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0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包括支撑横板、第一转动块、放置地垫和第三连接杆,所述支撑横板两端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底端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放置地垫,支撑横板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横板顶部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柱。该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便捷的实现拨片的移动,可以减少薄片破碎的现象发生,装置可以为第三滑动杆的移动增加稳定性,减少稳定板顶端薄片的震荡,增强稳定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辅助稳定的作用,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片装置
,具体为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线的那一部分物质,岩石包裹体在取样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薄片进行检测,岩石包裹体大小一般为微米级,采样过程是直接从岩石上敲下拳头大小的一进行检测,检测时需要对薄片进行取片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薄片移片装置对岩石包裹体片进行位置的转移。
[0003]随着薄片移片装置的不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0004]1.现有的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不能便捷的实现拨片的移动,会造成薄片破碎的现象发生。
[0005]2.现有的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装置无法对第三滑动杆的移动增加稳定性,稳定板顶端薄片会产生震荡,造成破碎。
[0006]3.现有的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不具有辅助稳定的作用,削弱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7]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能便捷的实现拨片的移动,会造成薄片破碎的现象发生,装置无法对第三滑动杆的移动增加稳定性,稳定板顶端薄片会产生震荡,造成破碎,不具有辅助稳定的作用,削弱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包括支撑横板、第一转动块、放置地垫和第三连接杆,所述支撑横板两端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底端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放置地垫,支撑横板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横板顶部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一侧的中心位置与定位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顶端的中间位置暗黄有连接内杆,且连接内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第一连接弹簧顶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的顶端连接有稳定板,稳定板顶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三滑动杆,且第三滑动杆的顶端连接有放置板。
[0010]所述放置地垫内侧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且第一转轮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端与第三连接杆的底端。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块内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中心杆,且第一转动块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安装有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的顶端与转动杆的底端连接,转动杆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一侧与定位柱的侧壁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且第二滑动块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欢动连接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有啮合齿轮,第二转轮与啮合齿轮的外侧缠绕可连接有连接皮带,第二转轮两侧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啮合齿轮两侧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联动杆。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动杆顶部的两端和底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二连接弹簧,顶端的第二连接弹簧和底端的第二连接弹簧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槽。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动杆两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铰接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底端连接有滑槽,且滑槽安装在稳定板顶端的侧壁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便捷的实现拨片的移动,可以减少薄片破碎的现象发生,装置可以为第三滑动杆的移动增加稳定性,减少稳定板顶端薄片的震荡,增强稳定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辅助稳定的作用,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0018](1)该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通过在支撑柱的顶端欢动连接有第二转轮,第二转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有啮合齿轮,第二转轮与啮合齿轮的外侧缠绕可连接有连接皮带,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手动推动定位柱,利用定位柱底端连接的第四连接杆在第二转轮的一侧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连接皮带带动啮合齿轮进行转动,啮合齿轮转动过程中调整联动杆的角度,从而稳定板偏移底端位置,便捷的实现拨片的移动,可以减少薄片破碎的现象发生;
[0019](2)该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通过在第三滑动杆顶部的两端和底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二连接弹簧,顶端的第二连接弹簧和底端的第二连接弹簧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槽,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三滑动杆来增强放置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移动的时候当产生抖动的时候,利用第二连接弹簧带动第三滑动杆在连接槽的内侧上下滑动,滑动的过程中利用转动轴带动滑杆的倾斜角度改变,改变的时候滑杆底端在滑槽上左右滑动,为第三滑动杆的移动增加稳定性,减少稳定板顶端薄片的震荡;
[0020](3)该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通过在第二滑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且第二滑动块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在第二滑动杆的底端滑动,利用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合角度来增强稳定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起到辅助稳定的作用,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放置地垫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第一转动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支撑横板;2、第一转动块;201、固定块;202、中心杆;203、第二转动块;3、放置地垫;301、弹簧杆;302、第一转轮;303、连接板;4、第一滑动杆;401、第一滑动块;402、转动杆;403、旋转轴;5、定位柱;6、联动杆;7、第二滑动杆;701、第一连接杆; 702、第二滑动块;703、第二连接杆;8、放置板;9、稳定板;10、第三连接杆;11、连接内杆;1101、第一连接弹簧;12、支撑柱;1201、第二转轮;1202、连接皮带;1203、第四连接杆;1204、啮合齿轮; 13、第三滑动杆;1301、第二连接弹簧;1302、滑槽;1303、滑杆; 1304、转动轴;1305、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包括支撑横板1、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包括支撑横板(1)、第一转动块(2)、放置地垫(3)和第三连接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板(1)两端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2),第一转动块(2)底端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0),且第三连接杆(10)的底端连接有放置地垫(3),支撑横板(1)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动杆(4),第一滑动杆(4)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转动杆(402)且转动杆(40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柱(5),所述支撑横板(1)顶部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一侧的中心位置与定位柱(5)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内杆(11),且连接内杆(11)的顶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弹簧(1101),第一连接弹簧(1101)顶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01)和第二连接杆(703),第一连接杆(70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动杆(7),第二滑动杆(7)的顶端连接有稳定板(9),稳定板(9)顶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三滑动杆(13),且第三滑动杆(13)的顶端连接有放置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地垫(3)内侧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弹簧杆(301),弹簧杆(3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302),且第一转轮(302)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板(303),连接板(303)的顶端与第三连接杆(10)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包裹体薄片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块(2)内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中心杆(202),且第一转动块(2)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安装有第二转动块(203),第二转动块(2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