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8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机架、液压系统及转向控制器,所述机架的每一端均包括液压缸、转向节臂、主销及转向节,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臂铰接,所述转向节臂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转向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转向控制器通过所述液压系统对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进行控制,所述液压缸通过自身的伸缩,带动所述转向节转动。优点在于:该多轴转向装置,实现左右车轮独立主动转向,内外轮转角关系不受转向梯形机械结构限制约束;能实时反馈转角值,与转向控制系统进行交互,实现转角值量化显示、监测、修正。修正。修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轴荷及质量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逐步完善,满足大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特大型公共交通车辆应势而出,为提高该类车辆通过性、轻便灵活性,操纵稳定性,汽车多轴随动转向技术逐渐广泛应用。
[0003]目前国内多轴随动转向采用的技术方案分两类,第一类:随动转向桥;第二类:常见于重卡6
×
2(6表示车轮总数,2表示驱动轮数量)、8
×
4中双(多)轴随动转向方案及衍生RAS(后桥转向)系统。
[0004]随动转向桥在转向桥结构基础上增加锁止缸、转向阻尼器等组件,通过设置合理车轮定位参数,利用轮端随动转向趋势在不同行驶条件下实现特定的被动转向特性:当实际车速≥系统设定车速及倒车时,锁止缸锁定轮端,车桥保持中位(0
°
),失去转向能力;当实际车速<系统设定车速时,轮端利用随动转向趋势实现内轮转角≤15
°
转向,转向阻尼器提供缓冲作用,避免车轮摆振。
[0005]双轴随动转向系统由动力转向器、第一桥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梯形、中间传动机构、第二桥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梯形、第二轴助力缸及液压管路组成;整个系统通过动力转向器提供动力源将司机转向意图分别经第一桥转向传动机构和第二桥转向传动机构传递至各自轮端实现预定转角,其中第二桥转向传动机构通过中间传动机构与第一桥转向传动机构连接,将第一桥转角按照一定传动比传递给第二桥;三轴随动转向系统在双轴随动转向系统基础上增加第三轴转向传动机构及助力缸等组件;这种结构的转向系统中,转向传动机构复杂,受整车分布及转向梯形阿克曼率的影响,转向桥轴距一般限值在1700mm

2000mm之间,当转向桥轴距根据整车布置需要增加长度时,如果采用长拉杆连接,在长距离受压时,拉杆易产生失稳变形;如果采用分段式拉杆连接,势必增加整车布置难度,同时转向拉杆的过渡机构也会更加复杂。
[0006]RAS(后桥转向)系统在双轴随动转向系统基础上采用主、分液压油缸及相关管路代替复杂的机械传动杆系驱动后桥转向梯形按特定传动比输出转角,液压回路中并联蓄能器预防前轴转向液压系统故障时后桥短时间内仍具备转向能力,提高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这种结构的转向系统中,后桥转向依赖前桥转向中主油缸提供动力源及转角意图,动力源单一、转向意图传递不够精确、液压管路复杂;当三轴以上转向时,主油缸、转向器、液压回路设计更加复杂,且转向桥轴距受转向桥转向梯形约束无法实现轴距任意布置以满足整车轴荷分配需求。
[0007]综上所述现有双(多)轴随动转向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0008]1、随动转向桥方案为被动转向,在车速高于系统设定值时,失去转向能力,轮胎与地面干摩擦,降低轮胎使用寿命;且最大内转角15
°
,整车通过性不足。
[0009]2、双(多)轴随动转向方案转向传动机构复杂,整车布置困难,且受整车分布及转向梯形阿克曼率的影响,转向桥轴距一般限值在1700mm

2000mm之间。
[0010]3、RAS(后桥转向)系统转向传动比固定,由主油缸液压动作传递转向意图给其余转向桥,转向意图传递不够精确、执行精度低;此外,受转向梯形及整车布置轴距影响,车轮无法实现全工况下纯滚动。
[0011]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多轴转向装置,实现左右车轮独立主动转向,内外轮转角关系不受转向梯形机械结构限制约束;能实时反馈转角值,与转向控制系统进行交互,实现转角值量化显示、监测、修正。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轴转向装置,所述多轴转向装置包括机架、液压系统及转向控制器,所述机架的每一端均包括液压缸、转向节臂、主销及转向节,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臂铰接,所述转向节臂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通过主销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转向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转向控制器通过所述液压系统对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进行控制,所述液压缸通过自身的伸缩,带动所述转向节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及伸缩杆,所述缸体及所述伸缩杆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缸体及所述伸缩杆的其中另一与所述转向节臂铰接,所述液压缸内形成有有杆腔及无杆腔,在所述有杆腔及所述无杆腔内均设置有与液压系统连通的油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液控制阀、油泵及液压油壶,所述油液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及回油口,所述油液控制阀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油口及第二出油口,所述油液控制阀包括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及第三工作位,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进油口及所述回油口均不与所述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连通,在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进油口通过油泵与所述液压油壶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液压油壶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所述油液控制阀与所述转向控制器相连,所述转向控制器通过对所述油液控制阀内工作位的控制,以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油液控制阀的同一侧上,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回油口之间还设置有电磁溢流阀。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主销上设置有对转向节转动角度进行测量的角度传感器,所述主销上还安装有轮端车速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轮端车速传感器均和所述转向控制器连接。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油液控制阀与所述液压油壶之间还设置有高压滤清器,所述高压滤清器上安装有压差发讯器,所述压差发讯器上连接有第一仪表;当所述高压滤清器堵塞至设定阈值后,所述压差发讯器会发讯给所述第一仪表,以使所述第一仪表发出警报。
[0019]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备用油液控制阀,所述备用油液控制阀与所述液压缸上的两个油口相连,当所述油液控制阀故障时,所述转向控制器启用所述备用油液控
制阀对所述液压系统进行控制。
[0020]进一步地,所述油泵上连接有油泵控制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油液控制阀上还设置有压力表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第二仪表;
[0022]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油液控制阀连接的油管压力过高时,所述第二仪表发出警报。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多轴转向装置。
[0024]本技术提供的多轴转向装置,利用电子信号作为随动转向桥转向输入,通过高精度电液比例阀实现轮端精准转向动作,可以实现多轴随动转向,简化机械传动机构,智能化调整多轴转角关系(传动比不固定),不受整车轴距因素影响;实现左右车轮独立主动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液压系统(2)及转向控制器(3),所述机架(1)的每一端均包括液压缸(11)、转向节臂(12)、主销(13)及转向节(14),所述液压缸(11)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臂(12)铰接,所述转向节臂(12)远离所述液压缸(11)的一端通过主销(13)与所述转向节(14)相连,所述液压系统(2)与所述转向控制器(3)电性相连,所述转向控制器(3)通过所述液压系统(2)对所述液压缸(11)的伸缩进行控制,所述液压缸(11)通过自身的伸缩,带动所述转向节(14)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1)包括缸体(111)及伸缩杆(112),所述缸体(111)及所述伸缩杆(112)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机架(1)相连,所述缸体(111)及所述伸缩杆(112)的其中另一与所述转向节臂(12)铰接,所述液压缸(11)内形成有有杆腔(113)及无杆腔(114),在所述有杆腔(113)及所述无杆腔(114)内均设置有与液压系统(2)连通的油口(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2)包括油液控制阀(21)、油泵(22)及液压油壶(23),所述油液控制阀(2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211)及回油口(212),所述油液控制阀(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油口(213)及第二出油口(214),所述油液控制阀(21)包括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及第三工作位,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4)连通,所述回油口(212)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3)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进油口(211)及所述回油口(212)均不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3)或第二出油口(214)连通,在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进油口(211)与所述第一出油口(213)连通,所述回油口(212)与所述第二出油口(214)连通,所述进油口(211)通过油泵(22)与所述液压油壶(23)连通,所述回油口(212)与所述液压油壶(23)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213)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辉韩冰祁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