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43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0
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容易发生晃动调节过程繁琐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上缝接有束带,所述托板上固定连接有凸起块,所述托板和所述凸起块中部开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转动连接有T字形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侧的凸起块上开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管体内转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调节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调节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的方式,将治疗药物通过穿刺的方式送入心血管病灶处,可以将药物疗效针对性的发挥出来,提高治疗的效率;在穿刺疗法完成后,在皮肤创口留下的穿刺孔难以通过人体自身的止血反应愈合,需要借助外部止血器来满足穿刺创口的止血目的。
[0003]目前止血器多利用压迫止血的原理,通过对皮肤创口施加一定预紧压力,使皮肤的创口面积减小,且其部位的血流减缓,在血液中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并通过接触皮肤的止血片上预敷的止血成分,促进伤口处血小板的凝聚;现在的压迫止血器手动式的调节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反复多次的转动才能达到满足需要的压力,拉低的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动式的又造价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容易发生晃动调节过程繁琐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上缝接有束带,所述托板上固定连接有凸起块,所述托板和所述凸起块中部开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内转动连接有T字形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侧的凸起块上开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管体内转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
[0006]优选的,所述托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矩形孔,所述的束带的缝接在矩形孔内,所述束带另一端缝接有魔术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上开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的圆柱销,所述圆柱销贯穿螺纹槽并且滑动连接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滑槽位于圆柱孔的内壁上。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圆柱销在第二管体上呈一百八十度交错排布。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块均为等角度分布的,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凸起块上均开有暗槽,所述暗槽内转动连接有拉簧。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体的内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突出的优点:装置有第一管体对按压块的粗调节和调节杆的精调节,使按压块在实现快速按压的同时又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达到一个舒适的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容易发生晃动调节过程繁琐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底端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托板;2、凸起块;3、圆柱孔;4、第一管体;5、限位块;6、限位槽;7、第二管体;8、调节杆;9、按压块;10、矩形孔;11、束带;12、螺纹槽;13、圆柱销;14、滑槽;15、拉簧;1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本技术包括托板1,所述托板1上缝接有束带11,所述托板1上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所述托板1和所述凸起块2中部开有圆柱孔3,所述圆柱孔3内转动连接有T字形的第一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4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下侧的凸起块2上开有与限位块5配合的限位槽6,所述第一管体4内转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二管体7,所述第一管体4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9;所述托板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矩形孔10,所述的束带11的缝接在矩形孔10内,所述束带11另一端缝接有魔术贴;所述第一管体4上开有螺纹槽12,所述螺纹槽12内滑动连接有两个与第二管体7固定连接的圆柱销13,所述圆柱销13贯穿螺纹槽12并且滑动连接有竖直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位于圆柱孔3的内壁上。
[0019]束带11和托板1与常用的加压器上的部件的材质相同,使用时将束带11的一端从患者手臂下方绕过,之后束带11通过矩形孔10在反向回绕,通过自身魔术贴发粘合将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注意在固定时要将圆柱孔3的轴心处正对与介入穿刺的部位,在束带11固定好在对介入穿刺位置进行加压时,首先通过转动转动第一管体4,第一管体4内的螺纹槽12上螺距较大,在第一管体4带动螺纹槽12转动时,转动的螺纹槽12在滑槽14配合下带动圆柱销13在滑槽14内竖直移动,滑槽14带动第二管体7在第一体内进行竖直的上下移动,如图所示,在螺纹槽12随第一管体4逆时针转动时,圆柱销13两个圆柱销13受到螺纹槽12斜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圆柱销13与滑槽14之间只有竖直滑动的自由度,圆柱销13在螺纹槽12和滑槽1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圆柱销13向下移动动第二管体7向下移动,第一管体4与凸起块2和托板1之间只有转动的自由度,在第二管体7相对第一管体4向下移动时,第二管体7会带动调节杆8和按压块9同步相对托板1进行向下的移动,从而使按压块9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压力增加,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0020]两个所述圆柱销13在第二管体7上呈一百八十度交错排布。
[0021]两个圆柱销13可以使第二管体7左右两侧的受力更加均匀,保证第二管体7向下移动时的平稳性,同时保证按压块9受力的均匀。
[0022]所述限位槽6和所述限位块5均为等角度分布的,所述第一管体4和所述凸起块2上均开有暗槽,所述暗槽内转动连接有拉簧15。
[0023]凸起块2上刻有不同的刻度线,第一管体4每转动相同相同的角度,第一管体4相对与凸起块2的升降高度为相同的,在进行逐渐减压时,可以通过控制每次转动的角度保障每
次减少的压力的力度,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可以快速的时限位块5和限位槽6配合;拉簧15第一管体4和凸起块2有拉力,保证在无外力作用下限位块5和限位槽6配合,避免第一管体4和凸起块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24]所述调节杆8上固定连接有手柄16,所述手柄16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体4的内径。
[0025]手柄16和第一管体4上均安装有防滑套,方便医护人员对手柄16和防滑套进行转动,螺纹槽12的螺纹间距较大用于粗调节按压块9上下移动的距离,调节杆8与第二调节块螺纹连接,螺纹间距较小用于精调节按压块9上下移动的高度;从而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实现对患者患处进行压迫止血的目的,减少多次反复转动螺杆调节时的繁琐过程。
[0026]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束带11将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圆柱孔3正对患者的患处,之后转动第一管体4,推动按压块9向下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按压,在按压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患者自身的感受,转动调节杆8对按压块9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包括托板(1),所述托板(1)上缝接有束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上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所述托板(1)和所述凸起块(2)中部开有圆柱孔(3),所述圆柱孔(3)内转动连接有T字形的第一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4)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下侧的凸起块(2)上开有与限位块(5)配合的限位槽(6),所述第一管体(4)内转动连接有可竖直升降的第二管体(7),所述第一管体(4)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护理用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矩形孔(10),所述的束带(11)的缝接在矩形孔(10)内,所述束带(11)另一端缝接有魔术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护理用加压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晓冉冯英璞张婧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