造的闭合夹,所用材料主要是乙交酯、丙交酯等聚合物。
[0003]一种可吸收止血结扎夹,专利申请号:200610051687.7,采用一端开口的内外双层结构,其内层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对二氧环己酮

丙交酯共聚物材料,外层加采用聚乙交酯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对二氧环己酮

丙交酯共聚物属于亲水的柔性材料,有益于保护人体组织;但一端开口结构另一方面增加了独立分体零件的脱离定位结扎闭合失败以及夹闭后从管腔组织上掉落的风险。
[0004]另一种可吸收结扎夹,采用聚二氧六环酮聚酯制成。这种结扎闭合夹由单个零件构成,采用搭扣式锁钩,因采用具有遇水易变软特性的材料,最终闭合强度难以保证,造成适用范围较小、组织需完全剥离造成手术复杂以及术中术后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吸收闭合夹,以可降解生物材料制成,相较于金属或非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品,体内不再永久留存异物,且无干扰射线检查问题,降低病变风险,提高人体舒适程度;采用单件结构,降低生产组装成本,降低生产质量风险,降低使用故障几率;采用全锁合闭合式结构,防止双层开口式和搭扣锁钩式闭合夹的错位、脱落等风险。
[0006]可吸收闭合夹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可吸收闭合夹包括上臂、下臂和连体铰部,上臂和下臂通过连体铰部连接成一体,构成可吸收闭合夹。
[0008]所述的上臂设置有上臂背部、上臂内腹部,上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孔。上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部设置有上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
[0009]所述的上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上臂突刺,上臂突刺呈间距分布于整个内腹部,增加上臂内腹部与组织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移位。
[0010]所述的下臂设置有下臂背部、下臂内腹部,下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钉。锁钉与上臂设置的锁孔相配合,使可吸收闭合夹,形成全锁合闭合。下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
部设置有下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
[0011]所述的下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下臂突刺,下臂突刺呈间距分布于整个内腹部,增加下臂内腹部与组织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移位。
[0012]所述的上臂突刺和下臂突刺在上臂和下臂闭合时呈错位分布。
[0013]可吸收闭合夹的上臂内腹部和下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圆角,可以防止割伤组织。
[0014]所述的连体铰部设置有槽孔,槽孔为弹性孔,用于增强可吸收闭合夹的弹性,连体铰部的槽孔还用于容纳该闭合夹在闭合后的铰部塑性变形,防止铰部绷裂。
[0015]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呈V形,便于夹持全锁闭合组织。
[0016]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的上臂和下臂呈同向圆弧,带有一定的曲度,可以增加结扎厚度不均的人体组织时的闭合能力。另外,一定的圆弧曲度可以在闭合组织时引导应力分散,具有一定的防止断裂功能。
[0017]所述的锁钉为“T”型结构,“T”型顶部较大,“T”型根部较小,分为多层,外层为韧性材料,与下臂的下臂内腹部连为一体;内层为高强材料,与下臂的背部连为一体,锁钉的“T”型结构顶部设有尖锐刃口,用于在闭合时提高穿刺性能。
[0018]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聚对二氧环己酮及其共聚物,聚乙醇酸、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制作,降解产物为可被人体全部吸收的成分,无异物长期留存体内。
[0019]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是一种双臂连体的全锁合微型闭合夹。所述闭合夹具有穿刺和闭合功能,可以通过配套施夹器械满足腔镜下的输送和夹闭功能,适应微创手术的需求。
[0020]所述可吸收闭合夹的上臂和下臂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材料制成。其中高强材料处于上臂、下臂的背部及内芯,韧性材料处于上臂、下臂的内腹部及包环。高强材料和韧性材料互相熔嵌,非降解无法脱离。高强材料采用聚乙醇酸、聚乳酸或其共聚物及共混物。韧性材料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或其共聚物及共混物。
[0021]工作原理:
[0022]可吸收闭合夹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时,将专用的施夹器械插入装有可吸收闭合夹的底座,使施夹器械的钳头和可吸收闭合夹的卡桩嵌合,施夹器械拔出底座时,可吸收闭合夹同施夹器械的钳头已稳固连接,此时可吸收闭合夹呈张开状态。施夹器械的延伸管和钳头携带可吸收闭合夹穿过体壁接近需结扎闭合的组织或管腔。继续推进施夹器械,使已游离的组织或管腔进入可吸收闭合夹的张开口内部(此时应注意观察选用的可吸收闭合夹型号须能全部包纳需结扎闭合的组织或管腔),尽量使需结扎闭合的组织或管腔处于可吸收闭合夹的张开口底部(可吸收闭合夹的张开口方向可以通过施夹器械的延伸管和钳头旋转同步旋转从而实现调整)。连续、快速地运动施夹器械的激发机构,使施夹器械的钳头压合,带动可吸收闭合夹的上下臂接近,锁钉穿过组织或管腔后部进入锁孔。施夹器械的激发机构运动到底,配合可吸收闭合夹的锁钉穿透锁孔形成全锁合闭合,同时使处于包纳空间内的组织或管腔被压迫闭合。放开施夹器械的激发机构,钳头张开,全锁合闭合后的可吸收闭合夹即可脱离钳头,牢固地加持于组织或管腔上。
[0023]一种可吸收闭合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0024]1,本技术的闭合夹采用多种可完全降解的生物材料组合制成,解决金属和非
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长期留存体内的病变风险;本技术采用的生物材料的降解产物可被人体完全吸收,提高了生物安全性和人体舒适程度;
[0025]2,本技术采用将高强度的刚性材料和韧性的柔软材料同时多料一体固化成型的单件结构;
[0026]3,本技术的多料一体固化成型的单件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时多零件结构的组装失误、储存遗失、运输损伤、使用脱落等质量风险;
[0027]5,本技术的多料一体固化成型的单件结构,解决了一端开口的双层结构的易分体、易错位、易脱落等问题;
[0028]6,本技术的多料一体固化成型的单件结构,解决了单种材料过硬伤害组织或过软闭合强度不足的问题;
[0029]7,本技术的全闭合式锁扣结构,解决了搭扣式锁钩在受力较大时易脱钩造成结扎失败的风险;...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闭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下臂和连体铰部,上臂和下臂通过连体铰部连接成一体,构成可吸收闭合夹;所述的上臂设置有上臂背部、上臂内腹部,上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孔,上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部设置有上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所述的下臂设置有下臂背部、下臂内腹部,下臂远离连体铰部的一端设置有锁钉,锁钉与上臂设置的锁孔相配合,使可吸收闭合夹,形成全锁合闭合,下臂远离连体铰部上端部设置有下臂卡桩,用于闭合夹和施夹器械的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上臂突刺,上臂突刺呈间距分布于整个内腹部,增加上臂内腹部与组织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移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下臂突刺,下臂突刺呈间距分布于整个内腹部,增加下臂内腹部与组织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臂突刺和下臂突刺在上臂和下臂闭合时呈错位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闭合夹,其特征在于,可吸收闭合夹的上臂内腹部和下臂内腹部与人体组织接触部分设有圆角,防止割伤组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平胡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