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无流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54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专用控制系统的无声无流驱动器,它改进了现有传统驱动器,使之启动瞬间少耗电,运行之中不耗电,从而达到减少电力无功消耗、高效节电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一个专用控制系统,瞬间通电启动,靠剩磁保持运行,断电消磁,完善了传统控制设备的功能。它可以与控制设备的高压负荷开关,低压自动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单向制动电磁铁,低压综合启动器,电镀电源各种换相装置配套使用,同时也可作失压、过流、过热、限位保护装置。(*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声无流驱动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专用控制系统的无声无流驱动器。在《国内节能技术动态资料》1985年第5期37页介绍了两种节电装置,一种是靠直流启动、直流运行的无声交流接触器,电路见图1;另一种是靠交流启动、直流运行的无声交流接触器,二者均是利用直流保持吸合运行,达到无声运行的目的。由于在启动、运行期间要保持通电,无功耗能较大,电力浪费严重。在中国专利公报1986年1月8日公开了一种节电型接触器,申请号CN85201089U,其电路图见图3,它是利用“瞬时通电吸合,微电机械自锁保持,断电释放”的工作原理,达到了节电的目的,但它通常用于低压电路开关装置中,吸合能量小,仅作为小能量控制用。针对目前缺乏使用于驱动频繁,吸合能力较大场合的控制设备,本技术介绍一种无声无流驱动器,它不是利用传统的电磁元件通电吸合,停电释放的原理,而是根据剩磁理论,采用特殊共晶型合金钢作铁芯,利用一个专用控制系统,瞬时通电启动,靠剩磁保持运行,断电消磁,完善了传统控制设备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改进现有传统驱动器,使之启动瞬间少耗电,运行之中不耗电,从而达到减少电力无功消耗、高效节电的目的。图4是驱动器原理方框图。对照图4对驱动器作一简要说明。当用电设备接通时,钢性铁芯通过正向点动控制,交流电源经正向变换为脉动直流,对钢性铁芯线圈通电,使铁芯强化充磁吸合,电流中断,靠剩磁保持设备运行。当用电设备停运时,钢性铁芯通过反向点动控制,交流电源经反向变换为脉动直流,对钢性铁芯线圈通电,从而组成RLC串联电路,使交变电流按衰减振荡进行消磁,使钢性铁芯释放,中断设备供电。若系统供电因失压、过流、过热、停电及设备负载过重,均可通过变换装置,对钢性铁芯线圈通电,也组成RLC串联电路,使交变电流按衰减振荡进行消磁,使钢性铁芯释放,中断设备供电。这种驱动器启动瞬间节电57%,运行中节电100%,无交流噪音,同时对电磁和机械冲击又毫无影响,它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性的电磁元件耗能最大的驱动装置,完成多功能的控制机构。依本技术制作的无声无流驱动器,具有如下优点,驱动能量大,操作简便,节电效果显著,提高网路功率因数、回收率和利用率高,变原来属设备的易损元件为不损元件。它可以与控制设备的高压负荷开关,低压自动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单相制动电磁铁,低压综合启动器,电镀电源各种换相装置等设备配套使用,同时也可作失压、过流、过热、限位保护装置。图5是无声无流驱动器的接线示意图。图6是无声无流驱动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7是无声无流驱动器结构图。现在参照图5、图6,对本技术加以详细阐述。在图6中,继电器J1、J2、J3是JQX-10F-3ZAC,二极管D1、D2、D3均为2CZ56M,电容C1、C2均为CJZD-10μF,电阻R为100.5W。图6电路组成图5中的电源变换器,利用电源变换器,启动时,点动按钮AQ使继电器J2瞬间带电吸合,触点J2由常开变常闭,A相电源经二极管D3正向半波整流,此时脉动的直流经E加入线圈到F,并通过触点J2回到N端,完成正向充磁过程,此时使钢性铁芯磁化,靠剩磁能量吸合保持,同时带动转轴机构,使设备或电机,靠驱动器的主触头接通,使电机与设备接通电源开始运行。在闭合的钢性铁芯中,由于瞬间的充磁作用,铁芯被磁化质变为近永磁性能。根据剩磁的“磁滞回线”,必须以减磁曲线轨迹,利用欠阻式衰减振荡方法,周期性的改变减磁曲线轨迹,使剩磁曲线由厚而宽,逐渐变为瘦而窄的临界释放值,以铁芯的反弹性作用并靠本身自重而自动脱开。要使上述退磁的目的达到,根据理论计算,必须满足欠阻式衰减振荡方程式,使退磁回路呈RLC串联关系式。所以构成串联关系的电容C就要使铁芯线圈L和内阻R与控制系统电路相配合。控制系统接入电源后,AN为220伏交流,如图6所示。二极管D1、D2接成倍压整流,电容C1、C2串联叠加,靠继电器J1、J3的常闭触点,使电容C1、C2经A.N正向瞬间充电,在电容C1、C2两端充有620伏左右的叠加电压,此时电容两端储存能量,以备退磁时,作为释放能源。当停止时,点动按钮A7,使继电器J3带电吸合,此时触点J3-1由常闭变常开,触点J3-2由常开变常闭,使原充足电的电容反向与铁芯线圈构成RLC串联回路,以周期性的衰减方式对钢性铁芯退磁,完成退磁释放功能。最后,由于网路系统因故线路停电或设备、电机在运行中,有过流、过热、失压、限位故障时,同样可以使运行中的控制系统完成停跳功能。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J1通过辅助间接控制接点,见图6,热继电器接点RJ、过流继电器接点RL、失压继电器接点WJ、限位继电器接点XL因故断开时,继电器J1因失压释放,触点J1-1恢复常开,而触点J1-2由常开变常闭,同样使充电的电容反向串联接于钢性铁芯线圈,组成RLC衰减振荡的退磁回路,来完成退磁释放功能作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现在再看图5、图7。在图7中(1)是联锁触头,(2)是驱动转轴,(3)是固定铁芯,(4)是电磁线圈,(5)是动铁芯。本技术公开的驱动器装有一个控制系统——电源变换器,一个静铁芯DT,缠绕在静铁芯上的电磁线圈接于电源变换器的E、F两点,一个动铁芯通过驱动转轴联结在安装底板上,动、静铁芯与电磁线圈呈电磁配合,控制系统--电源变换器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化和退磁,使驱动器工作。实质上,对各类型的接触器、制动电磁铁、综合磁力启动器、电源电镀换相操作柜、空气开关无压释放装置仅需更换上述铁芯与电磁线圈和不同规格的控制系统--电源变换装置,即可实现整体配套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电路的驱动器装有一个静铁芯(3),一个电磁线圈(4)缠绕在该静铁芯(3)上,一个动铁芯通过驱动转轴(2)联结在安装底板上,动、静铁芯与线圈呈电磁配合,一个控制系统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化和退磁,使驱动器工作,其特征是:a、点动按钮 AQ使继电器J↓[2]带电吸合,触点J↓[3]由常开变常闭,电流经二极管正向半波整流给电磁线圈充磁;b、点动按钮AT使继电器J↓[3]带电吸合,触点J↓[3—1]由常闭变常开,触点J↓[3—2]由常开变常闭,充电的电容与铁芯线圈构成RL C串联回路,以周期性的衰减方式对钢性铁芯退磁。c、热继电器J↓[1]的常闭触头(RJ、RL、XK、WY)因故断开,继电器J↓[1]失压释放,触点J↓[1—1]恢复常开,触点J↓[1—2]由常开变常闭,充电的电容与铁芯线圈构成RLC串联回 路,以周期性的衰减方式对钢性铁芯退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电路的驱动器装有一个静铁芯(3),一个电磁线圈(4)缠绕在该静铁芯(3)上,一个动铁芯通过驱动转轴(2)联结在安装底板上,动、静铁芯与线圈呈电磁配合,一个控制系统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化和退磁,使驱动器工作,其特征是a、点动按钮AQ使继电器J2带电吸合,触点J3由常开变常闭,电流经二极管正向半波整流给电磁线圈充磁;b、点动按钮AT使继电器J3带电吸合,触点J3-1由常闭变常开,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学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四七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