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8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0
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与补气方法,属于空调与热泵工程领域。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却器(2)的进口连接,冷却器(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闪发器(4)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或过冷凝器(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和过冷器(9)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然后闪发器(4)或过冷器(9)经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可以使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的同时可以实现补气的方法。此方法解决了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不能补气的问题,并且为应用此压缩机的热泵系统增加了一种运行方式。种运行方式。种运行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单螺杆制冷压缩机,旨在利用复合滑阀对单螺杆制冷压缩机的容量进行调节时,提供一种变容量下的补气装置,属于空调与热泵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北方冬季是一个温度不断变化季节,也就是说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人们对热负荷的需求。对于热泵用压缩机,容量的调节可满足对热负荷的需求。复合滑阀是由同轴双滑块组成的一种单滑阀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容量和内容比的调节。在系统中增加一种经济器系统向压缩机内进行补气便可以实现提高制热量的目的。经济器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闪发器前节流系统和过冷器系统。闪发器前节流系统是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经过一级节流元件节流后进入闪发器。分离出来的气体作为中间补气直接进入压缩机。过冷器系统是将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液体一部分经节流元件降压到中间压力后流入过冷器,在过冷器中吸收冷凝器出来的另一部分高压制冷剂液体的热量,自身蒸发后进入压缩机的补气通道,高压制冷剂液体则经过冷器过冷,再经节流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当复合滑阀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工作时制热量欠缺,在满负荷工作时制热量又比较大时,可以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进行补气。但在容量调节的过程中,现有补气方法不适用在部分负荷下补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和匹配用户的需求,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部分负荷工况下的补气装置和方法。
[0004]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与复合滑阀耦合的补气系统是基于闪发器前节流系统和过冷器系统;压缩机(1)设有两条独立的补气通道,一条为满负荷补气通道,一条为部分负荷补气通道,满负荷补气通道上设有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部分负荷补气通道上设有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 (6);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却器(2)的进口连接,冷却器(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闪发器(4)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或过冷凝器 (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和过冷器(9)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然后闪发器(4)或过冷器(9)经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
[0005]进一步具体为: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却器(2)的进口连接,冷却器(2) 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与闪发器(4)进口连接,闪发器(4)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闪发器(4)的出液口依次经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
[0006]或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却器(2)的进口连接,冷却器(2)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直接经过过冷器(9)与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与压缩机(1) 进口连接,过冷凝器(2)出口的另一路经一级节流元件(3)、过过冷器(9)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冷却器(2)的出口的两路分别流经过冷器(9) 的不同流程中,过冷器(9)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过冷器(9)的出液口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
[0007]所述的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包括控制器(10),控制器(10)分别与压缩机(1)内的动力装置(12)与室内温度传感器(13)相连,动力装置(12)与滑阀(11)连接,控制器(10)根据温度传感器(13)测得的温度控制动力装置(12)进而控制滑阀(11)的滑动。
[0008]热泵系统处于补气模式时,经过冷凝器(2)出来的液体经过闪发器(4)或者减压阀(3)和过冷器(9)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压缩机(1)上的两条补气通道进入,补气通道上分别有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和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满负荷工作条件下压缩机通过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进行补气,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处于关闭。当进行部分负荷补气时,系统则关闭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打开部分负荷电磁阀(6),即可实现部分负荷下单螺杆制冷压缩机的补气。
[0009]当处于低温环境下运行时,热泵系统处于补气模式,经过冷却器(2)出来的液体经过闪发器(4)或者减压阀(3)和过冷器(9)处理后的气体通过与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连接的补气口进入压缩机(1),从而使热泵系统增加制热量;随着室内温度的变化,热泵的制热量过大时,热泵系统可直接进行部分负荷调节,此时补气的通道直接随着滑阀的移动进行切换,即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 关闭同时打开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
[0010]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同时进行补气和容量调节。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耦合闪发器补气和复合滑阀的热泵系统示意图
[0012]附图2,耦合过冷器补气和复合滑阀的热泵系统示意图
[0013]附图3,部分负荷工况滑阀控制图
[0014]压缩机1、冷却器2、一级节流元件3、闪发器4、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过冷器9、控制器10、滑阀 11、动力装置12、温度传感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6]实施例1:对于耦合闪发器补气和复合滑阀的热泵系统,气体从压缩机(1) 出来后进入冷凝器(2),气体在冷凝器(2)冷却后进入一级节流元件(3),节流为中压力的气液混合物后进入闪发器(4),闪发器(4)出来的气体与压缩机 (1)上的两条补气通道相通,补气管路上分别有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和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闪发器(4)出来的液体依次经过二次节流元件(7)、蒸发器(8)进入压缩机(1)。
[0017]当室内温度传感器(13)测得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意味着室内需求热负荷小于热泵满负荷工作的制热量,则热泵系统会从满负荷向部分负荷转变,控制器 (10)根据温度传感器(13)的数据向动力装置(12)传出指令,动力装置(12) 推动压缩机内滑阀(11)移动到部分负荷的位置,此时控制器(10)会联动控制补气管路上的电磁阀,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关闭并且打开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压缩机便实现在部分负荷工况进行补气。
[0018]实施例2:对于耦合过冷器补气和复合滑阀的热泵系统,气体从压缩机(1) 出来后
进入冷凝器(2),气体在冷凝器(2)冷却后进入一级节流元件(3),节流为中压力的气液混合物后进入过冷器(9),吸热后的气体通过压缩机上两条补气通道进入压缩机(1),补气管路上分别有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和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冷凝器(2)出来的气体直接进入过冷器(9)加热经节流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过冷器(9)出来的液体依次经过二次节流元件(7)、蒸发器 (8)进入压缩机(1)。
[0019]当室内温度传感器(13)测得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意味着室内需求热负荷小于热泵满负荷工作的制热量,则热泵系统会从满负荷向部分负荷转变,控制器 (10)根据温度传感器(13)的数据向动力装置(12)传出指令,动力装置(12) 推动压缩机内滑阀(11)移动到部分负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复合滑阀耦合的补气系统是基于闪发器前节流系统和过冷器系统;压缩机(1)设有两条独立的补气通道,一条为满负荷补气通道,一条为部分负荷补气通道,满负荷补气通道上设有满负荷补气电磁阀(5),部分负荷补气通道上设有部分负荷补气电磁阀(6);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却器(2)的进口连接,冷却器(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闪发器(4)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或冷却器(2)的出口经一级节流元件(3)和过冷器(9)与压缩机(1)的两条补气通道连接,然后闪发器(4)或过冷器(9)经二级节流元件(7)、蒸发器(8)与压缩机(1)进口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复合滑阀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部分负荷下的补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庭温强宇雷标智瑞平马重芳李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