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涉及电力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以及散热装置,第一减震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第二减震装置设置在第一减震装置左右两侧,散热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置本体对电力柜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第一减震装置有效缓解电力柜竖直方向的震动作用,配合第二减震装置有效减小电力柜水平方向的震动作用,大大提高了电力柜的减震效果,散热装置提高了电力柜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性,防止电力柜内部产生热量较大,无法及时散出,造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损坏,确保电力柜的使用效果。确保电力柜的使用效果。确保电力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柜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
技术介绍
[0002]电力柜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主要用于存放电压表、电流表或其它一些电力设备,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目前,现有的电力柜透气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无法及时消散,严重影响电力柜内部元器件的使用效果,容易造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同时电力柜的减震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内部元器件的稳定性,容易导致内部元器件的脱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减震装置设置在第一减震装置左右两侧,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表面;
[0007]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下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防护壳内部安装有电力柜,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电力柜下表面,且所述固定块下表面固定有活塞杆,所述底座上表面对应活塞杆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底部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相对铰接在固定块下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槽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下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左右两表面与滑槽内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风扇,两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相对设置在电力柜左右两表面,所述防护壳后表面安装有两第二散热风扇。
[0008]通过所述防护壳提高了电力柜的防护效果,活塞杆与第一缓冲弹簧相互配合提高了电力柜的减震效果,同时连接板与滑块的相互配合,结合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减震效果,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相互配合,确保了电力柜以及防护壳内部的散热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防护壳上表面安装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引流槽,通过所述遮挡板确保了装置的防尘防雨效果,同时引流槽便于雨水的导流,防止雨水聚集进入装置内部。
[0010]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下端与第一缓冲弹簧之间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缓冲槽外侧设置有限位套筒,所述活塞杆与限位套筒滑动配合,通过所述限位板与限位套筒相配合防止活塞杆脱落,确保了第一减震装置的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滑槽内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第二缓冲弹簧以及滑块,且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配合,通过所述滑杆确保了第二减震装置的稳定性。
[0012]优选地,所述防护壳左右两表面对应第一散热风扇安装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内侧以及第二散热风扇外侧分别设置有防尘网以及风扇罩,通过所述百叶窗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防尘网与风扇罩有效提高了装置的防尘效果。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防护壳提高了电力柜的防护效果,活塞杆与第一缓冲弹簧相互配合提高了电力柜的减震效果,同时连接板与滑块的相互配合,结合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减震效果,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相互配合,确保了电力柜以及防护壳内部的散热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限位板与限位套筒相配合防止活塞杆脱落,确保了第一减震装置的稳定性。
[0016]本技术通过百叶窗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防尘网与风扇罩有效提高了装置的防尘效果。
[00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4为图2中剖面A
‑
A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中剖面B
‑
B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00、装置本体;200、第一减震装置;300、第二减震装置;400、散热装置;101、防护壳;102、底座;103、电力柜;104、遮挡板;105、引流槽;201、固定块;202、活塞杆;203、缓冲槽;204、第一缓冲弹簧;205、限位板;206、限位套筒;301、连接板;302、滑槽;303、滑块;304、第二缓冲弹簧;305、滑杆;401、第一散热风扇;402、第二散热风扇;403、百叶窗;404、防尘网;405、风扇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请参阅图1
‑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包括装置本体100、第一减震装置200、第二减震装置300以及散热装置400,第一减震装置200设置在装置本体100内部,第二减震装置300设置在第一减震装置200左右两侧,散热装置400设置在装置本体100表面;
[0031]装置本体100包括防护壳101,防护壳101下表面设置有底座102,防护壳101内部安装有电力柜103,第一减震装置200包括固定块201,固定块201设置在电力柜103下表面,且固定块201下表面固定有活塞杆202,底座102上表面对应活塞杆202开设有缓冲槽203,缓冲槽203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减震散热电力柜,包括装置本体(100)、第一减震装置(200)、第二减震装置(300)以及散热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00)设置在装置本体(100)内部,所述第二减震装置(300)设置在第一减震装置(200)左右两侧,所述散热装置(400)设置在装置本体(100)表面;所述装置本体(100)包括防护壳(101),所述防护壳(101)下表面设置有底座(102),所述防护壳(101)内部安装有电力柜(103),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00)包括固定块(201),所述固定块(201)设置在电力柜(103)下表面,且所述固定块(201)下表面固定有活塞杆(202),所述底座(102)上表面对应活塞杆(202)开设有缓冲槽(203),所述缓冲槽(203)底部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204),所述第二减震装置(300)包括连接板(301),两所述连接板(301)相对铰接在固定块(201)下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缓冲槽(203)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2),所述连接板(301)下端铰接有滑块(303),所述滑块(303)左右两表面与滑槽(302)内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304),所述散热装置(400)包括第一散热风扇(401),两所述第一散热风扇(401)相对设置在电力柜(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宁,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