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型钢混凝土梁和钢管,型钢混凝土梁设置有四根,四根型钢混凝土梁呈十字形交叉沿钢管径向设置在钢管外侧表面同一水平面上,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型钢,型钢一端与钢管外侧表面焊接连接,钢管上贴近型钢下表面处设置有端板,型钢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钢筋,型钢上方的钢筋一端与型钢上表面焊接连接,型钢下方的钢筋一端与端板焊接连接,型钢与钢筋外侧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柱连接的结构强度。土梁与钢管柱连接的结构强度。土梁与钢管柱连接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构造包括两部分:1、梁中钢骨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该连接构造多为钢骨梁与钢管柱通过设置外环板或内隔板焊接连接;2、梁中钢筋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该连接主要包括:
①
穿心式连接,即钢管柱开孔,钢筋穿过钢管柱;
②
外接端板焊接式连接,即钢管柱外侧焊接端板,钢筋与端板焊接;
③
焊接牛腿式连接,即梁内型钢通过变截面牛腿与钢管柱焊接,梁纵筋与牛腿翼缘外侧焊接连接。
[0003]穿心式连接构造主要缺点为:1、对钢管开孔精度要求较高,孔洞位置偏差将造成钢筋穿孔困难,施工难度增大;2、节点处钢骨梁翼缘外侧钢管所承受弯矩、剪力较大,钢管开孔造成该部位钢管损伤,将会导致孔洞周围应力集中,钢管被撕裂。
[0004]外接端板焊接式连接构造主要缺点为:1、外接端板与钢骨梁翼缘距离较近,钢筋焊接时,施工空间受限,施工难度较大;2、外界短板及内隔板均与钢管焊接连接,钢骨梁翼缘与钢管柱焊接连接,焊缝距离较近,造成节点核心区钢管焊缝应力集中,钢管受力不利。
[0005]焊接牛腿式连接构造主要缺点为:1、钢筋与牛腿下翼缘下侧焊接连接需进行昂焊,施工难度大,焊接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构造结构强度低,节点会对节点核心区钢管柱管壁进行削弱,受力不可靠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梁和钢管,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设置有四根,四根型钢混凝土梁呈十字形交叉沿钢管径向设置在钢管外侧表面同一水平面上,型钢混凝土梁包括型钢,型钢一端与钢管外侧表面焊接连接,钢管上贴近型钢下表面处设置有端板,型钢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钢筋,型钢上方的钢筋一端与型钢上表面焊接连接,型钢下方的钢筋一端与端板焊接连接,型钢与钢筋外侧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型钢沿朝向钢管的方向由第一平直段、斜坡段以及第二平直段相互连接组成。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平直段、斜坡段以及第二平直段相互连接处内部设置有加强肋。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型钢下翼缘与钢管不连接,延伸至距钢管三分之一第一平直段的截面高度处时断开。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端板的直径大于等于一倍的型钢混凝土梁高
度。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管内部上端以及与端板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内隔板。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内隔板表面中间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孔,边缘设置有透气孔。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的连接结构在保证了梁端及柱端截面强度的前提下,融合了型钢混凝土梁中钢骨及钢筋与钢管柱的连接,有效避免了现有穿心式连接节点需对钢管柱开孔所造成的管壁削弱,且本节点连接现场施工较为便捷,施工难度不大,节点核心区钢骨翼缘或端板与钢管柱之间的焊缝数量较少且不密集,焊接应力对管壁强度影响程度不大,有效提高了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柱连接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的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的型钢与钢管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的型钢与钢管连接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型钢混凝土梁;2、钢管;3、型钢;4、混凝土层;5、钢筋;6、混凝土浇筑孔;7、透气孔;8、第一平直段;9、斜坡段;10、第二平直段;11、加强肋;12、端板;13、内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梁1和钢管2,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1设置有四根,四根型钢混凝土梁1呈十字形交叉沿钢管2径向设置在钢管2外侧表面同一水平面上,型钢混凝土梁1包括型钢3,型钢3
一端与钢管2外侧表面焊接连接,钢管2上贴近型钢3下表面处设置有端板12,型钢3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钢筋5,型钢3上方的钢筋5一端与型钢3上表面焊接连接,型钢3下方的钢筋5一端与端板12焊接连接,型钢3与钢筋5外侧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4。
[0024]请参阅图4,所述的型钢3沿朝向钢管2的方向由第一平直段8、斜坡段9以及第二平直段10相互连接组成。
[0025]请参阅图4,所述的第一平直段8、斜坡段9以及第二平直段10相互连接处内部设置有加强肋11。
[0026]请参阅图4,所述的型钢3下翼缘与钢管2不连接,延伸至距钢管2三分之一第一平直段8的截面高度处时断开。
[0027]请参阅图4,所述的端板12的直径大于等于一倍的型钢混凝土梁1高度。
[0028]请参阅图3,所述的钢管2内部上端以及与端板12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内隔板13。
[0029]请参阅图3,所述的内隔板13表面中间开设有混凝土浇筑孔6,边缘设置有透气孔7。
[0030]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为:本连接结构融合了型钢混凝土梁中钢骨及钢筋与钢管柱的连接,采用变截面型钢实现了梁内上部钢筋与型钢上翼缘的焊接连接,型钢上翼缘两段平直段通过变高度斜坡端连接,上翼缘板厚度可适当加大以保证其强度,型钢混凝土梁下部贴近地面处设置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梁(1)和钢管(2),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1)设置有四根,四根型钢混凝土梁(1)呈十字形交叉沿钢管(2)径向设置在钢管(2)外侧表面同一水平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1)包括型钢(3),型钢(3)一端与钢管(2)外侧表面焊接连接,钢管(2)上贴近型钢(3)下表面处设置有端板(12),型钢(3)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钢筋(5),型钢(3)上方的钢筋(5)一端与型钢(3)上表面焊接连接,型钢(3)下方的钢筋(5)一端与端板(12)焊接连接,型钢(3)与钢筋(5)外侧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3)沿朝向钢管(2)的方向由第一平直段(8)、斜坡段(9)以及第二平直段(10)相互连接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怀印,熊宏钧,蒋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