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71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涉及石墨烯电发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相邻石墨烯电加热膜之间距离存在差异,长期工作状态下,容易造成石墨烯电加热膜的损坏的问题,通过在暖气外壳内设置多组连接块,并在连接块上设置凹槽,可将石墨烯电加热膜在连接块的凹槽处弯折,同时也避免石墨烯电加热膜弯折过大,导致损坏;通过滑杆在暖气外壳的滑槽中左右滑动,工作人员可滑动连接块来调节相邻的石墨烯电加热膜之间的间距,使其散热更加均匀稳定。使其散热更加均匀稳定。使其散热更加均匀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烯电发热
,具体为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3]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在冬季采暖的措施日益多样化,包括传统的水暖、电空调、电暖器到各种碳晶电采暖设施等。而在北方的广大农村牧区人们居住得比较疏散,南方地区临时采暖时候较多,所以集中供暖不太现实。现有技术中的电空调、电暖器和其它地暖、墙暖等新型采暖设施,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还存在着加热速度慢、电能耗大、电热利用率低、笨重、太干燥、或者噪音大等缺陷,因此,目前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
[0004]中国专利CN201921614110.1公开了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气,采用了所述暖气外壳,在其外表面上设有许多上下或向侧面贯通的散热孔。在上述暖气外壳内部,设置有石墨烯电加热膜,以卷曲状、或者任意折叠形状位于所述暖气外壳内部,其缝隙为0.5~10cm。所述智能温控器能够同步显示石墨烯电发热膜与室内的实时温度;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石墨烯电加热膜弯折在暖气外壳内部,相邻石墨烯电加热膜之间距离存在差异,将石墨烯电加热膜通电后,热量散发不均匀,容易导致热量堆积,长期工作状态下,容易造成石墨烯电加热膜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暖气外壳和石墨烯电加热膜,所述暖气外壳内设有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所述暖气外壳为顶端通透的矩形壳体,且顶部铰接有壳盖,所述暖气外壳内部左右两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设有多组,
[0006]且错位设置,所述滑杆一端在所述暖气外壳内壁的滑槽上滑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多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滑动连接,通过滑杆在暖气外壳的滑槽中左右滑动,工作人员可滑动连接块来调节相邻的石墨烯电加热膜之间的间距,使其散热更加均匀稳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块的凹槽面相向设置,在暖气外壳内设置多组连接块,并在连接块上设置凹槽,可将石墨烯电加热膜在连接块的凹槽处弯折,同时也避免石墨烯电加热膜弯折过大,导致损坏。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为T形滑杆,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竖杆在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为T形滑槽,所述横杆一端与所述竖杆连接,且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暖气外壳内部,且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横杆
上套装有压缩弹簧,在滑杆上套装压缩弹簧,在滑杆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和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对设在暖气外壳内部的连接块进行限位,避免其在移动暖气外壳时发生滑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盖一端与所述暖气外壳铰接,且铰接处压装有扭簧,另一端通过卡块与所述暖气外壳连接;所述暖气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的限位槽。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采用弹性卡块,且为L形卡块,包括横块和竖块,所述竖块与所述壳盖连接,所述横块为四分之一半球形,通过采用弹性卡块对壳盖与暖气外壳进行限位,便于对石墨烯电加热膜的维护更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暖气外壳内设置多组连接块,并在连接块上设置凹槽,可将石墨烯电加热膜在连接块的凹槽处弯折,同时也避免石墨烯电加热膜弯折过大,导致损坏;通过滑杆在暖气外壳的滑槽中左右滑动,工作人员可滑动连接块来调节相邻的石墨烯电加热膜之间的间距,使其散热更加均匀稳定。
[0012]进一步的,在滑杆上套装压缩弹簧,在滑杆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和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对设在暖气外壳内部的连接块进行限位,避免其在移动暖气外壳时发生滑动;通过采用弹性卡块对壳盖与暖气外壳进行限位,便于对石墨烯电加热膜的维护更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侧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正视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
[0017]图5为本技术B处放大图。
[0018]图中:1

暖气外壳、2

石墨烯电加热膜、3

壳盖、4

连接块、5

压缩弹簧、6

滑杆、7

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暖气外壳1和石墨烯电加热膜2,所述暖气外壳1内设有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与外界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暖气外壳1为顶端通透的矩形壳体,且顶部铰接有壳盖3,所述暖气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设有多组,且错位设置,所述滑杆6一端在所述暖气外壳1内壁的滑槽上滑动,所述滑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4,多组所述连接块4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滑动连接。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处朝向所述暖气外壳1内部,设在所述暖气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块4的凹槽面相向设置。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6为T形滑杆,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竖杆在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为T形滑槽,所述横杆一端与所述竖杆连接,且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暖气外壳1内部,且与所述连接块4连接,所述横
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5,所述压缩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暖气外壳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5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壳4连接。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盖3一端与所述暖气外壳1铰接,且铰接处压装有扭簧,另一端通过卡块7与所述暖气外壳1连接;所述暖气外壳1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7位置相对应、尺寸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L形槽,包括横槽和竖槽。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7采用弹性卡块,且为L形卡块,包括横块和竖块,所述竖块与所述壳盖3连接,所述横块为四分之一球体,所述横块的直面与所述竖槽的顶面相贴合。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安装时,按动卡块7的横块部位,使卡块7的竖块部位弯折,将卡块7的横块部位推动至限位槽的竖槽中,向上拨动壳盖3,使其围绕与暖气外壳1铰接处转动,将暖气外壳1打开,拉动连接块4,带动滑杆6在暖气外壳1上的滑槽中滑动,可根据需求通过调节连接块4之间的距离,来调控石墨烯电加热膜2之间的间隙,调节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包括暖气外壳(1)和石墨烯电加热膜(2),所述暖气外壳(1)内设有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外壳(1)为顶端通透的矩形壳体,且顶部铰接有壳盖(3),所述暖气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设有多组,且错位设置,所述滑杆(6)一端在所述暖气外壳(1)内壁的滑槽上滑动,所述滑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块(4),多组所述连接块(4)与所述石墨烯电加热膜(2)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块(4)的凹槽面相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石墨烯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6)为T形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宏刘忠年邵艳秋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