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41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6
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它包括上凸模具组件、第一液压伸缩杆、下凹模具组件、U型凹压槽、脱模装置、圆柱顶模管、封堵装置、冷风组件,所述上凸模具组件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与下凹模具组件相连接,U型凹压槽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的上端,脱模装置与上凸模具组件活动连接,圆柱顶模管设置在上凸模具组件的底面,且圆柱顶模管贯通脱模装置的外表面,所述冷风组件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内侧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设备主体实用合理,使试管模具在完成时候能够使试管快速冷却,同时防止了试管容易粘接在模具壁上,提高了脱模的效率,使模具脱开时候更加稳定,提高了试管的出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试管,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加热之前应该预热,不然试管容易爆裂)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
×
长度(mm)表示,如15
×
150、18
×
180、20
×
200等,通过模具制造,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0003]中国专利CN201822079405.5公开了一种试管模具,它虽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容易胶粘在浇道内且不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模具脱开的过程中不够稳定,同时使试管脱开模具的效率较为慢,不方便试管的拿取,影响试管的生产出品效率,延长了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设备主体实用合理,脱模装置5与冷风组件8的设置使试管模具在完成时候能够使试管快速冷却,同时防止了试管容易粘接在模具壁上,提高了脱模的效率,使模具脱开时候更加稳定,提高了试管的出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它包括上凸模具组件1、第一液压伸缩杆2、下凹模具组件3、U型凹压槽4、脱模装置5、圆柱顶模管6、封堵装置7、冷风组件8,所述上凸模具组件1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2与下凹模具组件3相连接,U型凹压槽4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的上端,脱模装置5与上凸模具组件1活动连接,圆柱顶模管6设置在上凸模具组件1的底面,且圆柱顶模管6贯通脱模装置5的外表面,所述冷风组件8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内侧的下端,所述封堵装置7左侧与冷风组件8上端左侧的内壁相连接,且封堵装置7上端与U型凹压槽4的底面相合接,所述脱模装置5包括了第二液压伸缩杆51、气风连接口52、顶膜圆槽53及通气连接槽5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51一端与上凸模具组件1内侧相连接,且另一端与脱模装置5相连接,所述气风连接口52设置在前端外表面,顶膜圆槽53设置在脱模装置5内,通气连接槽54与顶膜圆槽53的中间相连通,且通气连接槽54与气风连接口52相连通,所述冷风组件8包括了冷气进阀81、导气管82及分流气管83,所述冷气进阀81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左侧外表面的下端,导气管82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内侧,且导气管82与冷气进阀81相连接,导气管82上端设有分流气管83。
[0006]更具体的,所述封堵装置7由启动电机71、连接杆72、升降连接杆73、圆弧顶板74及
密封塞块75组成,所述启动电机71设置在分流气管83左侧外表面的上端,启动电机71与连接杆72相连接,升降连接杆73一端与连接杆72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圆弧顶板74固定连接,圆弧顶板74上端设有密封塞块75。
[0007]更具体的,所述圆柱顶模管6内侧设有注塑顶管61。
[0008]更具体的,所述顶膜圆槽53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所述顶膜圆槽53与圆柱顶模管6间隙配合。
[0009]更具体的,所述U型凹压槽4的数量和圆柱顶模管6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
[0010]更具体的,所述U型凹压槽4的数量与圆柱顶模管6的数量及顶膜圆槽53的数量相对应。
[0011]更具体的,所述分流气管83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且分流气管83的数量与封堵装置7的数量相对应。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液压伸缩杆2将上凸模具组件1向U型凹压槽4处下压,带动圆柱顶模管6进入到U型凹压槽4内,同时上凸模具组件1向注塑顶管61注塑通过圆柱顶模管6出口填满U型凹压槽4,进行热塑成型处理在完成后,接着冷气进阀81启动将冷气冲入到导气管82内,通过导气管82将冷气分散到分流气管83内,启动电机71启动带动连接杆72使升降连接杆73上下升降使圆弧顶板74带动密封塞块75离开U型凹压槽4,使冷气进入到U型凹压槽4内使试管冷却,同时配合气风连接口52冷气进入到通气连接槽54充满到顶膜圆槽53内圆柱顶模管6能够降温也使试管上下两端都迅速降温成型,不会使试管粘接在模具内,最后第二液压伸缩杆51使脱模装置5向下将冷却完成试管脱离圆柱顶模管6,便可收集进行进一步加工或者使用。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设备主体实用合理,脱模装置5与冷风组件8的设置使试管模具在完成时候能够使试管快速冷却,同时防止了试管容易粘接在模具壁上,提高了脱模的效率,使模具脱开时候更加稳定,提高了试管的出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封堵装置7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脱模装置5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上凸模具组件1、第一液压伸缩杆2、下凹模具组件3、U型凹压槽4、脱模装置5、圆柱顶模管6、封堵装置7、冷风组件8、第二液压伸缩杆51、气风连接口52、顶膜圆槽53、通气连接槽54、注塑顶管61、启动电机71、连接杆72、升降连接杆73、圆弧顶板74、密封塞块75、冷气进阀81、导气管82、分流气管8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看图1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凸模具组件1、第一液压伸缩杆2、下凹模具组件3、U型凹压槽4、脱模装置5、圆柱顶模管6、封堵装置7、冷风组件8,所述上凸模具组件1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2与下凹模具组件3相连接,U型凹压槽4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的上端,脱模装置5与上凸模具组件1活动连接,圆柱顶模管6设置在上凸模具组件1的底面,且圆柱顶模管6贯通脱模装置5的外表面,所述冷风组件8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内侧的下端,所述封堵装置7左侧与冷风组件8上端左侧的内壁相连接,且封堵装置7上端与U型凹压槽4的底面相合接,所述脱模装置5包括了第二液压伸缩杆51、气风连接口52、顶膜圆槽53及通气连接槽5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51一端与上凸模具组件1内侧相连接,且另一端与脱模装置5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试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凸模具组件(1)、第一液压伸缩杆(2)、下凹模具组件(3)、U型凹压槽(4)、脱模装置(5)、圆柱顶模管(6)、封堵装置(7)、冷风组件(8),所述上凸模具组件(1)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2)与下凹模具组件(3)相连接,U型凹压槽(4)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的上端,脱模装置(5)与上凸模具组件(1)活动连接,圆柱顶模管(6)设置在上凸模具组件(1)的底面,且圆柱顶模管(6)贯通脱模装置(5)的外表面,所述冷风组件(8)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内侧的下端,所述封堵装置(7)左侧与冷风组件(8)上端左侧的内壁相连接,且封堵装置(7)上端与U型凹压槽(4)的底面相合接,所述脱模装置(5)包括了第二液压伸缩杆(51)、气风连接口(52)、顶膜圆槽(53)及通气连接槽(5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51)一端与上凸模具组件(1)内侧相连接,且另一端与脱模装置(5)相连接,所述气风连接口(52)设置在前端外表面,顶膜圆槽(53)设置在脱模装置(5)内,通气连接槽(54)与顶膜圆槽(53)的中间相连通,且通气连接槽(54)与气风连接口(52)相连通,所述冷风组件(8)包括了冷气进阀(81)、导气管(82)及分流气管(83),所述冷气进阀(81)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左侧外表面的下端,导气管(82)设置在下凹模具组件(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自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传晨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