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宏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704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包括送药筒,所述送药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口以及推手,所述送药筒的一端靠前后两侧均防滑板,且所述送药筒的表面靠上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连接有搅拌槽,所述搅拌槽的一端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侧设置有转把,所述转把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搅拌叶片,所述阀门的内部靠中心设置有通槽,所述阀门的一侧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且所述阀门的另一侧靠外端设置有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能够节省了药液调配的时间,保证了药液的功效,其次可以便于患者独自完成灌肠工作。于患者独自完成灌肠工作。于患者独自完成灌肠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内科下消化道疾病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药物灌肠多为用温水溶解医药颗粒进行,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首先,大多数辅助灌肠器需要先将药液配置好再倒入灌肠器内部,药液容易造成温度流失以及遗撒,而且需要额外的容器;其次,灌肠药物颗粒溶解度有限,需要摇匀,而且如果是缓慢灌肠,则还有可能中途产生沉淀,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大多数灌肠器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包括送药筒,所述送药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口以及推手,所述送药筒的一端靠前后两侧均防滑板,且所述送药筒的表面靠上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连接有搅拌槽,所述搅拌槽的一端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侧设置有转把,所述转把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搅拌叶片,所述阀门的内部靠中心设置有通槽,所述阀门的一侧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且所述阀门的另一侧靠外端设置有按环,所述按环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送药筒的内部中心设置有药槽,所述推手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活塞。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管的两端分别与药槽以及阀门贯通连接,通槽的两端分别贯穿阀门的上下两侧,且通槽与通孔相适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盖与搅拌槽呈卡接设置,转把与支撑杆的连接处位于顶盖内部,且转把与支撑杆的连接处与顶盖活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阀门的侧壁以及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挡板位于阀门的内部,且挡板与阀门活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口与药槽的一端贯穿连接,推动杆的长度与药槽的长度相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节省了药液调配的时间,且避免了药液长时间裸露在外受到的温度流失以及污染的影响,保证了药液的功效;
[0011]2、便于操作,患者可以独自完成灌肠工作,加快灌肠效率;
[0012]3、除了灌肠外,本技术也可以用于直肠深部留置给药。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的搅拌槽的剖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的送药筒的剖面图。
[0016]图中:1、送药筒;2、出口;3、推手;4、防滑板;5、进料管;6、阀门;7、搅拌槽;8、顶盖;9、转把;10、支撑杆;11、搅拌叶片;12、通槽;13、复位弹簧;14、按环;15、挡板;16、通孔;17、药槽;22、推动杆;23、推动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包括送药筒1,送药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口2以及推手3,送药筒1的一端靠前后两侧均防滑板4,且送药筒1的表面靠上侧设置有进料管5,进料管5的一端连接有阀门6,阀门6的一端连接有搅拌槽7,搅拌槽7的一端连接有顶盖8,通过进料管5将搅拌槽7内部的药液由阀门6引导至送药筒1内部,送药筒1外壁有环形凹陷,便于肛环卡住送药筒1。送药筒1和搅拌槽7的规格根据灌肠药物容量要求而定。除了灌肠外,本技术也可以用于直肠深部留置给药。
[0019]顶盖8的外侧设置有转把9,转把9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搅拌叶片11,阀门6的内部靠中心设置有通槽12,阀门6的一侧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3,且阀门6的另一侧靠外端设置有按环14,按环1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15,挡板1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6,通过挡板15避免搅拌槽7内部进行药液搅拌时发生渗漏的情况。
[0020]送药筒1的内部中心设置有药槽17,且送药筒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两组曲型架18,曲型架18的底端设置有承轴19,且曲型架18底端靠外侧设置有活动槽20,曲型架18的顶端靠外侧设置有架块21,推手3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杆22,推动杆22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活塞23,通过推动杆22推动推动活塞23在药槽17内部移动。
[0021]进料管5的两端分别与药槽17以及阀门6贯通连接,通槽12的两端分别贯穿阀门6的上下两侧,且通槽12与通孔16相适配,通过通孔16与通槽12对齐使药液顺利流出。
[0022]顶盖8与搅拌槽7呈卡接设置,转把9与支撑杆10的连接处位于顶盖8内部,且转把9与支撑杆10的连接处与顶盖8活动连接,通过转动转把9带动支撑杆10转动。
[0023]复位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阀门6的侧壁以及挡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挡板15位于阀门6的内部,且挡板15与阀门6活动连接,通过复位弹簧13挤压挡板15复位。
[0024]出口2与药槽17的一端贯穿连接,推动杆22的长度与药槽17的长度相同,通过出口2将药液进行灌肠。
[0025]优化方案中,所述的出口2有单向活瓣,也就是没有额外推力,药液在药槽17内不会外流。
[0026]上述液体通路中,均有防漏的密封设计,以上密封方式为本领域常规设计,因此不在此累述。
[0027]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搅拌槽7调整至垂直状态,把医药颗粒与温水放入搅拌槽7内部,再盖上顶盖8,通过转动转把9带动支撑杆10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杆10表面的
三组搅拌叶片11对温水与医药颗粒进行搅拌,使其溶解成为药液,完成搅拌后挤压按环14,使挡板15箱复位弹簧13一侧移动,进而使挡板15中部的通孔16与阀门6内部的通槽12对其,这样也要就能由搅拌槽7的底部进入通槽12的内部,再由通槽12进入进料管5内部,最后由进料管5引导至药槽17内部。这样就节省了药液调配的时间,且避免了药液长时间裸露在外受到的温度流失以及污染的影响,确保溶解和摇匀,保证了药液的功效。
[0028]患者单独进行灌肠工作的时候,可以采取蛙式位仰卧,将出口2放入肛门里,单手的拇指与无名指按在两个防滑板4上面,食指和中指挤压推手3,通过推手3带动推动杆22移动,进而带动推动活塞23向出口2方向移动,使药液由出口2进入直肠内。这样患者单独时也可以独自完成灌肠工作。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使用的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药筒(1),所述送药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口(2)以及推手(3),所述送药筒(1)的一端靠前后两侧均防滑板(4),且所述送药筒(1)的表面靠上侧设置有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的一端连接有阀门(6),所述阀门(6)的一端连接有搅拌槽(7),所述搅拌槽(7)的一端连接有顶盖(8);所述顶盖(8)的外侧设置有转把(9),所述转把(9)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搅拌叶片(11),所述阀门(6)的内部靠中心设置有通槽(12),所述阀门(6)的一侧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3),且所述阀门(6)的另一侧靠外端设置有按环(14),所述按环(1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6);所述送药筒(1)的内部中心设置有药槽(17),所述推手(3)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杆(22),所述推动杆(22)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宏皮小雨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