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5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护坡、土壤层、水泵和挡板,设置土壤层用于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植物种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修复,利用水泵使湖泊中的水通过导水管送入主管内,并进一步通过第二支管进入第一支管内并最终通过第一支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从而实现对土壤层上植物的浇灌,浇灌操作简单,无需人工浇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设置过滤网罩用于对进入导水管的湖泊水进行过滤,设置挡板用于进行防护,减小湖泊水浪对护坡和土壤层进行长期冲刷侵蚀,挡板在湖泊水浪冲击下推动横杆移动,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于对挡板受到的湖泊水浪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受到的湖泊水浪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受到的湖泊水浪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结构,具体是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湖滨带和缓冲带是湖泊水陆重要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护岸固堤、水质净化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流域入湖最后的一道屏障,也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受损,不仅会破坏湖滨区的生态系统与湖滨低污染水净化体系,而且会威胁护坡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安全,因此,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是湖泊水污染防治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重要的工程举措之一,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展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平衡经济发展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护坡,所述护坡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护坡顶面位于安装座一侧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和砂石层,所述安装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护坡内埋设有主管,主管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支管,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后伸出且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滤网罩,所述过滤网罩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与主管固定连接且与主管内部连通,所述护坡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横向贯穿设置有横杆,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用于横杆横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横杆伸入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横杆伸出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管的两端均为闭合设计。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主管固定连接且与主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为闭合设计。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与第二支管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支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伸出土壤层且为闭合设计,所述第一支管伸出土壤层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杆的一端,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为倾斜设计。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一侧和固定块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横杆外侧且两端分别
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板一侧和固定块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一侧和固定块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横杆外侧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一侧和固定块一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设置土壤层用于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植物种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修复;
[0014]2、利用水泵使湖泊中的水通过导水管送入主管内,并进一步通过第二支管进入第一支管内并最终通过第一支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从而实现对土壤层上植物的浇灌,浇灌操作简单,无需人工浇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0015]3、设置过滤网罩用于对进入导水管的湖泊水进行过滤;
[0016]4、设置挡板用于进行防护,减小湖泊水浪对护坡和土壤层进行长期冲刷侵蚀,挡板在湖泊水浪冲击下推动横杆移动,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于对挡板受到的湖泊水浪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护坡1、安装座2、水泵3、土壤层4、砂石层5、第一支管6、主管7、挡板8、过滤网罩9、安装槽10、第二支管11、第一限位板12、固定块13、第一弹簧14、横杆15、加强杆16、第二限位板17和第二弹簧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护坡1、安装座2、水泵3、土壤层4、砂石层5、第一支管6、主管7、挡板8、过滤网罩9、安装槽10、第二支管11、第一限位板12、固定块13、第一弹簧14、横杆15、加强杆16、第二限位板17和第二弹簧18,所述护坡1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护坡1顶面位于安装座2一侧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4和砂石层5,所述安装座2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3,所述护坡1内埋设有主管7,所述主管7的两端均为闭合设计,主管7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支管11,所述第二支管11的一端与主管7固定连接且与主管7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1的另一端为闭合设计,所述第二支管11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6的一端与第二支管11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支管11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6的另一端伸出土壤层4且为闭合设计,所述第一支管6伸出土壤层4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1后伸出且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滤网罩9,所述过滤网罩9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与
主管7固定连接且与主管7内部连通,所述护坡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上横向贯穿设置有横杆15,所述固定块13上开设有用于横杆15横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横杆15伸入安装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所述横杆15伸出安装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横杆15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杆16的一端,加强杆16的另一端与挡板8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6为倾斜设计,所述横杆1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板17一侧和固定块13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套设在横杆15外侧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限位板17一侧和固定块13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12一侧和固定块13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套设在横杆15外侧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板12一侧和固定块13一侧。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4]设置土壤层4用于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植物种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修复,利用水泵3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护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护坡(1)顶面位于安装座(2)一侧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且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4)和砂石层(5),所述安装座(2)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3),所述护坡(1)内埋设有主管(7),主管(7)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支管(11),所述第二支管(11)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支管(6),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1)后伸出且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滤网罩(9),所述过滤网罩(9)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连接,导水管的另一端与主管(7)固定连接且与主管(7)内部连通,所述护坡(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上横向贯穿设置有横杆(15),所述固定块(13)上开设有用于横杆(15)横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横杆(15)伸入安装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所述横杆(15)伸出安装槽(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7)的两端均为闭合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侵蚀湖滨带与缓冲带原位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慧韦菁余一陆淳谨沈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