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包括转炉主体,所述转炉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导气组件,导气组件的上方连接有热量回收管,所述热量回收管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有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套设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圆环形的移动框,移动框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定位板,定位板之间固定有环形的固定套环,固定套环的环形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套环凹槽嵌合有转动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结构设置有自动清理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清理结构对换热管的外部进行清理,避免换热管的外部累积过多的灰尘和杂质,提高换热的效率。热的效率。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
[0001]本技术涉及转炉
,具体是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
技术介绍
[0002]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转炉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分为顶吹、底吹、侧吹和复吹;按气体种类为分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
[0004](1)现有的转炉上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尾气在流通的时候大量的热量损失,无法回收利用,浪费资源,而需要热水的工序又要蒸煮热水,浪费燃料,生产成本高,而且一般的热量回收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尾气中的灰尘和杂质会附着在换热管的外部,这样会降低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降低热量的回收效率,而换热管的清洁效率比较低,增加后期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0005](2)现有的换热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由于尾气直接排入到换热管的外部,而尾气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摆放方向相同,这样会降低换热管与尾气的接触效果,降低尾气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包括转炉主体,所述转炉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导气组件,导气组件的上方连接有热量回收管,所述热量回收管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有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套设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圆环形的移动框,移动框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定位板,定位板之间固定有环形的固定套环,固定套环的环形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套环凹槽嵌合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和刷毛。
[0008]优选的,所述导气组件的下端设置有转炉连接管,转炉连接管的下端与转炉主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转炉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导气组件的内部,且转炉连接管伸入到导气组件的一端设置螺旋状分布的导气板。
[0009]优选的,所述热量回收管的外壁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内部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板第一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二固定件的内部为中空状,且换热板第一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二固定件外壁开设有通孔,换热板第一固定件和换热板第二固定件通孔内均设置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两端焊接在换热板第一固定件或换热板第二固定件两面。
[0011]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开设有螺旋状的凹槽,且换热管外壁凹槽内部宽度大
于固定杆的宽度,换热管外壁凹槽位置与固定杆的位置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共设置有两个,且固定杆关于转动环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刷毛至少设置有十组,且刷毛之间的间距小于换热管的外部宽度。
[001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5]其一:本技术的换热结构设置有自动清理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清理结构对换热管的外部进行清理,避免换热管的外部累积过多的灰尘和杂质,提高换热的效率;
[0016]其二:本技术内部设置有导气结构,可以对尾气的流动的方向进行引导,使尾气可以呈螺旋状进入到换热管的外部,增加尾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效果,增加尾气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导气组件的剖面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转炉连接管俯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清洁组件俯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图4中6中C
‑
C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转炉主体,2、导气组件,3、热量回收管,4、换热板第一固定件,5、换热板第二固定件,6、进水管,7、清洁组件,701、移动框,702、定位板,703、固定套环,704、固定杆,705、刷毛,706、转动环,8、换热管,9、出水管,10、转炉连接管,11、导气板,12、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
‑
图7所示,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包括转炉主体1,转炉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导气组件2,导气组件2的上方连接有热量回收管3,热量回收管3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有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之间设置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外部套设有清洁组件7,清洁组件7包括圆环形的移动框701,移动框70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定位板702,定位板702之间固定有环形的固定套环703,固定套环703的环形内侧开设有凹槽,固定套环703凹槽嵌合有转动环706,转动环706的内
侧设置有固定杆704和刷毛705,此结构的清洁组件7能够拖动其他的驱动设备进行上下移动,而清洁组件7在上下移动的时候,清洁组件7内侧转动环706之间的固定杆704能够沿着换热管8外部的凹槽进行移动,而这样固定杆704沿着换热管8外壁凹槽进行移动的时候,固定杆704会带动转动环706和刷毛705进行转动,通过刷毛705对换热管8外部的杂质和灰尘进行清理,避免换热管8外部累积过多的灰尘和杂质,提高换热管8的换热效率。
[0030]导气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转炉连接管10,转炉连接管10的下端与转炉主体1内部相连通,转炉连接管10的一端设置在导气组件2的内部,且转炉连接管10伸入到导气组件2的一端设置螺旋状分布的导气板11,此结构的导气组件2通过转炉连接管10与转炉主体1相连接,同时转炉连接管10一端设置有螺旋状分布的导气板11,通过导气板11对尾气的流向进行控制,使尾气可以呈螺旋状导入到导气管12的外部,增加尾气的流动速度。
[0031]优选的,热量回收管3的外壁设置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9,进水管6和出水管9分别与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内部相连通,此结构的热量回收管3外部的进水管6可以将水导入到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内,同时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内部的水通过换热管8导入到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内部的水能够通过出水管9导出,实现水的循环换热,降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主体(1),所述转炉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导气组件(2),导气组件(2)的上方连接有热量回收管(3),所述热量回收管(3)的内部自上而下固定有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换热板第二固定件(5)和换热板第一固定件(4)之间设置有换热管(8);所述换热管(8)的外部套设有清洁组件(7),清洁组件(7)包括圆环形的移动框(701),移动框(70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定位板(702),定位板(702)之间固定有环形的固定套环(703),固定套环(703)的环形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套环(703)凹槽嵌合有转动环(706),转动环(706)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704)和刷毛(7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转炉连接管(10),转炉连接管(10)的下端与转炉主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转炉连接管(10)的一端设置在导气组件(2)的内部,且转炉连接管(10)伸入到导气组件(2)的一端设置螺旋状分布的导气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尾气余热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园园,杨宏,唐雁,徐炎,吴神发,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铜冠神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